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劝即位汉贞观(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最新章节。

“至若平定河北,肃清山东,收河南於版籍,此皆大王神武,席卷八荒。武功既着,文德尤彰:开黎阳、兴洛二仓,赈济饥馑,活民百万。当是时也,饿殍得以复苏,流离得以安堵,老弱负釜甑而归,壮者荷锄耒而耘,此仁之一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田租减其三成,户调去其苛繁。春耕秋获,不夺农时;商旅往来,不征重税,此仁之二也。礼贤下士,唯才是举。寒门得以登仕,豪杰竞相来归。设庠序於州县,兴教化於乡野,此仁之三也。整顿吏治,清明刑狱。黜贪腐如敝履,奖清廉若珍宝。狱讼得其中正,冤屈得以申张,此仁之四也。

“今河北士民,箪食壶浆;山东父老,扶老携幼;河南百姓,望风归附。童谣传於闾巷,‘桃李花开日,天下太平时’;耆老聚於乡社,‘但得汉王在,不羡尧舜年’。又今四境,吉兆频仍,瓦岗旧寨,忽生连理之枝;黄河清波,三日不绝。泰山上表,尝见紫云覆顶,中有龙凤呈祥;贵乡父老,手植桃李千株,以‘应谶林’名。此皆人心所向,天命眷顾之兆也。

“昔文王有百里之基而王天下,周武伐纣,白鱼入舟;汉祖兴邦,五星聚东,光武三岁而帝业成。今大王德配天地,功盖古今,握山河之险,拥带甲百万,据仓廪之实,得兆民之心。文德足以安黎庶,武功足以定祸乱。若犹谦退不受,上违天命,下负民望,臣等窃为大王不取也。伏惟大王体天心,顺民意,早正大位,以安社稷。使神鼎有归,苍生得主,则功超三代,德迈五帝,岂不盛哉!臣等昧死以奏,不胜惶恐之至。谨奉表以闻。”

表上,王府外士民呼声震天,堂上群臣跪满阶墀。

李善道环顾诸臣,见屈突通等老将须发皆白,犹自跪拜;王须达等将目光炽热;文臣们更是泪湿袍袖。良久,他仰天长叹:“诸公逼我至此,善道若再固辞,恐负苍生之望。然有两事需先行:一则抚阵亡将士家属,二则减免河北、河南、山东赋税;此两事毕,方可议其他。”

群臣闻此,皆顿首再拜,山呼万岁。

……

吉日选在四月初八。

晨曦微露,贵乡南郊早已筑起三层圜丘祭坛,旌旗猎猎,仪卫森严。

辰时正,钟鼓齐鸣。李善道身着十二章衮冕,玄衣纁裳,在礼官引导下缓步登坛。身后,屈突通、魏征等一众功臣着朝服随祭。坛下,文武百官按品阶肃立,禁军甲士环列如林。

燔柴升烟,瘗玉埋帛。太祝官朗声诵读祭天文告:“维汉王二年,岁次庚辰,四月戊子朔八日乙未,嗣天子臣善道敢昭告於皇天上帝:隋室陵迟,四海板荡,臣仗义起兵,拯溺救焚……,今群臣逼予,万姓推戴,不敢固违天命,谨以今日祗登大宝。惟祈上天眷命,永绥兆民!”

读毕,李善道亲执圭璧,向苍天三跪九叩。

其时,恰有祥云缭绕,日光破云而出,照彻祭坛。观礼群臣皆以为吉兆,欢呼雷动。

礼成,御驾还宫。沿途百姓夹道跪迎,山呼万岁之声,不绝於耳。

还至王府,巳时三刻,正殿受禅大典开始。

殿中设紫宸御座,左右陈设卤簿。李善道换戴通天冠,服绛纱袍,在礼官引导下升御座。司礼官唱赞,群臣依班次入殿朝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首先由薛收宣读即位诏书,宣布国号为“汉”,年号“贞观”,大赦天下。继而,魏征奉上传国玉玺,——正是得自宇文化及军中的隋之国玺。

接着举行册封大典。

册封正妻卢氏为皇后,诏书称其“德配坤元,功在社稷”,特赐鸾驾,仪同天子。又册封徐兰、王娇娇、裹儿等为妃。封赏屈突通、魏征等功臣,或晋升国公、或赐食邑,或加勋爵。又追封已故之从龙诸臣,皆赠谥号,又特追封义士王伯当为忠勇公。

未时,宫中设宴,——王府已改称宫城,李善道与新封的皇后、诸王公大臣共庆。

李善道坐御榻,接受群臣轮番敬酒。

席间,王须达、高延霸、高曦、徐世绩、单雄信等旧臣、昔友尽皆感慨万千,回忆当年在瓦岗起兵时的艰辛;王君廓、薛万彻等将领则意气风发,畅谈平定天下的抱负。李善道又专门召单雄信至御前,温言抚慰:“往事已矣,望卿今后尽忠报国,共襄盛世。”单雄感泣谢恩。

宴至酣处,李善道命取笔墨,即席赋诗一首:“昔在草莽间,今登九重天。非为好大位,实为拯黎元。愿与诸公共,四海清晏然。”诗成,群臣争相传诵,皆称圣主仁心。

是夜,贵乡城内灯火通明,军民同庆。

新铸的“天命归德”宝鼎被安放在行宫前广场,供万民观瞻。鼎身铭文记述了从起兵到称帝的历程,最后刻着李善道的亲笔题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新月如钩,悬挂贵乡城头。春去夏至,城外夜下麦浪翻涌,夜风拂过田畴,送来阵阵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