第四卷 双城往事 第十九集(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短别重逢的你我》最新章节。

1996年9月1号,秋风和煦如饴。

铁路小学门前的榆树梢头已褪了几分绿意。

泛黄的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给刚入学的小豆包们鼓掌。

“多喝水~,保持桌面整洁,饭前便后要洗手,听到没?”美娟将书包挂在儿子背上,顺手抚平校服褶皱。

怀民立在一旁垂眸看着娘儿俩,满目柔光。

“你倒是也说句话啊~!你个当爹的就光会看热闹?”美娟直起腰转向丈夫,眉眼轻嗔。

怀民领命,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认真听讲,别在课堂上搞小动作~”

“嗯!爸爸妈妈再见!”小行清脆应声,蓝白相间的身影转眼融入人潮。

目送儿子入校,美娟长舒一口气,“真快,上小学了都。”

感慨完毕,她利落摸出车钥匙,轻快转身:“走吧司副科长,送您去衙门当差~”

-“嘶,邢同志,我听着你这称呼、咋这么没好气儿呢?”

--“唷,您这大忙人,档期比美国总统还满,请您出席儿子入学仪式都得提前预约,我哪敢对您大不敬啊~”

-“嗐,不是跟你说了嚒,最近部里压下硬指标,要求各分局一年内完成数字化改造,说是京哈线明年要搞提速试点~,这不才加班加点赶进度嘛~”

美娟仍有些酸溜溜:“是呗,火车跑得快,全靠信号带……”

说话间,两人先后登上主副驾。

美娟的车是辆津海面包。

自打年初甩开鱼皮画二道贩子,这小面包就成了她的得力伙伴。

比起体面舒适的轿车,这灵活宽敞的后车厢,更有利于她去货场和赫哲族部落穿梭。

车行靖宇街,道路两旁的俄式建筑静默伫立着,墙面斑驳的浮雕,仿佛还映着他们哥儿仨并肩作战的身影。

怀民忽然想起,“对了,老四想借车倒腾一趟大米,行不?”

“借呗,你都应了还问我~?”美娟熟练画着方向盘,语气虽有些呛,神色却悠然,“对了,你叫老四来取车的时候,顺便带个爸种的小葫芦,要中卟溜的、晒干锯开那种,我要一瓢舀米,一瓢舀面。”

怀民:“家里不是有么?”

美娟蔑他:“你整个夏天都没在家做饭,米面都生虫子了,我干脆连着葫芦瓢一起全给扔了。”

车子停在机关大院门口,怀民边解安全带,边笑着承诺:“对不住啊邢同志,回头我让老四顺带整两袋新米面来,忙完这几天争取早点下班做饭,再不济头天晚上提前备好,保证不让你们娘儿俩饿着~”

美娟懒懒瞥他一眼:“得了吧你,单位这头儿就够忙的了,我要是再压榨你,你儿子该找他奶奶举报我了。

你都不知道,这几天你不在家,他就偷着给他姥爷打电话、让姥爷救他来着~

说妈妈做饭是全世界最难吃的~

他已经饿瘦好几斤了。

我爸一听这哪儿行啊,就说今儿晚上来接放学,趁他做作业的工夫做饭~

让我到家也能吃现成儿的~”

怀民手搭在门把上,歉意提议:“这么着爸太辛苦了,要不咱找个钟点工吧?”

“拉倒~”美娟催他下车,“我不习惯外人碰家里东西你又不是不知道~

先看看情况吧,不行让我爸带小行回大院儿吃食堂~

你也是,再忙也要按时吃饭,走啦……”

-孩子这一上学,时间显得飞快。

不知不觉天就凉了,日头短得急吼吼。

美娟瞅着父亲来回奔波的背影,心里直泛酸。

毕竟老爷子身体不似三年前那般硬朗了。

她说服自己,试过两个钟点工,可手头习惯实在不尽如人意,做出来的饭菜她都不爱吃,孩子更是吃不惯。

而且美娟自己,每每还要在钟点工走后收拾一遍,更是费二遍事。

刚巧小行跟堂哥二勇在同所小学,兄弟俩也能玩儿到一起。

听二嫂主动提出要搭把手,比起外人,这层关系肯定更信得过。

美娟只好拜托。

并在心里打定主意,回头必得买个大件儿搬过去。

-

冬去春来,忙碌的日子在车轮与图纸间簌簌流淌。

美娟的面包车碾过晨霜,又轧过夕阳,里程表的数字一圈接一圈增长。

怀民办公桌抽屉里的荣誉证书越摞越高,撑得几乎快要关不上。

杨絮飘过,吹醒丁香。

一缕早在年前就盘旋在路局走廊的风,终在五月落地成章——

部里下发最新红头文件,技术科科长将调任阳城局,科长位置待选拔。

那晚,欢送宴上的酒杯叮当响。怀民罕见喝到脚步虚浮,被司机半搀半扛着送回家。

美娟替他宽衣时,一包香烟从裤袋滑落而出。

她刚蹙起眉拾起,就见这醉鬼一骨碌弹坐而起,大掌包住她拿烟的指尖,醉眼朦胧,尾音绵长:

“邢同志,这是老科长、偷偷交接给我的,不要不行……嗝!嘿嘿、”

望着丈夫难得失态的模样,美娟轻而易举,便从他眼底读出那跃动的野心。

她话到嘴边转了三转,悄然化作一句:“你呀,以后怕是更忙了,我警告你,不管到啥时候都得记着一条,身体最重要,不然再高的乌纱帽,也得有命戴……”

-

雨季来临前,怀民带着项目组扎进信号机械室,当之无愧成为领头羊。

有老油条议论说——是司副科长岳丈家推波助澜,调走老科长给他腾地儿。

也有人说,司副科长一路升得太顺,这个项目是上头想绊他一跤,挫挫他的锋芒。

怀民统统不理,只将真理交给时间来检验。

那些日子,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图纸铺满整张办公桌,计算尺和铅笔屑堆成小山。

深夜里,美娟常被浴室水声惊醒。

知晓是怀民回来了,她会悄悄爬起,给他煮包方便面。

怀民每每顺着面香寻至厨房,都会带着一身水汽从背后拥住她。

两人都不说话,只在灶台前静静站着,一起听气泡在沸水中舒展的轻响。

-

孟冬时节,当最后一群雁影掠过信号控制中心楼顶时,北风已悄然将空气攥成冰拳。

气温骤降,预示着耕耘数月的技术种子亟待验收。

1998年春节,美娟再次被局领导邀请,出席表彰大会——

时间检验出的成绩可想而知,这个凝聚着无数铁路人心血与汗水的革新项目,在验收通过的同时,被部里列入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名录。

舞台上,怀民手掌扣住奖杯的瞬间,整个人都在发光。

‘嗒嗒、’

话筒试音声轻响,似敲在美娟滚烫的心房。

她注意到怀民在演讲台站定时,下意识搭了搭左腕。

那是她送他的手表,表盘上的划痕,记录着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各位领导,同志们。关于微机联锁信号系统本地化改造……”

一段正规且全面的总结汇报过后,怀民目光从稿件中抬起,面向全体工友,声音沙哑而笃定:

“同志们,相信你们都听说了。

这套系统在本站试运行期间,创造了连续120天无故障记录!

如此寒冬,咱们局管内67个车站,故障率下降 70%。

冬至那天,牡丹江气温低至零下38°!

是我们的系统,保证了28列煤炭专列,在16小时内安全通过!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咱们的火车风雪无阻!”

--“意味着咱们的系统全国第一!”

会场顿时响起高亢的附和。

那些常年与各种器械打交道的手,此刻拍得通红。

待掌声渐渐平息,怀民嗓音中的沙哑,似被淬成一块炙热的铁,愈加铿锵有力:

“对!大伙儿说得都对!

不仅如此,还意味着咱们的火车司机,再也不用拿棉袄裹着继电器、趴在结霜的玻璃上看信号!

意味着咱们局的技术,能给全国兄弟单位当旗杆子!

意味着京哈线、每年能多跑三千趟货运长龙!

意味着咱们每年能多运百万吨粮食、千万吨钢材进关!

更意味着!咱们不仅能把小鬼子埋在铁轨下的锈钉子连根拔起!

将来还能超越老毛子的技术!造出的火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可靠!

意味着总有一天,咱们要让全世界都听见看见,什么叫华国标准!华国制造!”

“好!”

掌声如雷霆滚过礼堂穹顶,工人们如潮水般起身,激动的声浪撞得窗玻璃嗡嗡响。

怀民胸腔起伏,目光急切地掠过晃动的追光灯,与飘旋的彩带。

终在翻涌的人群中,捕捉到那抹心心念的身影。

美娟望着聚光灯下的丈夫,忽然发现-那个曾在她父亲面前略显局促的年轻人,不知何时,已立成一座能改变季风走向的青山——

他的作为,可促雨势由此分明,可让云层在此转向。

多么可靠。

这一刻,他们隔着沸腾的人群相视而笑。

没有言语,没有拥抱。

却在目光交会的瞬间,同时听见心底鸣响——

那是时代的列车,正轰隆驶过他们共同铺就的轨道……

-

然,这个冬天美娟过得其实并不轻松。

由于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冬季、冰雪、俄式风情等等,逐渐成为冰城的城市名片。

不等松花江面结冰,各路俄式风情店铺就开始涌现。

跟风开店也就算了,那些五花八门的劣质仿品,价格还不到美娟进货成本的三分之一,商品质量可想而知。

市场上骂声一片,整个行业的不争气,正在一点点蚕食她苦心经营的口碑。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几乎每天都有顾客要求退货。

更有甚者,不知是自身招黑,还是同行恶意搞鬼。

手工制品有瑕疵本是无伤大雅,竟有专业找茬团伙儿,举着摄像机对准店里「假一赔十」的告示牌大放厥词——

百十来块的套娃涂色不均,找茬者竟要求店里赔他一千,否则就要向电视台曝光店里兜售假冒伪劣商品。

这种纯扯皮的民事纠纷,即便店员及时报警、劝走闹事者。

可店里生意受影响,还不是要美娟自己买单。

总之整个冬天,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闹心事儿不断。

怕怀民工作分心,美娟一个字都没跟他提。

转机出现在寒假。

美娟经同学介绍,招了个研究生在读的寒假工,帮了她大忙。

这个叫奚熹的西北姑娘,长得漂亮但不会刻意卖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