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家里的崽就是有本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1976步步生莲》最新章节。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

豪镜太小,对于M16来说不值当单独设立机构,当地的情报人员都隶属于港岛站。

两边是一伙儿人,联系起来自然很方便。

豪镜的小头目卖了何家的面子,帮忙联系港岛关系不错的同僚。港岛这边接到电话的人没有向上汇报,直接与同事打听,得知财神爷在康乐大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何犹光乘快艇过海。中环码头上岸后,寻了个公用电话按照打探到的号码打去BE公司。

中午没吃饱的曲卓,正面前摆着一盒杜美婵从楼下打包的卤肉饭,边吃边听周梁淑汇报对于“港岛好声音”的初步规则。

别说,这女人确实专业。

虽然时代所限,时间也短,赛制安排想不出那么多“花样”,但精准的抓住了两点核心思想。

首先,凸显公平性。

如果不计成本的话,四个队长准备选顾嘉辉和黄沾那一级别的,具有足够影响力和一定公信力的大咖。

点评嘉宾也从宝丽金、百代、华纳和BMA几大唱片公司请最专业的人士。

其次,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对于实力相当,队长和评委难以取舍的队员,发起观众投票。哪个更有观众缘,哪个就胜出……

既然思路没问题,剩下的就简单了,曲某人边塞卤肉饭,边“琢磨”,边给出一些“思路”。

比如,队长挑选队员的阶段,分前台和后台两个场景。前台的主角是队长和队员,后台是隔着大背头电视,紧张兮兮观看前台情况的队员亲友团。

导师不但要背对舞台,面前还要档上隔断,防止观众的表情影响他们的判断。

不能白花钱请人,要约歌。每个自己写也好,请圈内好友写也罢,要为自己最看好的队员搞几首好歌。

还要设立奖金吸引人参与。

不止是最终大奖,只要有导师转身,就有钱拿。俩人翻倍,三人再翻倍,四人都转身,就翻倍再翻倍。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嘛。

反正每名队长有名额限制,规则层面限制了他们轻易转身。最后真正能够拿到钱的,一定是极少数,也一定是最优秀,最值得投资的。

完事选出来的优秀者,带着各自队长为其量身打造的歌拍MV。一季节目搞完,能凑出十几首足够经典的歌曲,长远看就不算赔,可以作为未来KTV项目的第一张碟片。

这年头约歌很便宜,那些电视剧里耳熟能详的歌曲,一首不过五百到两千,一次性买断版权的那种。

像黄沾那种级别的词曲作者,也就一两万。

当然了,名人嘛,还是有些小矫情的,不是想约就能约。

另外,椅子如何设计…每个队长可以选几个队员…如何设置比拼和淘汰环节…舞台如何设计…要有最好的音响……比赛进入后半程,要有乐队现场伴奏……

曲大老板说了很多“想法”,但表明不一定这次就用。等节目火了,可以在后面各“季”逐渐加入……

种种令人叫绝,甚至连东方报的销量都能兼顾的想法,让一直笑眯眯旁听曲静,心中无限感慨:“家里的崽就是有本事,不论做什么都是拔尖的。”

周梁淑一群人,既豪情万丈又压力十足。

老板是天才,但行事既大气又败家的天才。虽然嘴上说赔了也无所谓,但照他那设想,一场所谓“选秀”办下来,花费恐怕十分惊人。

真要赔了……会不会……?

唯独孙郁标在激动。

她在佳视时虽然是行政人员,但也参与过红楼梦、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多部剧集的制作,一直推崇豪华的大场面和大制作。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因为经费问题,种种想法只能停留在想法。

现在,终于遇到了一位能够让她放开手脚的明主……

节目安排聊了个大概,话题转向全数字摄录和依托计算机的全数字剪辑时杜美婵敲门,说有电话找……

何犹光打来的,说有事来港岛,顺便带了点阿根廷的马黛茶请曲老板尝尝新鲜……

曲卓对何犹光的印象不错,接到他求见的电话后,没犹豫就邀请他来BE做客。

虽然知道他忽然冒出来,一定有所求,但属实没想到,居然是来替邵易夫牵线搭桥的。

对于邵易夫……曲某人“认知”,属于非常复杂。

别忘了,他毕业于浙大。

而浙大,是邵氏基金向内陆第一个捐赠对象。

曲卓在学校时就有科学馆、工商楼,西溪校区那边还有科教楼和艺术楼。听说后面陆续还有很多,体育馆、医学楼,还有医院……

这还只是浙大一地,据说捐赠的教育项目足有大好几千,遍布全国每一个省。

不止有顶尖学府,还覆盖了地方本科院校,甚至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