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好用的陈标(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最新章节。
早上五点半,陈标准点到了办公室,看着挺早的对吧,晚啦,产业规划组的组长茶都加两次水了。
陈标怀疑这家伙压根就没睡。
“陈指导员,来的正好,你受过长安那边的培训,给指导指导呗?”
自上而下的风气,以及荷枪实弹天下无敌的皇帝陛下的新军,似乎让这些曾经的旧官吏的效率高了起来。
进门就是事。
不过陈标对此还挺喜欢的,他就怕没事做,不怕事儿多。
“指导算不上,有什么事祖长您说。”
陈标说着把自己的包放在临时办公桌上。
那组长喝了口浓茶,惆怅道。
“是这样的,你来的时候看到那些地了吧?全抛荒了,今年我们商州是一亩地都没种啊,虽说支援过来的粮食全城吃两年的,但这不种地,我老觉得不踏实啊,说是说粮食交给河南道负责,可这,地里没粮,别说百姓们了,我心里都发毛啊。”
陈标琢磨了下,说道:“商州地处秦岭,本来地就少,朝廷的规划是弃掉主粮种植,但也不是说不种地呀,像是我们这就特别适合药材种植,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药材种植基地,把商州的药卖到全大唐的医馆去,还有香菇,昨晚食堂厨子还和我说那是他去年摘来晒干的呢,我觉得也好吃的很,我带来的书籍里有农业手册,其中就有怎么栽培的法子。”
陈标越说,组长的笑容越灿烂,其余几个同事的笑容也挺灿烂的。
他觉得不对劲了。
果然,下一秒,组长重重的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大唐有陈指导员这样的才俊,实乃大唐之福,商州百姓之福,既然如此,你把这两项产业的方案做一下,今晚下班前我们讨论一下。
一事不烦二主,这两项产业后续也由你负责吧!现在表决,同意陈指导员担此重任的举手!”
哗啦啦,就和商量好了似得,办公室里的人全举起了手。
陈标心里苦笑着:“唉,这……组长,我不是不愿意担责任,只是,我是教导员,还有别的任务要做,可能精力没那么多呀。”
“哎!你这什么话,也没说你原本的工作不让你做呀,上午产业规划组,下午巡城,晚上夜校嘛,你来之前,你们教官没说吗?”
陈标懵逼的眨了眨眼,目光都清澈了起来。
组长叹了口气,无奈道:“咱们现在呀,啥都不缺,缺人啊,奇缺,你是不是以为我们欺负你呀?那你想多了,你别看我现在还能喝茶,再过半个时辰,我还得去底下的县里指导工作,你刚来不知道,我们刚来时,一天就睡四个小时……要不然你进商州都未必能走上几段水泥路。”
组长说这话,办公室里的组员们也是悲戚的很,他们都快死而后已了,难怪府衙里现在供奉的是诸葛亮,原来都是有期望的。
其实本来也没必要干那么快的,大家都怕扯着蛋,但一件件的实事干成后,看着百姓日子变好起来,心里是真爽啊,爽到戒不掉的那种。
再加上一封封指示和汇报的电报不断的在长安商州直接传递。
紧迫感就更强了。
而人才,还远远不够。
好在这次派过来的陈标很好用。
上午十点多,方案就被写了出来,而此时,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全骑着朝廷配发的摩托车出去公干了。
组长还以为这事得费陈标一天工夫,但陈标原本想去的就是艰苦地区,对于自身的要求极高,培训成绩都是一等一的好。
区区两个产业的规划方案自然不在话下,但这还只是初步的预想方案,具体的实施还得考察整个商州才行。
不过现在嘛。
陈标探头探脑的集装箱办公室外边看去。
嗯,刺史不在,司功参军也不在,应该没人抓自己去办公了吧?
那不得赶紧出去,去看看商州城,这以后也好开展工作,鬼知道再待下去会被谁借调到哪个办公室里?
走在商州新城的街道上,陈标总算有空看看这座新城了。
如今的商州城,人人看上去都很忙碌,戴着施工帽在紧锣密鼓的建房子的工人,蹬着三轮车拉着不锈钢饭菜桶送饭的妇女,商店门口卸货的工人,清点货物的店员。
前两年,整个大唐都被折磨的欲仙欲死,那会儿的商州城虽然只遭了些水灾,但大环境不好,商州也躲不掉影响,那两年丹江转运压力贼大,说是服役二十天,实际上远远不止,而且商州本来就田少,外边的粮价飞到天上去,这地儿的百姓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
“那时候我那儿子在码头上一干就是两个月,回来后人都瘦脱相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都杀了给补身子。”
“就是就是,我家做豆腐的,我们这又不是宽乡,授不了田,好家伙,存了十年的钱呐,才将将保住一家子没饿死。”
“害!说那些干啥,现在不好多了,我三个儿子,全去修那个啥水电站了,一天二十钱嘞,三儿子就是六十钱,还管一餐饭,哎,我还想着能给老三说亲了,结果之前说话的那吴狗东西说他家闺女被选去读书了,不嫁了!都十三了还读书呢!
你们说这算啥事啊!他不乐意嫁,我们家还不娶了呢!”
“十三岁读书怎么了?官府不是劝你家三郎和小娘去读书吗?学堂管饭,学的好还有奖学金,读出来还能给官府当差,你个没见识的疯婆子,非要给你小娘说亲!老吴那做法没毛病,真要嫁了你家,指不定是当牛做马呢。”
“姓许的!你说什么……我撕烂你的嘴!”
陈标的情报来源处,非常的精准,路过一个叫丹北二大院的小区时,就见五个大娘在小区大槐树下边织毛衣边唠嗑。
毛线团是后世支援来的,不过大唐其实也有产出,她们有的是给自家织的,有的是领了差事,按要求织,计件工资。
反正毛线便宜的很,这群人嘴碎的同时手也巧的很。
于是陈标就用自己从小区对面水果店里买来的一提水果成功打入了小区情报组。
不过现在不能光听了,眼前要撕起来了,虽然很想看,但教导员得去劝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