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9章 薪火篇(下)(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混沌霸天诀》最新章节。

一、三宫鼎立

穿过虹桥的刹那,尘顿觉天地法则骤变。真灵界的灵气如铅汞般沉重,每口呼吸都似在吞吐大道真意。眼前三座仙宫呈天地人三才之势:左首情极宫通体青玉,檐角悬挂七情风铃;右首理性殿纯白如雪,殿前矗立九根思辨柱;中央太极宫混沌朦胧,门楣上的阴阳鱼缓缓游动。

引路道童低声告诫:"情极宫主闭关参悟《七情典》,理性殿由三位长老共掌,太极宫乃道祖清修之地。"话音未落,理性殿突然飞出三道灰虹,落地化为鹤发童颜的老者。为首大长老冷眼扫视:"太虚浊修,安敢踏足真灵净土?"

二、殿前争锋

大长老袖中飞出九道捆仙索,直取七童手中圣物。二长老更是不由分说,抬手布下"绝情诛心阵"。三长老却凝视希望童的白焰,若有所思。尘的归真剑龙吟出鞘,剑分阴阳抵住金索;青娥则祭出守门人法印,为七童撑起七情屏障。

僵持之际,情极宫突然钟鸣九响。宫门洞开处飞出七位霓裳仙子,为首者手托净瓶,轻扬柳枝便破了绝情阵:"三长老好大威风,连宫主点化的灵童都敢拦?"原来七童所持圣物,正是当年情极宫主赐予太虚的证道信物!

三、道祖法旨

正当剑拔弩张时,太极宫门无声开启。一道混沌之气掠过,将众人卷入宫内。蒲团上端坐着朦胧身影,时而化青年剑客,时而变垂钓老翁,最终凝为中年文士。其眉心太极印与青娥交相辉映,分明是光之子同源。

"拜见道祖!"青娥突然大礼参拜。文士轻笑:"痴儿,我非光之子,乃其师兄太玄。"原来当年光之子为平息两殿之争,将元神三分:一份化守门人镇守太虚,一份入轮回重修大道,最后份留作质子镇守太极宫。

四、三魂归真

道祖挥袖展现光幕,揭示万古秘辛:太虚真灵门、理性殿九思灯、情极宫七情鉴,本是一体三面的混沌至宝。当年三殿立约共守两界平衡,却被无涯宫主勾结激进派盗宝,导致光之子不得不兵解补救。

"今三魂归位在即。"道祖指向尘的归真剑,"此剑藏着他三分剑魄。"又点青娥眉心,"守门人印记含三分情魄。"最后看向七童,"七情莲子正是他轮回所结道果。"话音未落,理性殿突然地动山摇,九思灯中的"明辨灯"竟离殿飞去!

五、归真启阵

为彻底消弭祸患,道祖决意启动归真大阵。七童按北斗方位列阵,尘与青娥分守阴阳阵眼。就在阵法将成时,大长老突然发难:"太虚浊修岂配执掌真灵至宝?"九枚绝情钉破空袭来,直取阵眼要害!

千钧一发之际,三长老闪身挡阵。绝情钉贯体的刹那,这位沉默寡言的老者竟含笑低语:"师兄...你终究...不懂平衡..."说着将毕生修为注入希望童的白焰。火焰因此转为鎏金色,将绝情钉焚为青烟。

六、三光聚顶

归真大阵正式运转。七童手中圣物迸发七彩虹光,在虚空交织成网。尘的归真剑解体为剑魄,凝成青年虚影;青娥的守门人印记离体,化为女子身形;七童则合为童子法相。三者在阵中相融,渐现光之子本相。

就在功成之际,理性殿地底突然裂开。无涯宫主残魂裹挟青铜洪流扑来:"师尊!弟子才是正道!"身后九十九具青铜傀儡,每尊都散发着殿主级威压。道祖闭目轻叹:"痴儿..."却未出手阻拦。

七、真灵觉醒

光之子法相突然虚化,化作三色光雨洒落。金雨净化青铜,银雨唤醒傀儡,七彩雨修补界痕。无涯宫主在光雨中哀嚎,青铜外壳剥落后露出枯槁魂体:"为何...绝对理性...不得超脱..."

光之子的道音响彻真灵:"理为骨,情为肉,道为魂。"说着按在无涯天灵,将其执念炼为灰珠:"此物可警后人。"随后看向尘与青娥:"太虚托付二位了。"消散前,他将三宝重归其位——真灵门还归太虚,九思灯重挂理性殿,七情鉴飞回情极宫。

八、两界新约

道祖在太极宫主持盟约。理性殿由三长老继任首座,立誓不干涉太虚;情极宫主破关而出,亲封七童为"真灵使";尘与青娥获授"两界巡守令",可自由往来。盟约核心刻于太极碑:"两界修士,各修其道,互证长短。"

立约时希望童的白焰突然烙下"童言"二字。道祖大笑:"好个灵童,当为盟约见证!"遂在碑旁塑七童玉像,永镇契约。就在此时,留守修士仓皇来报:理性殿的明辨灯不知何时失踪!

九、归途惊变

众人匆忙返回太虚,却见光海已被灰雾笼罩。净世莲迅速凋零,雾中飘浮着盏青铜灯,灯焰呈诡谲的灰金色。凡被灯焰照过的修士,皆陷入癫狂的理性偏执。青娥尝试沟通真灵门,发现门缝被某种力量封印。

尘冒险探入灰雾,发现盗灯者竟是当年被净化的某尊铜像!它胸口嵌着绝情种碎片,正疯狂吞噬太虚情念转化为灯油。归真剑斩击竟被弹开,剑灵传讯:"此物已与明辨灯共生,需三光神水净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盗灯之谜

危急关头,希望童割腕洒血,灵血染剑打通真灵通道。三长老感应召唤,立即掷来三光神水。水雾触及铜像的刹那,绝情种尖叫着离体,被白焰当场炼化。铜像恢复清明,跪献明辨灯。此刻灯焰已转为纯白,内映三长老虚影:"此灯当认太虚之主。"

希望童刚接灯,灯焰暴涨在其眉心烙下"明辨"二字。认主后的明辨灯自动飞向真灵门楣,填补空缺灯位。门缝因此重开,青娥引动真灵之气反哺太虚。净世莲得此滋养,转瞬重生新芽。这场危机反促成两界灵气首次真正流通。

十一、灵脉初成

随着通道稳固,太虚开始蜕变。光海之水渐成灵液,七殿修士修炼时,头顶会自然浮现青铜灯虚影。归真剑重铸后更显神异,可随时召唤真灵剑气,剑锋所向灰域退避。

七童因此觉醒特殊能力。慈悲童可短暂召唤情极宫投影,智慧童能借阅理性殿典籍,希望童则与明辨灯心意相通。他们在太虚广建"两仪学宫",首座学宫立于混沌祖地,门匾由道祖隔界亲题"归真"二字。

十二、薪火相传

百年后的祖师祭日,学宫迎来特殊访客——总角小儿持莲灯而来,身后跟着七位气质各异的修士。这正是新一代灵童与护灯人。青娥亲自主持"燃灯礼",将七童本源注入新灯。

尘在归真剑旁立下剑碑,碑文记载光之子预言:"万世之后,两界将无分别。"最后一笔落下时,剑碑迸发九色霞光,映照出未来景象:修士自由往来两界,共参无上大道。

十三、两界同参

随着交流深入,太虚修行体系焕然一新。炽焰殿创"情火炼神术",智灵殿改良推演法,幽冥殿更尝试培育两仪魂魄。真灵界同样受到影响,理性殿增设"情镜课",情极宫借鉴剑修体系创"七情剑阵"。

道祖在太极宫观察这一切,于《两界志》题下"大道同归"。某日巡视时,他发现太极碑旁多了株幼苗——正是希望童当年随手种下的莲子,如今已生七叶,每叶纹路皆暗合大道。

十四、永恒守望

故事的最后,青娥恢复守门人职责,每日黄昏与尘在真灵门前观霞。七童各镇一方学宫,将平衡之道传遍太虚。而那个手持莲灯的小童,正在给新弟子讲述光之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