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嫡长孙(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蜀汉新主》最新章节。
夜光沉沉,似墨海无垠,厚涂于穹窿,掩星辰之微芒,未露丝毫之迹。
朦胧皓月,穿薄云之罅隙而辉照,洒清冷之光华于绵竹,城之气象,恢弘磅礴,蔚为壮观。
州牧府坐落于绵竹城中的中轴东侧,占地宽广,其间假山阁楼林立,尽显富丽堂皇,然则,门院之上,白绫悬垂,密如蛛网,致使整座宅邸顿现萧索凄凉。
东厢房堂,设灵帏于中,正位陈列二棺,皆选材精良,质地上乘。旁则数婢匍匐而跪,缓缓焚纸钱以致奠祭。
其后,书房内,刘琛身被素缟,斜倚卧榻之上,其目混沌呆滞,无神采可言,恒瞩于半开半阖之窗棂之外。
生死轮回,造化弄人,事实上,这是刘琛的第三世。
如梦似幻,第一世,刘琛是后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一名普通人,庸庸碌碌一生;第二世,他成了刘琛,懒散无为,随刘璋先依刘备迁徙荆州,后因关羽失荆州而沦入东吴,浑浑噩噩,颠沛流离过完一生。
一个月前,他竟然再一次重生了。
这一年,是兴平元年(194年)。
长平观之战,益州牧刘焉与朝中长子左中郎将刘范、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及征西将军马腾谋攻长安,事泄而败。长子刘范与次子刘诞皆罹戮难,议郎庞羲乃护焉孙辈入蜀。
不久后,绵竹城发生大火,州牧府被焚烧,四周民房亦受其害,益州牧刘焉不得已迁州治于成都,因天灾人祸,加丧子之痛,不久便发背疮而死,幼子刘璋接替益州牧。
三生三世,浮浮沉沉,刘琛好似大梦初醒,恍如昨日,再回首往昔,今朝仍是少年。
这一世,刘琛的心境渐趋宽广,矢志改变自己,改变益州,更要改变大汉局势。
重生的这一个月中,刘琛夙兴夜寐,专务于父亲刘范、二叔刘诞的丧事,亲自堂前守灵,凡事都事必躬亲,彰显仁孝。
“兄长,祖父来了。”刘诞独子刘明,小心翼翼推开房门,至刘琛面前。
“琛儿,你的身体还好吧。”
刘琛刚起身,瞥见一老者,银发若雪,素袍加身,迤逦而入,此人正是益州牧刘焉。丧子之痛,重创其心,使得这位壮志雄心的老人,遂显憔悴之态,犹若老树经年,枝干虬曲,叶落飘零,若将崩颓于静夜幽寂之中,令人哀叹不已。
刘琛身形一凛,旋即屈膝跪地,左手轻覆于右手,双掌交叠,拱至额前,慢慢下沉,直至触地,停留片刻后,缓缓开口道:“孙儿刘琛拜见祖父。”
“孩子啊,你这舟车劳顿,终得归家,实属不易,本该是安心休憩之时,未曾想你父与叔父竟遭此无妄之灾,所幸,你心怀仁孝,吾心甚慰。这夜深露重,需珍重自身,往后不可如此拘束。”
刘焉眼中满是疼惜与不忍,双手轻轻的扶起孱弱的刘琛,见其脸色苍白,心中五味杂陈,忧虑笼罩心头。
“祖父,礼不可废,父亲在世时,就教导孩儿要克己守礼,孝悌忠信,不可乱了规矩。”刘琛缓缓起身,身姿挺拔,言语恭敬。
刘焉目色微霁,凝睇刘琛,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乃轻抚其肩,语声沉毅:“琛儿,你做得很好,你父叔之丧,处理得井井有条,彰显出了你的沉稳和担当。这令我甚是欣慰,你不仅继承了他们的血脉,更继承了他们的品德和志向。”
刘琛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轻轻扶着祖父刘焉,翼翼使之坐于书案前软榻。
夜色中,书房内的氛围,愈显沉静而和煦。主座上的刘焉,举止间尽显儒雅,轻轻抚摸着两个孙儿的头发,那双历经沧桑却依旧明亮的眼眸,满载无尽的慈爱与骄傲。
刘琛、刘明二人,依于刘焉身侧,宛若双苗依傍大树,静聆祖父的训诫。
刘琛眸光坚定,紧握祖父的粗手,欲将此温情与力量,深深刻印于心田。
忽而,刘焉面容欣然而笑,轻轻拍了拍刘琛的臂膀,示意其靠近一些。
而刘琛立刻凑上前去,只见祖父自怀中掏出一枚精致玉佩,其上雕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栩栩如生。
刘焉将玉佩递给刘琛,语重而心长说道:“琛儿,这枚玉佩为我少时所佩戴,你身为嫡长孙,今传于你,愿你能如凤凰一样,展翅高飞,日后能为益州的繁荣尽一份力。”
刘琛双手接过玉佩,玉佩的冰凉触感透过掌心,心中激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刘焉目中流彩溢光,缅怀往昔,复怀壮志于未来,熠熠生辉。其颜和悦,语声恬淡:“琛儿,你可曾细思,祖父这一生,所求为何?”
刘琛昂首,正视刘焉的深眸,感其责重望深。乃深吸一气,决然而言:“祖父,您生平致力于益州的安泰繁荣,令琛儿心生敬仰,我等誓将继承您的宏愿,为大汉的江山社稷竭忠尽智。”
刘焉闻其辞,目中甚是欣喜,徐徐颔首以表赞许,乃轻抚刘琛与刘明的稚手,其情似有无尽深意,虽未发一言,然胜似万语千言。
夜幕深沉,星辰渐隐,书房内被静谧所笼罩。窗棂之外,夜色如墨,月华稀薄,几丝光线透隙而落,斑驳于窗棂之上,与室内烛火交织缠绵,光影斑驳,覆于祖孙三人身上,若披细腻柔和之银纱,平添几分温馨之意。
刘焉缓缓起身,体态悠然,舒展双臂,步履轻盈至窗边,仰首凝视夜空,唯见零星点点,闪烁其间。其目光深邃,满含希翼,似能穿透夜幕,窥见益州未来辉煌。其旋而转身,踱步归至书案畔,自抽屉中轻取两卷竹简,分别递予刘琛与刘明。
“此次祸难,致你们双亲辞世,祖父将会督促你们,此为你们精选的兵法、治国之策,望你们勤学不辍,他日可成家国栋梁。”
刘琛、刘明双手受简,恭敬拜谢。书房内,烛火依旧摇曳,却显得更加明亮,这光,似兆示着两个少年未来无限可能。
刘焉目光温煦,落于孙辈身上,心怀难言之情,既慰其纯真坚韧,又盼其于风雨之路,茁壮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