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汉武帝信妄封禅(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济公传奇》最新章节。

却说齐人公孙卿本是一个方士,因闻汉武帝新得宝鼎,也想乘此时会入宫面见当今皇帝,企图得个一官半职,因此胡编乱造凑成一本书,叫做《札》书,携带着这本自己编的书札入都,托人钻通了一条门路,把书献入。书中语多荒诞,书内说轩辕黄帝得宝鼎,修炼成仙,乘龙飞天是辛巳朔旦冬至,今岁大汉得宝鼎,适当己酉朔旦冬至,古今相符,足称繁盛祥瑞云云。

汉武帝刘彻阅览此书,很是觉得合自己心意,遂召公孙卿入宫见面,问此书为何人所作。公孙卿随意捏造,说是受诸申公,且言申公已死,只有此书遗下。汉武帝信以为真,且问申公有无他语。公孙卿又答道:“申公曾谓大汉肇兴,正与黄帝时代,运数相合。大约高皇帝后,或孙或曾孙,圣圣相承,必有宝鼎出现,宝鼎一出,上与神通,应该封禅,重行黄帝故事。今宝鼎适符圣瑞,可见申公所言,真实不虚了。”

汉武帝复问黄帝如何封禅?公孙卿乱说了一大篇,无非是把岳宗泰岱,禅主云亭的套话,信口铺张。又把当时甘泉宫,指为黄帝时代的明庭,谓黄帝曾在明庭接见百神,后来采铜首山,铸鼎荆山,鼎成后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乘龙登天,带去后宫及大臣七十余人;还有许多小臣,要想攀龙髯上去,龙髯被扯断,统皆坠下,连黄帝所带的弓衣,亦被震落,小臣无从再攀,只得抱弓悲号,因以鼎湖名地,乌号名弓。全是牵强附会。这番言词,汉武帝已听过许多方士,说及大略,不过公孙卿所谈,更觉得详细有趣,娓娓动听,遂不禁长叹道:“朕如能学得黄帝,弃妻子也如敝屣哩!”

当下拜公孙卿为郎官,使至太室候神,太室即嵩岳之一峰。公孙卿以汉武帝的名义出游,回来报告给汉武帝,说:他在缑氏城上发现了仙人的踪迹,有物如雉,往来城上。”

汉武帝刘彻听后很高兴,想要亲自去缑氏城视迹。但是担心自己会被骗了。

愤怒之下,汉武帝刘彻说了这样一句话:“得毋效文成﹑五利乎?”

文成、五利,就是利用汉武帝求仙的心理,招摇撞骗,事情败露,被杀。公孙卿是知道这两个人的事迹的,也知道那些人的下场。

面对汉武帝刘彻的愤怒,公孙卿灵机一动,巧言令色的回答,道:“仙者非有求人主,而是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

汉武帝听了觉得有理,觉得毕竟神仙谷高高在上,哪里是可以随随便便让凡人看见的。此次东行之时,汉武帝刘彻采纳了公孙卿的建议,亲自到缑氏山求仙。

汉武帝 刘彻来到缑氏城,又听闻了一个人修成仙的故事:王子登仙。

这个王子是东周时期,周灵王的长子,名晋,字子乔,天赋异禀,聪明伶俐,他喜欢吹笙,能奏出凤凰和鸣一般的美妙之音。周灵王将他立为太子。十七岁那一年,王子乔到伊水和洛水之间出游,仙人浮丘公将他接到嵩山之上,回去之后就死了。灵王十分哀痛。

后来,有人禀报灵王说:“太子在缑氏山上,乘着白鹤吹笙,托当地人传话:‘请辞谢天子,我跟随浮丘公住在嵩山很安乐!不必挂念。’”周灵王心有所动,派人挖掘他的墓冢,发现只剩下一具空棺,才知道他已经成仙去了。

到了周灵王二十七年,周灵王梦见太子姬晋乘坐在仙鹤上来迎接自己,醒来后,仍听到窗外飘散着丝丝缕缕的笙之音。周灵王说:“我的儿子来接我了,我应当离开了。”便立下遗嘱,将王位传给次子贵,随后无疾而终。太子贵即位,被称为周景王。

同年,楚康王也驾崩了。令尹屈建和群臣商议,立他的胞弟麇为楚王。没过多久,屈建去世,公子围接替他做了楚国令尹。

后来,人们在缑氏山脚和嵩山顶上为王子乔修建了祠庙,写下了赞颂他的诗:

妙哉王子,神游气爽。

笙歌伊洛,拟音凤响。

浮丘感应,接手俱上。

挥策青崖,假翰独往。

之前汉武帝也恐为所欺,曾向公孙卿说道:“汝莫非效文成五利否?”公孙卿答称人求神仙,神仙不须求人,应该宽假岁月,精诚感应,方得上迓仙人。

这分明是借口拖延,不负责任,比那文成、五利,更为狡猾。所以文成、五利,终致授首,公孙卿却得坐靡廪禄,逍遥了好几年。究竟这文成、五利,姓甚名谁。作者在此补充说明。

自汉武帝刘彻迎供长陵神君图像,便有方士李少君,料知汉武帝迷信鬼神,入都献技。

李少君不娶妻,不育子,又不肯言籍贯年纪,但挟术周游,语多奇验。及抵长安,便有人替他揄扬,传达宫中。

李少君曾经和武安侯田蚡一起宴饮,座上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李少君问老人的姓名,老人说了姓名后,李少君说,“我曾经和你的祖父一起夜里游玩宴饮过,那时你很小,跟你祖父在一起,所以我才认识你。”在座的人听了李少君这番话都很惊奇。

汉武帝便召见李少君,亲自加于面试,取出一古铜器,令他说明是何朝代所制。李少君不待摩挲,立即答道:“我认识这件铜器。春秋战国时的齐桓公曾把它摆在自己的床头。”汉武听李少君这么一说,就细看铜器上刻的字,果然是春秋时齐国的铜器。

如此巧被李少君猜,汉武帝自然以为李少君是神异之人。且李少君容貌清秀淡雅,看起来似非凡相,益令汉武帝起敬,赐他旁坐。

李少君因进言道:“祠灶便能致物,致物以后,丹砂可化为黄金,并可益寿,蓬莱仙人,亦可得见。从前黄帝封禅遇仙,竟得不死,乘龙升天。就是臣活了数百年,亦亏得遨游海上,遇见了仙人安期生,给臣食枣,形大如瓜,然后得于延年。”

居然如哄小孩子一般。汉武帝听了,居然相信了,乃亲自祭祀灶神,且遣方士入往东海,访寻蓬莱仙人。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听说李少君能使人长生不死,都对他万分敬仰,给他送的金钱堆积如山。李少君就用这些钱偷偷买了原料炼成了仙丹,然后对武帝说,“陛下如果不能除掉骄奢淫逸的恶习,仍然贪图美女纵欲无度,到处征战讨伐,喜怒无常,使冤魂流落在荒野,让城市里常有杀头的重刑,那就绝不能炼成仙丹。”李少君把自己不会衰老的秘方给了汉武帝,然后就假称自己生了病告辞。

兴许是汉武帝太渴望成仙,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这天夜里,汉武帝刘彻梦见和李少君一起登上河南的嵩山,半路上有个神仙拿着旌节骑着龙从云中降下来,说太乙真人请李少君返回天界去了。

汉武帝从梦中惊醒了,立刻派人打听李少君的情况,并且告诉亲近的大臣说:“我昨夜梦见李少君离我而去了!”

李少君病重时,汉武帝亲自去探视,李少君让人把他炼仙丹的秘方完全记下来,还没说完就死了。汉武帝说:“李少君不会死,他是登了仙界了!”

李少君刚要入殓时,尸体忽然不见了,衣服连扣子都没解开,好像蝉蜕一样。汉武帝更加后悔,恨自己没有向李少君更多的求教方术。

也不知道李少君是真的成仙,还是会变化戏法,借口自己病死,在汉武帝对他印象很好的时候这样“离开”,未曾不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好事情。

李少君生前和任朝议郎的董仲躬是好朋友,董仲躬一向有病,身体消瘦气血不足。李少君就给了他两副药和药方,让他用戊巳年间生长的草、当地出产的油脂、黄精的根和野兽的脂膏,秋天先枯死的根、春天百花的膏汁,在十二月上旬把上述药料合放在铜器中熬,让一个童子沐浴得十分洁净,让他看好火候,把熬好的膏再制成鸡蛋大的药丸,三只药丸一个疗程。吃了一副药丸,身子就会非常轻快,吃了三副,旧牙脱掉生出新牙,吃了五副以后,年岁增长了但腰不弯背不驼。董仲躬为人刚强正直,精通《四书》、《五经》,但对方术一点也不入门,还经常嘲笑那些服丹药学方术的人,常常上书给汉武帝,认为人寿天定,衰老是正常的,不是学方术能长生不老的。李少君知道董仲躬对修道有不同的看法,他的性格就是这样,改变不了他的认识。李少君给董仲躬的药,董仲躬根本就不吃,也不理睬李少君讲解的方术。李少君走后几个月,董仲躬病更重了。他曾听说了汉武帝梦见李少君成仙而去非常遗憾后悔,就想起了李少君给他的药。董仲躬试着服那药,只吃了半副,就觉得身轻体壮,病立刻好了。服完一副药之后,就觉得像年轻时那样精力充沛,这时他才相信真的有长生不死的方术。于是董仲躬就辞去了官职,向方士们求教,但得不到正确圆满的回答。

汉武帝都怀疑李少君其实是尸解成仙,很是感到叹息。可巧来了一个齐人少翁,也与李少君一般论调,正好继续李少君的行当,说鬼谈仙。

当时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得病身亡,王夫人有子名闳,由王夫人病重时,以子相托。

当时汉武帝长子刘据,已册为太子,即卫皇后所生。刘闳当然不能立储,只好许为齐王。王夫人却也道谢。至王夫人死后,汉武帝追忆不忘,少翁即自言能致鬼魂相见如少时。据说会召唤鬼神的方术(有人说他是在做皮影戏,被人赞为皮影戏的发明者)。

汉武帝甚喜,便命少翁作起法来,少翁命腾出净室,四周张帷,并索取王夫人生前衣服,预备招魂。

到了夜间,在帷外爇起灯烛,使汉武帝独自坐着等待着,自己走入帷中,东喷水,西念咒,闹了两三个时辰,果然看见有一个美貌女子,被他引至。

汉武帝正向帷幕中痴痴地望着,看见了这般美妇人,不觉出神,凝睇审视,身材等确与王夫人无二。急欲入帷与其言语,在边上做法的少翁半睁着眼看出了汉武帝的意图,很怕被拆穿骗局,于是他连忙上去一把把汉武帝拖住,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不可造次,这是王夫人的魂魄从幽冥处回来人间了,主要是安慰陛下的相思之苦才来见上一面。这鬼魂不比活人,可以把握。陛下若至那榻边,鬼之阴气不胜活人阳气,王夫人的魂魄,便难以久留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武帝一下被少翁的话给唬住了,只好无可奈何地又坐回榻上,只能远远地看着“王夫人”的影子,虽然不能握手谈心,但汉武帝的心情总算是得到一些慰藉。

汉武帝刘彻当时心情既有慰藉,却又有不甘,他当时作一首诗吟道:

是耶非耶?

立而望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