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8章 出乎意料(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隆万盛世》最新章节。

“知道了,我看看吧。

那些弹劾的奏疏都在我这里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是,说是兹事体大,需要首辅大人亲自处理。”

芦布小声说道。

“呵呵,小聪明而已。”

魏广德摇头轻笑,随即坐到位置上,拿起一份奏疏翻看起来,而卢布则出门泡茶去了。

魏广德手里这份奏疏,是都察院御史江东之所写,弹劾的目标倒不是直指冯保,而是他身边的人,徐爵。

这个人,魏广德当然是知道的,徐爵现在还挂着锦衣卫的职衔,不过实际上充当的是冯保大管家的工作。

徐爵和游七,都曾经是四九城里威名最盛之人,甚至许多二三品官员见到他们都要以礼相待。

而在江东之的奏疏里,直接指出徐爵是逃犯,却被冯保庇护,还担任了锦衣卫指挥同知的官职。

看上去这封奏疏是弹劾徐爵,但实际上就是对准冯保。

没有冯保出面,徐爵本该下狱查办。

但因为冯保干预,徐爵不仅没有被下狱,还成为官员,有了官身。

其实,徐爵最初不过是冯保在市井间招募的仆人,早期确实是街头混子。

或许也是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也算见多识广,成为冯保的智囊之一,帮他处理许多冯保不好出面的事儿。

至于说逃犯,不过是徐爵靠上冯保后欺行霸市,自然有人上官衙状告。

只不过告的是徐爵,顺天府自然不敢真的拿人,于是该判肯定要判,但是却不敢抓人,可不就成了逃犯。

江东之这告的很是刁钻,虽然不是弹劾冯保,但是却是在清理冯保身边人。

毫无疑问,只要皇帝让人查,冯保身边的人一个个都得被拿下。

而这些人知道冯保许多隐秘,后续会如何,自不必说。

“有点厉害。”

魏广德嘴里念叨一句,随即拿起第二本奏疏,是都察院御史李植所奏,这本奏疏就直指冯保,一共列出十二宗大罪,魏广德看了都直皱眉,因为其中居然牵扯到宫里。

好吧,虽然说朝中早就传开的消息,但毕竟都口口相传,并没有宣之于笔尖。

在魏广德看来,这或许才是真正要冯保老命的弹劾。

李植称冯保在掌权期间擅作威福,甚至将皇帝的过失告知太后,导致皇帝被逼写下“罪己诏”,严重威胁皇权。

看看,这得多勇才敢这么写,几乎把冯保已经描述成欺君罔上的逆贼。

至于其他什么贪腐,卖官鬻爵,那简直是小儿科,根本不值一提。

对这两份奏疏,魏广德一口气写了两张票拟,完全一样的票拟,“请陛下御览”,自己的差事儿就算完了。

这个,可不是他可以决定的。

按照传统那什么交有司查办,那不是直接得罪冯保,魏广德可不会这么傻,直接撞上去,就算知道这么些可能引起万历皇帝的埋怨,即便知道冯保肯定要倒霉。

但这个恶人,魏广德也不会去做。

就算皇帝问起,魏广德也只会那裕袛旧人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大家都是裕王府老人,魏广德表现自己念旧,自然也会提醒万历皇帝。

说到底,朝廷虽然有明文律法,可有些东西,并不会真的就按照那上面的要求做,还是要讲究个远近亲疏的。

自己这伙子人,现在还留在朝中的,就他和冯保二人。

等票拟干透了,魏广德才把纸条夹在奏疏上,自然有中书会用浆糊粘在上面,不需要魏广德来做这些小事儿。

至于后面的奏疏,魏广德拿起来看了眼,给事中张世则弹劾王国光“鬻官黩货”的奏疏。

只是粗粗浏览一遍,随即又拿起下面一本,御史杨寅秋弹劾他的数条罪状。

再看下一本.....

六本奏疏,魏广德翻看了六本,前部都是弹劾王国光的奏疏。

终于,到这里,冯保的手段也算是用完了。

下面,又是各地官员报送上来的奏疏。

现在京城的风起才刚开始,或许京畿周围已经传开,可扩散还不太广。

魏广德知道,只要稍微再等些时日,上奏议论的奏疏就会多起来。

不管是指向冯保,亦或者王国光,甚至张居正的,都会出现。

六本,又是六张纸条,魏广德写完等墨渍稍干后,才放入奏疏里。

不想掺和他们的争斗,魏广德依旧选择袖手旁观,不要也要表现出自己重情重义来。

这次,魏广德没有按照张四维设想,比如召集他们两人去值房商议,直接票拟,让芦布亲自送到司礼监。

尽快结束,该走的走,该留的留,朝堂才不会出现混乱。

这次,魏广德选择快刀斩乱麻。

魏广德这边已经处理好那些奏疏,而隔壁不远处的张四维和申时行却都还在等着。

直到有人给他们递来消息,说那些奏疏首辅已经票拟,送到司礼监里去了,这才悻悻然收回念头。

张四维知道这些事儿当然不奇怪,不过申时行也从手下那里知道了今天送进来的奏疏都有些什么。

只能说,他和魏广德之间,其实一开始就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

魏广德拉他入阁,其实张居正何尝不是有这个心思。

就如同张四维从未感激过张居正让他入阁一样,如果不是张居正斗倒了高拱,他张四维一样可以入阁,所以他并不欠张居正什么。

想想当年的严嵩内阁,徐阶是主动配合严嵩,也不是以下属身份自居。

至于魏广德的座师吕本,都直接选择告病在家,不愿意掺和内阁的事儿,你能说他是严嵩的手下吗?

当然,躲不过的时候,还是和徐阶一样,以严嵩马首是瞻。

这就是大明朝的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