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连接高维(十九)(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最新章节。
修行三年,这三年不是说时间,而是当自己突然开窍时,抑制不住心中喜悦,想要表达,并且以为自己达到了一个地步,以为清醒过来。
再学三年,不敢妄言,其实是随着对道进一步感悟之后,觉察到自身之渺小,不敢轻易介入。
又学三年,沉默寡言,看到人性更深层的另一面之后,那些贪婪业力等等,开始选择不再言语。
再过三年,无需多言,指境界稍有提升,不需要多言,也可表明其意,直指本质点明。
又过三年,静口无言。因为直言,招受他人无明业力反攻。心寒后,选择闭上了嘴。
当修行更近一步时,无言即言,不在以常规修行之言语讲道,而是以规律讲道,一言一行,无不有着智慧身影,三言两语,动作行为,都能点出他人业力,让人了解到看到自身业力。
大道至简,大悟无言。以规律,悟规律,用规律传授他人道的含义。
世人都以为无言,是不说话了。其实并不是,无言是无需过多言语,最简单言语便可。
并且,也可以用规律让人明悟。借着万物之规律,即可传道,解惑。
你们路上会因看到别人之业力后,从最初的不被人理解,到后来开始选择闭嘴。会有这个经历。这个闭嘴的时候,不是让你消极就这般了。
而是更加好好用心的修行自己的过程。很多人都以为到这就结束了。
嘿嘿嘿,什么叫道?道能圆融一切,包容一切,演化一切。在何时何地,任何时候,都能随意变化。
若你们知道,不言语之时,只是为了更加精进之后,后面一定会再次开口。
而再次开口之时,若修对了,那将不是为自己而开口。
为师当年,观自在之时,天下无有看不惯之事,任何事情在为师眼中,无有好坏对错之别。以至于整日笑呵呵,什么事情对我来说,都只有一句话;哈哈,挺好,嗯,挺好。
当我看到众生因无明而苦恼之际,我的心做出了行动,它不忍众生如曾经的自己那般,沉沦苦海,并决心入局。
可为师已经不再过多言语,又不知如何去讲起。好嘛,为师的师父,梦参老法师给了指示。
他说;你想帮助人啊,你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本事呢,你得先把自己修好,得具备这个本事才行。
这个意思是说,我自己虽然自在了,但若想助人,我便得修出能够讲道助人的本事。
所以为师不断的给自己灌输各种东西,感悟理解,去想如何解释其中含义。
我再次开口之际,便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何事,而是为了那些能够看懂之人,有更多的机会醒过来。
当一个修成了观自在的人,不再为了自己去想,不再为自己说话之时,这个人便开始走向观世音之路。
道家称其为;无我。不为我,所以称为无我。
你们看看那些自己在哪哪的人,哪个不是为了自己的清闲?好听的叫无为闲道人。其实也是误区的解读。
原话是;绝 学 无 为 闲 道 人 , 不 曾 礼 拜 不 看 经 。 不 动 遍 周 尘 刹 海 , 卓 尔 孤 身 混 白 云 。
绝 学 无 为 闲 道 人;其意为;摒弃世俗学问的修行者,以无为状态达到超脱境界。闲道人,形容修行者身心自在的状态,也暗含禅宗平常心是道的哲理。
不曾礼拜不看经?;强调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修行理念,反对拘泥宗教仪轨。通过否定外在形式(礼拜、读经),凸显内在心性体悟的重要性。
不动遍周尘刹海?;不动指心性如如不动,尘刹海喻指无量世界。此句揭示法身遍在的禅理:真如本性虽寂然不动,却能遍照十方法界。
卓尔孤身混白云?;以孤身象征修行者超越二元对立的独立境界,混白云则体现与自然合一的圆融状态,暗含烦恼即菩提的禅机。
出红尘,一直说的都是心出红尘,而不是身出红尘。
心出了红尘,人在哪,不在哪,说与不说又何妨?
当有一天,你们迈过文字中的无言之相时,定会再进一步,从而学习为师解惑这项能力。因为其中很多人,一定也会开始不为自己而做出行动。
正如我当初一样,不为自己而孤身上路。
在这个路上,你们会遇到很多烦恼,因为很多人身上的业力很重。不过因你自身具备随意调节自己的功能,便能一次次不被拉拽其中。获得更多感悟,若能持续修持己心而不动摇,那颗菩提心将会越发坚固。
虽然,偶尔也会偷偷懒,休息一下,甚至感觉到心累,这都是正常的。可看到很多人,正如曾经的你自己一般时。你会再次放下心中的顾虑。甚至将累与不累丢一边去。
与我一路而行,心生无畏。这个过程就是放下了真心求解脱,真我执。不再执着一个人的自在。
就像,你们都是我徒弟,我的弟弟妹妹,看到你们心灵开始解脱自在,我发自内心的跟着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