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章 质疑与民意(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之退伍从政》最新章节。

阳城成功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层层涟漪迅速扩散至全国,引发了远超预期的广泛关注与强烈震动。

在其他省份,尤其是那些经济总量尚在七八千亿区间徘徊,甚至个别省会城市仍未突破万亿大关的地区,人们的反应从最初的惊讶,迅速转变为普遍的难以置信与深深质疑。

“一个并非省会的地级市?阳城?之前好像没听说它经济基础特别突出呀!”

“三十多岁的市委书记?这个年纪,在很多地方也就刚有担任县长、区长的资历吧?”

“会不会是统计口径出了问题?又或者……为了政绩,在数据上做了手脚?”

这样的议论不仅在体制内的茶余饭后悄然流传,更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各大财经论坛、社交媒体平台上,“阳城万亿GDP”和“市委书记宋江”瞬间成为热搜关键词。

许多自称“经济专家”“业内人士”的网友纷纷发表所谓的“分析”,他们从工业用电量、货运周转量、税收增长等侧面数据入手,质疑阳城万亿成绩单的真实性,怀疑其中存在“水分”。

一些人更是直接断言:“这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背后肯定有猫腻。”

“宋江这个名字,怕是要成为‘数据造星’的代名词了。”

质疑的声音如野火般肆意蔓延,愈演愈烈,甚至开始对阳城乃至荆楚省的外部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原本有意前来投资考察的企业,也开始持观望态度,担心当地经济环境的真实性。

就在舆论风向逐渐对阳城不利的关键时刻,权威的央媒体挺身而出。《央媒日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中部崛起的坚实足迹:阳城高质量发展观察》的长篇通讯,新华社则播发了《“阳城速度”的背后是改革与实干》的深度报道。

在这些报道中,不仅详细阐述了阳城在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驱动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和取得的显着成效,更关键的是,明确引用了国家统计局和荆楚省统计局的联合核查结论:“经严格复核,阳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真实可靠,核算方法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央媒体的定调,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击碎了那些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诽谤。

国家统计局的公信力,让大多数质疑者无言以对。那些此前叫嚣得最厉害的“专家”和“大V”,纷纷匆忙删帖,选择噤声。

而处于这场舆论风暴中心的宋江,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平静。他既没有接受任何媒体的专访请求,也没有在公开场合发表任何辩解之词,就连市委宣传部门精心准备的几份应对预案,也被他搁置一旁。

在他看来,数据已经经过了最严格的核查,事实胜于雄辩。城市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外界如何评说,而在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真实感受。他对此有着一种超然的自信。

然而,他虽不出声,却有无数温暖的声音替他说话。央媒体的报道仅仅是一个引子,真正将舆论彻底扭转的,是来自阳城乃至他曾经主政过的宁乡的普通百姓。

随着“宋江”这个名字的热度不断攀升,网络上开始大量涌现自称是阳城或宁乡市民的帖子。

他们不再纠结于冰冷的GDP数字,而是用最质朴、最真诚的语言,讲述着“宋书记”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变。

“我是阳城的一名普通工人,以前孩子上学愁学费,现在从幼儿园到高中真的全免费了,连书本费都不用交!这是宋书记来了之后推行的好政策!”

“我爷爷是退休职工,现在养老金每年都在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办得特别贴心,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啊!”

“我们家去年有人生病,医保报销后,二次报销又减轻了一大笔负担,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投入!别说数据假,我们家的账本可不会说谎!”

“我是宁乡的,宋书记当年在我们这儿修路、搞特色农业,让我们镇富了起来!他是真正干实事的好干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