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7章 逃离过去(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小财主招上门女婿》最新章节。
元宝正要追问具体办法时,恰好赵大旺把李大夫带来了。
乖宝连忙站起来,跟李大夫打招呼,托他给王老太诊病。
李大夫跟赵家人和王家人都混熟了,笑容满面。
把脉之后,他对王老太叮嘱:“太夫人,不舒服一定要及时找我看看,不能拖。”
然后,他动手写药方子。
王老太有些不好意思,抿着嘴,点头答应,暗忖:年轻的时候,生病就是几天的事,熬过去就好了。如今老了,身子骨不中用,哎。
李大夫把写好的药方递给王玉娥过目,王玉娥又递给乖宝看。
乖宝看得认真,然后留李大夫在这里吃午饭。
李大夫推辞,但敌不过王玉娥、乖宝和赵东阳的热情,最后还是留下了。
午饭暂时还没开席,李大夫一边喝茶、烤火,一边听赵东阳吹牛。
赵东阳爱吹,其他人偏偏爱听,都笑容满面,越聊越热闹。
王老太眼看家里热热闹闹,人气旺,她就高兴,眼睛里显得有光。
赵甘来听不懂本地方言,但她认真听,认真学。
王俏儿陪她聊天,顺便教教她。
下午,马车回城去,王家的热闹也随之散去。
王老太扶着门框,目送马车远去,眼眸沧桑,依依不舍。
王玉安劝道:“娘,妹妹明天还会来。”
王舅母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上的瓜子壳,一边笑道:“为了乖宝,玉娥肯定要在这边住两三年,到时候还要帮乖宝带娃娃呢,不会再跑大同府去了。”
王玉安接话:“等乖宝生娃娃,估计宣宣也会回来一趟,她和风年好多年没回老家了。哎!”
王舅母问:“乖宝她爹也能回来吗?”
她想见见大官儿亲戚的风采,说出去倍有面子。
王玉安叹气,说:“听妹夫说,风年不能随便离开大同府,否则会被朝廷罚俸禄,甚至官帽子都保不住。”
“这次那边打仗,他们都不敢逃,只能关城门。”
“那些做生意的富户,反而跑得快。”
王玉安又把赵东阳吹的那些牛转述给妻子和王老太听。
他们都信以为真,丝毫没怀疑赵东阳瞎说或者夸大。
王舅母像沾光一样,听得与有荣焉。几天后,她回娘家去坐坐,又把这些话当谈资,转述给娘家人听,讲得津津有味。看到娘家人那齐刷刷的羡慕眼神,她感到脸上有光彩,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 —
回城的路上,王玉娥让马车拐个弯,去老宅那边看看,顺便跟菊大娘聊聊。
王俏儿的马车先回城去了,因为韦春喜和王猛没空玩,急着去赚钱,所以两拨人马分开。
下马车之后,赵甘来仔细打量院子,觉得这里很亲切,就像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一样,似曾相识。
璞璞靠在她的肩膀上睡觉,全身心都依赖她,而她又不得不依赖赵家。
她暗忖:等会儿,我找个机会对干娘说,看看能不能搬来这边住?这里既清静,又有活儿干。
这两天,她一直被赵家当贵客对待,心里反而不自在,从头到脚都尴尬。
老宅这边,眼下只有菊大娘在。
菊大娘欢天喜地,连忙去泡茶,又端来一大盘橘子、一盘花生瓜子。
王玉娥许久没回,忍不住把里里外外都看看,问:“胡三嫂哪去了?”
上次考虑到菊大娘年纪大,一个人看家太辛苦,再加上胡三嫂主动想回来做帮工,所以王玉娥又把她聘了回来。
此时,王玉娥暗忖:那胡三嫂该不会老毛病又犯了?赚着这边的工钱,却天天往家里跑?
上上次,她之所以辞掉胡三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当时唐母还在老家住着呢,是唐母向王玉娥告状,说胡三嫂总是偷懒……
菊大娘尴尬地微笑道:“胡三嫂的儿子儿媳吵架,她回去劝架去了。”
王玉娥收敛笑容,小声问:“她是不是经常跑回去?”
菊大娘的表情显得为难,双手下意识揉搓衣衫下摆,暗忖:如果实话实说,恐怕胡三嫂的饭碗保不住,到时候她肯定怨恨我。但是……如果我撒谎,恐怕我也变得讨嫌。夫人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帮外人骗她呢?
经历艰难的纠结之后,她点点头。
王玉娥没有发火,只是叹气,说:“算了,先不提这事,等过完年再说。”
她预料到,如果立马辞掉胡三嫂,胡三嫂肯定哭哭啼啼。离过年不远了,最忌讳这种事。
菊大娘一听,顿时松一口气,重新露出笑容,问:“夫人,杀鸡鸭鹅吗?”
“晚饭在这边吃不?”
王玉娥摆手,说:“晚上要设宴请付青,不得空。”
菊大娘又热情地说:“那就搞几只拔毛的鸡鸭鹅回去,免得再花钱买。”
王玉娥同意,吩咐赵大贵、赵大旺和肖画戟去抓鸡鸭鹅,然后她对菊大娘介绍赵甘来。因为她也意识到,让赵甘来住官府后院不是长久之计,容易生出流言蜚语,毕竟赵甘来有孩子,却没有丈夫,又年轻貌美。
比如昨天,县衙门后院有两个女帮工误会赵甘来是妾室,还小声议论,说干女儿的名头肯定是掩人耳目的,吧啦吧啦……恰好被王玉娥听见了。
当时,王玉娥严肃地澄清误会,但事后再想想,心里不是滋味,怕这种事影响赵东阳、唐风年、李居逸的名声,毕竟在碎嘴子的眼里,男子都是好色之徒,有时候甚至无中生有……
此时此刻,菊大娘仔细打量赵甘来,眼睛明显变亮,笑着夸赞:“哎哟,好俊的小娘子。”
赵甘来被夸得脸红,小声说:“您过奖了。”
菊大娘又吃惊,暗忖:这小娘子像大家闺秀,文绉绉的。
另一边,乖宝和赵东阳肩并肩坐着,一边吃花生,一边说悄悄话,聊巧宝的趣事,眉开眼笑,嘻嘻哈哈。
一老一小,都犯懒,但又亲昵。
一个有喜,一个肥胖,都懒得动。
与他们相比,王玉娥显得勤快极了,亲自带赵甘来去挑选屋子,问她想住哪一间?
“这边怎么样?”
“宣宣以前住这边,菊大娘勤快,这床、柜子、梳妆台都干干净净。”
“喜欢吗?”
“要不要买新家具?”
赵甘来内心忐忑,暗忖:唐娘子的住处,我怎么能住?恐怕不合适,有些僭越……
于是,她感激地说:“干娘,这屋子太大,我反而想住小一些的。”
王玉娥“噗嗤”一笑,说:“谁不想要宽敞的大屋?有谁想住小的?”
“是大屋舒服,还是小屋舒服?”
“既然认我做干娘,就不要见外。”
她轻拍赵甘来的胳膊,眼睛洞若观火。
赵甘来脸红,低头,暂时无话可说。
王玉娥又带她去看隔壁的书房。
看见满满当当的书架,赵甘来的眼神明显惊喜。
之所以对书渴望,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璞璞。
她想让儿子璞璞多念书,将来做个才子。
王玉娥笑道:“书房和卧房连通,这样是不是很方便?”
“以前我家风年也做过私塾夫子,他一有空就坐书房里写东西。”
“还写过书,拿去洞州那边的书坊卖,赚了不少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