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八百零七章 农业基础(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神话版三国》最新章节。

考虑到诸葛瑾和蔡瑁在长安有一个未来丞相的靠山,两家才拿了一份,自己一个废物,能拿一份,那是不是在暗示自己有俩靠山,仔细一想,对哦,我确实是有俩靠山,只是另一个成天是背景板,实属是大象无形了,所以多少有些疏忽。

可再怎么疏忽,你也得承认姬雪确实是姬家的嫡女,甚至比姬湘的血统更纯一些,因为姬湘原本是轩辕主祭,后来因为上代轩辕主祭没死,被撤回了,姬仲为了补偿姬湘,才有了硬着头皮抢徐宁老公的事情。

所以回过味的姬仲开完会,就跑曲奇这边看看自家女儿,然后跟曲奇东拉西扯一下,对此曲奇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姬仲嫁完女儿之后,就没麻烦过曲奇,这种岳父在曲奇看来很有距离感和安全感,所以对方前来扯扯淡,也没多想。

等后面姬仲给丢了一包补肾壮阳的药材,离开之后,曲奇才回过味,岳丈好像在说陈子川给他们家搞了什么,好像是看在我的面子上。

对于自己的面子,曲奇还是信的,毕竟确实很大。

但曲奇想说的是,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就莫名其妙的有自己的事情了,算了,来问一下陈子川,就算被抬出来,现在也该醒了。

“论证的有些奇怪,但也没问题,没你和子敬的话,姬家当然不会有这个东西了。”陈曦很是平淡的说道,点姬家,除了像周瑜说的那样,需要一个摆在明面上的钉子,其他的原因全都是人情。

不过还是那句话,就算是陈曦不点姬家,周瑜也必须要给姬家一份,否则的话,那就真的是不给长安这边的脸了。

鲁肃虽说退下去了,但就像之前说的,我陈曦抽鲁肃,那是我陈曦的事情,你们抽鲁肃,是不是想死啊!

再怎么着,鲁肃也是元老之一,哪怕有罪,只要没死,那起码的体面就得有,哪里是你们这些家伙能碰的?

“澳洲这个我大致听我岳丈讲了一下,确实还行,不过你就这么租给江东了?”曲奇一边嗑着瓜子,一边随口询问道,确定了这事确实是有他的问题在里面,回头收岳丈的东西,也就没有那么烫手了。

“不放给江东,放给谁?”陈曦神色沉静的说道,“中原的现状你比我更清楚,别看兖州刺史伊籍叫的那么欢实,但本质上还是从很高的层面来看待问题的,实际上作为在地方游历过的高级官僚之一,你应该很清楚,汉室百姓现在的真实情况。”

曲奇回忆了一下,然后多少也能理解。

“真正穷困的地方,确实是一直在想办法,所谓的穷则思变就是如此,但稍微好点的地方,像辽东,并州北部、冀州北部等等被认为是苦寒的地方,老百姓压根就不想变化,进厂?当工人?你去过的,你觉得他们想去吗?”陈曦带着几分无语询问道。

“去个屁,我走邙山道那边的,那边本来老贫苦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差点被他们抢劫了,好在有安国保护,后面几次路过,他们过得逐渐好了,元凤八年我最后一次路过那边的时候,他们已经明显很富足了。”曲奇撇了撇嘴说道,“一个月在老家六百文的收入和上工一个月一千两百文的收入,就目前来看,没有任何的区别。”

“知足常乐是好事,这点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他们知足的水平在我看来很低很低。”陈曦带着几分心累说道,“在家里有饭吃,有干饭吃,饭里面有几块肉,有衣服穿,有宅子住,对于这些人而言已经满足了,所以他们很安心的窝在老家。”

人离乡贱这个观念在这个时代是真的存在的,实际上在后世也是存在的,只是在后世,这个观念被削薄了不少。

“愿意走出老家,去拼搏的百不足一。”曲奇点了点头总结道,“尤其是有了雷亟台和江东的火山灰之后,种地也能活的很好。”

曲奇的良种让土地产出达到了四石,也就是上田一亩地能产出240斤的水平,陈曦的税率是整合过的,将苛捐杂税彻底消了,到现在只要不欠国家农用机械,以及租种的钱,一亩地大概只用上缴50斤。

有一说一,这个比例其实比汉朝订的三十税一高了几倍,实属是变态级别了,但陈曦几乎将农业和人口相关的所有税,以及力役,劳役,口赋,算赋这些全部整合了起来。

再加上陈曦几乎消除了徭役,转而开始找专业人士带领普通百姓搞水力水网建设,以国家出钱征召人手的方式代替了原本效率低下的徭役,整体来讲,陈曦这夸张的税收,居然是真正的良政了。

等后面有了雷亟台,一亩地的产出能达到五石,陈曦依旧是上缴五十斤,也就是八斗左右的水平,也就是所谓的农业耕作水平的提升,让税率自然下降了……

这个做法在刘晔等人看来其实是不太对的,因为你不能定死一亩地收八斗这种做法,你得按照比例,毕竟有荒年,但陈曦表示你们搞得口赋和算赋本身就是固定的,我只不过为了省事折换成粮食罢了。

更何况口赋本身就一百二十钱,折换成粮食的话,以现在真实的粮价,差不多都两石了,更别说还有其他的。

这话出来之后,刘晔等人还真没办法反驳,最后这事也就这么下去了,固定税不好,但农业科学的进步,让固定税的实际比率在不断减少。

目前最逆天的农业水平,也就是良种加雷亟台加火山灰加沤肥,一亩田可以稳定达到六石的水平,三百六十斤一亩地听起来不多,但这样的一亩地在古代,配合着些许的野菜什么的,已经勉强够一个人苟一年了。

这也是江东世家卖火山灰居然都能赚钱的基础,毕竟粮食这种东西是真的没人嫌多的。

这两年汉室的粮食爆发式增长,实际粮价已经低于五十文一石,陈曦静静的观察了两年,然后准备在元凤十一年开始大规模的搞麦芽糖,以及在现有的小规模淀粉糊化加工厂的基础上赌一把淀粉糖水化分解葡萄糖、糖浆等等,以及最为重要的,赌一把陈曦也不太懂的,但确实有这条技术路线的淀粉糊化发酵路线,大规模制造抗生素。

虽说理论上来讲,在医药学领域,玉米淀粉才是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链霉素等几乎所有抗生素的发酵底物。通过工业微生物的发酵与提取工艺,淀粉转化为抗生素原料,支撑了全球医药工业的基础生产体系,但实际上所有类型的淀粉只需要调整工艺,都可以作为基底。

这个玩意儿陈曦一直都知道,但陈曦不懂这个工艺,大百科全书确实是有讲,但医药那一卷,陈曦看的头蒙,所以只知道一个大概。

故而这玩意儿陈曦只能提供一个技术路线,接下来就是不断地反复验证,在医科院先复刻出来,之后再大规模开始消耗粮食进行生产,毕竟抗生素这种东西,滥用有极大的问题,但能救人还是先救人得了。

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这也是陈曦对于汉室粮食产量一直抱着越多越好的态度,因为有的是能消耗掉的地儿,真要是太多了,可以用来生产乙醇,乃至汽油。

玉米的进化历程:

? ?不要再问作者为啥不搞玉米了,给你们上图了,早期的玉米是有壳子的,而且玉米的祖先叫做大刍草,就目前挖出来的情况,大概在四千年前,一个玉米棒子上,大概只有五十粒玉米,玉米之所以能变成现在这样,那是因为中间发生了8次变异,才从草变成这样了,在我的印象中,北美的印第安人主要干了三件事,南瓜、土豆、玉米,而我书这个节点,没记错的话,土豆和玉米还没驯化好,所以不要问我为啥没有玉米和土豆了,因为真的还没驯化好,尤其是玉米,别指望了,天知道八次对人类有重大意义的变异是怎么出现的,这靠技术是没办法实现的,全看脸,然后月底了投点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