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迟早卷土重来(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最新章节。
“东吴向来首鼠两端。” 谋士姜维的后人姜叙展开舆图,眉头紧锁,“此番遣使,怕是想探我虚实,甚至妄图分一杯羹。”
刘璿轻轻摩挲着腰间的玉珏,那是先帝刘备留给他的遗物:“不管东吴有何打算,我们都需先稳住南中。粮草是重中之重,可派邓芝旧部前去安抚,许以通商之利。” 他目光坚定,尽显王者风范。
孟云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殿下,南中各部反复无常,仅靠利益难以长久收服。末将愿领三千精兵,驻守建宁,以防不测。” 他深知,南中局势复杂,稍有不慎,便会成为复国大业的绊脚石。
就在众人商议对策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骚乱。一名士兵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报!东吴使臣求见,还带来了…… 还带来了先帝的衣带诏!”
此言一出,帐内众人皆惊。刘璿猛地站起,玉珏在烛火下闪过一道寒光:“带他进来!”
使臣踏入大帐,手持锦盒,神色倨傲:“刘公子别来无恙。我主吴王念及与先帝的旧情,特命我送来此物。” 他打开锦盒,露出一卷泛黄的丝帛,上面的字迹虽已模糊,但 “兴复汉室” 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姜叙上前仔细查看,脸色大变:“这…… 这衣带诏的笔迹与先帝吻合,只是……” 他欲言又止,眼中满是疑虑。
刘璿接过丝帛,指尖微微颤抖。他自幼熟读先帝遗诏,对这字迹再熟悉不过。然而,此时东吴突然拿出此物,其中必有蹊跷。“贵使此来,恐怕不只是送衣带诏这么简单吧?” 他目光如炬,直视使臣。
使臣冷笑一声:“刘公子果然聪慧。我主愿与公子结盟,共伐曹魏。事成之后,蜀汉故地,吴蜀各分一半。”
帐内顿时一片哗然。孟云怒目圆睁:“痴人说梦!蜀汉故土,岂容他人染指?”
刘璿却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沉思片刻后说道:“盟约之事,容我等商议后再作答复。贵使且先下去休息。”
待使臣离开后,姜叙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惑:“殿下,这衣带诏虽看似不假,但东吴此时拿出,分明是想以此要挟,逼我们就范。而且,当年衣带诏之事事关重大,极少有人知晓,东吴又是如何得到的?”
刘璿点点头,他何尝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东吴此举,分明是想趁火打劫,若贸然结盟,只怕会引狼入室。但衣带诏若真为真,他又不能置之不理,毕竟那是先帝的遗愿。
正当众人陷入两难之际,又一封密信被送到了刘璿手中。密信来自洛阳,竟是司马昭的心腹所写。信中称,司马昭表面上准备再次攻打蜀汉义军,实则暗中与东吴勾结,欲将蜀汉故地收入囊中后,再一举吞并东吴。
“好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刘璿将密信摔在案上,“司马昭这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孟云握紧了拳头:“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先假意与东吴结盟,再联合南中各部,给司马昭来个反戈一击!”
姜叙却摇头道:“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东吴不可信,南中各部也未必肯真心相助。我们必须找到一个万全之策。”
就在众人绞尽脑汁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他是当年诸葛亮的贴身书童,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他带来了一个惊天秘密 —— 当年诸葛亮曾留下一计,藏于定军山的武侯祠中,专门用于应对蜀汉危难之时。
刘璿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定军山。他带着孟云、姜叙等人,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武侯祠。在祠中,他们找到了诸葛亮留下的锦囊。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张地图和八个字:“联羌制魏,以退为进。”
原来,诸葛亮早已料到蜀汉会有覆灭的一天,他在生前就与西羌各部建立了联系,并在地图上标注了与羌人会合的地点。只要能得到羌人的支持,蜀汉义军就有了与曹魏、东吴抗衡的资本。
刘璿大喜过望,他立刻派人前往西羌,与羌王商议结盟之事。同时,他又派人给东吴使臣送去书信,同意结盟,但提出了一个条件 —— 先共同攻打曹魏的陇右地区,待占领此地后,再商议领土划分之事。
东吴使臣见刘璿答应结盟,大喜过望,立刻将消息传回了东吴。吴王得知后,也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下令出兵,与蜀汉义军会合。
然而,就在蜀汉义军与东吴军队准备进攻陇右时,南中却突然传来噩耗。南蛮王孟获的侄子孟优,在曹魏的挑拨下,发动了叛乱,切断了蜀汉义军的粮道。
“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孟云气得暴跳如雷,“末将请命,立刻率军平叛!”
刘璿却拦住了他:“不可。此时若分兵,必中曹魏之计。我们先按原计划进攻陇右,待拿下此地后,再回头收拾孟优。至于粮草,我已派人前往西羌,向羌王借粮。”
就在蜀汉义军与东吴军队向陇右进发时,司马昭也得知了消息。他冷笑一声:“刘璿小儿,果然中计了。传令下去,命邓艾率三万精兵,绕道阴平,直取南中;钟会率五万大军,在陇右设伏,等待刘璿自投罗网。”
陇右之战一触即发,刘璿等人却浑然不知。当他们的军队进入陇右山谷时,突然遭到了钟会大军的伏击。一时间,箭如雨下,喊杀声震天。
“不好,中埋伏了!” 孟云挥舞着长枪,奋力抵挡着魏军的攻击,“殿下快走,我来断后!”
刘璿却拔出长剑:“今日就算战死,也要杀出一条血路!” 他亲自率军冲锋,士兵们见主帅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
然而,魏军人数众多,且占据有利地形。蜀汉义军和东吴军队渐渐陷入了苦战。就在这危急时刻,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支身着羌服的骑兵,如狂风般杀来,为首之人正是羌王之子。
“汉家兄弟,我们来助你们了!” 羌王之子挥舞着弯刀,冲入敌阵。原来,刘璿派去的使者顺利说服了羌王,羌王不仅答应借粮,还派了五千精锐骑兵前来支援。
羌人的加入,瞬间改变了战局。魏军没想到会有援军到来,顿时阵脚大乱。刘璿抓住机会,率军反击。钟会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
此役,蜀汉义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也成功击退了魏军,占领了陇右的部分地区。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喘息,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 邓艾率领的魏军已经攻占了南中,孟优投降,南中彻底落入了曹魏之手。
“邓艾这老匹夫,竟然真的偷渡阴平!” 刘璿怒不可遏,“传令下去,全军休整三日,然后立刻回师南中!”
姜叙却劝阻道:“殿下,此时回师南中,只怕正中司马昭下怀。我们不如趁势北上,攻打雍州,威胁长安。这样一来,邓艾必然回援,我们便可解南中之围。”
刘璿沉思良久,最终采纳了姜叙的建议。他留下少量军队驻守陇右,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北上。然而,司马昭早已料到了他的行动,在雍州布下了重兵。
雍州之战,异常惨烈。双方在城下展开了拉锯战,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护城河。刘璿看着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心中悲痛万分,但他知道,此时绝不能退缩。
就在战斗陷入胶着之时,东吴那边却传来了变故。吴王见蜀汉义军久攻雍州不下,担心自己会吃亏,于是暗中与司马昭议和,单方面撕毁了盟约,并撤回了军队。
“东吴果然靠不住!” 刘璿得知消息后,怒拍桌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雍州是通往长安的门户,一旦拿下,我们就有了与曹魏抗衡的资本。”
然而,此时的蜀汉义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在魏军的顽强抵抗下,他们始终无法攻破雍州城。而邓艾那边,已经稳定了南中的局势,正准备率军北上,与雍州的魏军夹击刘璿。
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一个神秘人来到了刘璿的军营。此人自称是诸葛亮的传人,带来了诸葛亮留下的最后一计 —— 火攻。
原来,诸葛亮在生前就已算出,雍州之战将决定蜀汉的命运。他在雍州城外的山林中埋下了大量的火药,只等合适的时机引爆。
刘璿半信半疑,但此时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他按照神秘人的指示,派人在深夜潜入山林,点燃了火药。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魏军被突如其来的大火吓得惊慌失措,阵脚大乱。
刘璿抓住机会,率军发起了总攻。在火攻的配合下,蜀汉义军终于攻破了雍州城。邓艾得知雍州失守后,只好放弃北上的计划,退回南中。
雍州之战的胜利,让蜀汉义军声威大震。各地的百姓纷纷响应,加入到复国的队伍中来。然而,刘璿深知,这只是开始。司马昭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之中。
与此同时,东吴也因为背信弃义,遭到了天下人的唾弃。吴王为了挽回局面,再次派人前来,请求与蜀汉义军重新结盟。刘璿看着东吴使臣,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告诉吴王,结盟可以,但他必须先将荆州归还。” 刘璿冷冷地说道,“否则,一切免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