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陪同领导视察(求五星好评)(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省部级领导》最新章节。

桂省冬天的雨,是带着一股子韧劲的。细密的雨丝斜斜织在青灰色的天空下,把泰宁市区的街道洗得发亮。副主任孙国华站在自治区政府办公大楼的回廊下,手里捏着一份刚审阅完的调研报告,鼻尖还萦绕着南方特有的潮湿气息。

“孙主任,这是桂西北山区脱贫攻坚的补充材料。”随行的秘书小周快步走过来,把一个牛皮纸档案袋递过来,“当地同志说,下午想请您去看看油茶产业的深加工基地。”

孙国华点点头,正要说什么,裤兜里的加密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不是寻常的工作来电,那短促而密集的震动频率,是他在办公厅工作以后就已经刻进骨子里的信号——最高级别的紧急呼叫。

他抬手止住小周的话头,快步走到回廊尽头的僻静处,按下了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办公厅总值班室主任沉稳的声音,背景里能隐约听到键盘敲击的脆响:“国华同志,有紧急任务。立即终止在桂省的调研,马上回京。航班已经协调好,下午三点十分的专机,自治区办公厅会安排车送你去机场。”

“明白。”孙国华没有多问。在这个岗位上,“为什么”往往不如“怎么做”重要。他挂了电话,转身对小周交代:“把所有材料整理好,电子版发回办公厅机要局,纸质版交给自治区同志代为保管。告诉桂省的同志,行程调整是因为上级有紧急任务,等我回京后再跟他们联系。”

小周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立正应道:“是。”

回驻地收拾行李的路上,孙国华望着车窗外掠过的棕榈树,脑子里飞速过着这几天在桂省的调研内容。从柳洲的汽车产业园到百色的芒果种植基地,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报告都还清晰如昨。到底是什么事,能让一场既定的调研戛然而止?

他在办公厅待了也一年了,经历过不少突发情况,但像这样毫无预兆地被紧急召回,还是头一回。

自治区办公厅安排的考斯特平稳地驶进吴谷国际机场的VIP通道。停机坪上,一架机身没有任何标识的波音737已经等候在廊桥边,机身上的蒙皮在雨中泛着冷光。孙国华与前来送行的桂省领导简短握手道别,没有多余的寒暄,转身登上了飞机。

舱门在身后关闭的瞬间,隔绝了南方的雨雾。他靠在宽大的座椅上,闭上眼睛。座椅扶手上的液晶屏幕显示飞行时间两小时四十五分钟,足够他理一理头绪。

办公厅的分工向来明确,主任统管全局,常务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剩下的三位副主任各有侧重——他虽然分管的是调研室和督办室,在四位副主任里排名最末。这样的排序不是论资排辈,而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像陪同领导外出视察这种露脸又重要的任务,从来都是主任或常务副主任的职责范围。

“难道是……”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又很快压了下去。在机关工作,最忌讳的就是无端猜测。他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开始复盘在桂省调研时发现的几个问题,试图把注意力从那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上移开。

专机降落在首督国际机场时,暮色已经浸透了跑道两侧的灯柱。不同于桂省的湿润,北方的晚风带着初秋的干爽,刮在脸上有些凉意。接机的专车早已等候在停机坪旁,黑色的车身在夜色中像一块沉默的礁石。

车过永安街时,街灯次第亮起,把皇城城的角楼勾勒出清晰的轮廓。孙国华看着窗外飞逝的街景,脑子里却在快速过着办公厅的工作流程。能让总值班室用最高级别紧急呼叫召回他的,必然是牵涉全局的大事,但到底是什么事,需要他这个排名最后的副主任来承担?

车子直接开进了办公厅。穿过熟悉的红墙绿瓦,停在一栋灰砖小楼前。孙国华下车时,总值班室主任已经等在门口,脸上带着他从未见过的凝重:“国华同志,这边请,领导在里面等你。”

走进会议室时,长条会议桌旁已经坐了几位同志,都是办公厅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主位上的领导抬眼看向他,示意他坐下:“国华,找你回来,是有项重要任务交给你。”

孙国华挺直腰板,双手放在膝盖上,准备记录。

“根据安排,近期对华东四省进行一次实地视察。”领导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这次视察,重点看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时间紧、任务重,需要一个得力的同志负责统筹协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孙国华身上:“经过研究,决定由你担任此次视察的总协调人,代表办公厅陪同领导出行。”

孙国华的心猛地一跳。他下意识地想推辞,话到嘴边却变成了:“请领导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他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任何犹豫都是对组织信任的辜负。

“你的职责很明确。”领导拿出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安全警卫,这三块由你总负责。随行的有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的同志,还有分管经济的刘飞同志,你要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视察工作万无一失。”

孙国华拿起文件,快速浏览着。上面列着详细的行程安排:第一站徽省,然后是苏、浙、沪,全程九天。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行程表上几乎没有安排任何冗余的活动,每天的时间都精确到分钟。

会议结束了,所有人都走了,主任又把孙国华留下了,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一丝释然:“这是领导亲自点的名……”

俩人又密谈了很长时间。

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深夜。办公桌上的台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很长。他打开电脑,调出华东四省的资料。徽省的GDP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40%,浙省的数字经济如火如荼,沪市的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这四个省份,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安全警卫……”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三个关键词,然后在下面画了密密麻麻的横线。这看似简单的三个词组,背后是千头万绪的工作:从专机的航线申请到地面交通的调度,从饮食安全的检测到医疗团队的配备,从通讯信号的加密到警卫力量的部署,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影响视察的全局。

手机在这时响起,是警卫局的老郑打来的:“孙主任,这次出行您是总负责人,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指示。”

“老郑,明天一早,我想和你们具体碰一下警卫方案。”孙国华说,“特别是领导的临时活动安排,要预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明白。”老郑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明早六点半,我去您办公室等你。”

挂了电话,孙国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的夜色已经浓得化不开,大院子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直到视察结束,他的神经都必须像绷紧的弦,不能有丝毫松懈。

第二天一早,孙国华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警卫局的会议室里。长条桌上摊着华东四省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预设的路线,每一个路口、每一个服务区都贴着黄色的便签,上面写着警力部署的初步方案。

“领导的行程里,有几处是开放性的活动。”老郑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说,“比如在徽省的吴湖市,要考察一个社区菜市场,那里人流密集,周边地形复杂,我们计划提前三天进行实地勘察。”

孙国华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菜市场的商户背景要逐一核实,周边的制高点要提前布控。另外,领导的饮食要特别注意,徽菜多辛辣,要提前跟地方交代,准备些清淡的菜品。”

“医疗团队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随行的卫生部同志补充道,“带了常用药品和急救设备,每个省份的定点医院也已经联系好,开辟了绿色通道。”

“通讯方面,”办公厅机要局的同志推了推眼镜,“我们会全程启用加密通讯系统,确保与京城的实时联络。每到一个地方,先对当地的信号进行检测,防止干扰。”

一上午的会议开得紧张而高效。当孙国华走出警卫局小楼时,阳光已经升到了半空。他抬手看了看表,距离出发还有不到两小时,还有太多的细节需要确认。

回到办公室,他把各部门报上来的方案汇总整理,然后开始逐字逐句地审阅。在看到专机的配餐方案时,他皱起了眉头:“领导有轻度的乳糖不耐受,怎么还安排了奶酪?”他立刻拨通了机组的电话,要求更换成豆制品。

“孙主任,您连这个都记得?”小周在一旁忍不住问。他跟着孙国华多年,还是头一次见他对这种细节如此较真。

“越是细节,越不能马虎。”孙国华头也不抬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领导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视察中去。”

不一会,分管经济工作的刘飞同志召集随行人员开了个短会。这位头发花白的老领导看着孙国华,语重心长地说:“国华,这次视察,不只是看成绩,更要发现问题。你在后勤保障的同时,也要多留心地方的实际情况,有什么重要信息,及时跟我通气。”

孙国华站起身,郑重地点头:“请您放心,我会注意的。”

所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出发!

一路畅通无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