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三款车,百万公里测试!(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文坛领袖,高考作文我写滕王阁序》最新章节。
……
三十分钟后,光速号缓缓驶入维修区,车身在高温下散发着一股带着焦糊味的热气,却依旧散发着摄人的威慑力。
车门缓缓上扬,苏青云一脚踩在地面上,摘下头盔的那一瞬间,黑色的短发还带着点被汗水打湿后的凌厉。
周少雄第一个冲上前,声音激动到破音:“苏总!1.28秒!零百1.28秒!您太牛了!”
技术团队围了上来,一个个眼里写满了难以置信,甚至有人双手还在发抖。
舒马赫走上前来,缓缓伸出手,语气带着发自内心的敬意:“苏总,您……您才是真正的车王。”
苏青云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扬起,和他握了握手,轻声道:
“一般一般,这辆车是我生产的,所以我比你更了解他的性能!”
这一刻,整个赛车场内鸦雀无声。
所有人忽然明白了,这台“光速号”不仅仅是青云汽车的骄傲,它也是苏青云意志的延伸!
青云汽车,世界第一!
……
……
试驾那天,赛道上那声惊天动地的咆哮仿佛还回荡在青云汽车内部的各个角落。
然而仅仅三天后,整个团队就迎来了更为严苛的一轮考验——百万公里极限耐久性测试。
这场测试,是青云汽车能否真正走向全球市场的生死关卡。
水动力超跑固然震撼人心,可真正能养活工厂、支撑品牌体量的,是闪电号中型轿车、追风号中型SUV,以及那台足以挑战国际硬派越野标杆的山海号。
在距离青云汽车总部二百公里外的沙漠试验场,一条灰黄色的长路横贯荒野。
风吹过来,卷起碎沙,拍在漆黑锃亮的车身上,像是无声的鞭子。
闪电号、追风号和山海号一字排开,头顶是烈日,四周是空旷的风沙。
伴随着机械师的手势,三辆车依次发动,引擎的低沉轰鸣声与远处呼啸的风声混合在一起,昭示着这场看不见尽头的拉锯战正式开始。
第一阶段的百万公里耐久测试并非只在封闭赛道进行。
白天,它们在极端高温与碎石中疾驰,夜里又被拉到严寒的戈壁滩跑高速——冷热交替、复杂路况、超负荷载重,每一环都像是在逼迫这些钢铁怪物暴露自己的脆弱之处。
第七天,一份内部测试报告出现在苏青云的办公桌上。
“闪电号底盘悬挂系统在长时间高频率冲击下出现轻微焊点疲劳,虽未发生断裂,但存在隐患;
追风号智能驾驶系统在风沙遮挡传感器时,会出现预判延迟;
山海号在涉水和连续翻越乱石滩时,后差速锁存在电子响应滞后问题。”
办公室里,苏青云坐在桌前,手指在厚厚的测试报告上轻敲。
他没开口,屋里却已弥漫着压抑的紧张气息。
坐在对面的周少雄、技术总监梁启山、智能驾驶首席架构师方曜,都一言不发。
沉默了足有一分钟,苏青云才缓缓开口:
“这些问题,不算大。但我们要造的不是能凑合开的车,是跑一百万公里,依然安全可靠的产品。”
梁启山苦笑:“这次测试确实太极限了,哪怕是国际大牌在相同工况下,也未必能一点毛病都不出。”
苏青云抬头,目光锋利:
“那我们就要做到比他们更好。极限之下无短板,才是青云汽车真正的壁垒。”
没人再敢多说一句场面话。
方曜轻声问:“苏总,您要不要休息一下?后天还有北欧那边的高寒测试……”
苏青云站起身,径直把厚厚的报告夹在臂弯里:“不用休息,从现在开始,我亲自带队,技术方案一个个盯,先从焊点开始。”
车间里,焊花四溅,弧光明灭。
凌晨两点,整座总装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闪电号的底盘被架上了升降机,几个身穿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围着那条悬挂横梁,仔细观察一处用红漆做了标记的焊缝。
苏青云就站在他们背后,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弯腰凑过去,一寸一寸看焊点的接缝。
他身边的梁启山低声解释:
“这是频繁上下颠簸造成的微裂纹,如果是普通家用工况其实根本到不了这个程度,但我们用的是军用级极限测试……现阶段可以用双层焊道或者加焊外加强板……”
“可双层焊道会增加成本,重量也会影响续航。”
苏青云接过话头,声音平静,却不容辩驳。
梁启山点点头,抿了口水润嗓:
“我们其实还有第三种方案,用激光深熔焊+超声波焊接叠加,再优化焊点的间距和应力分布,这样焊缝整体的疲劳极限能提高40%。”
苏青云没有犹豫,目光扫过周围的人:
“那就按第三种来。多花的那点成本,省回来的是十年后用户不必为一颗螺丝花一分钱。”
梁启山愣了愣,看着苏青云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拼了命跟着他干——他不只是老板,是那个连钢铁也要让它活得更久的人。
另一头的智能驾驶实验室,几乎是一片没有窗户的巨大黑盒子。
此刻凌晨三点,实验舱里开着几台全息仿真设备,一辆追风号的测试车正被固定在多轴模拟台上,车外架着十几个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替代组件,闪着幽蓝的光。
方曜和他的团队正一边调试,一边将一段段测试数据投射到空中的环形屏幕上。
“就是这里!!!”
一个年轻的算法工程师指着画面中一段被沙尘遮挡的传感器视角:
“极端风沙下,激光雷达散射严重,算法没能在前向路径上及时做出躲避,导致模拟车身微微偏移……”
苏青云安静地看着,目光几乎不眨一下:
“改进,回去立刻优化芯片算法!”
比起闪电号和追风号的车间,山海号的试验场更像一片布满弹坑的无人区。
半个月测试下来,山海号几乎没出什么大毛病,唯一的问题是电子后差速锁在涉水和乱石连续冲击后,响应略有滞后,可能在极端越野时造成轮胎瞬时空转。
那天夜里,苏青云跟测试组一起,直接睡在露营车旁。他裹着一条军用大衣,躺在车下,把脑袋枕在山海号后轮旁,闭着眼听机械师们拆装后差速器的声音。
黎明五点,寒气彻骨,机械师老秦蹲在车轮旁,冻得直哆嗦,嘴里还骂骂咧咧:
“这后差速锁啊,老实说设计没毛病,就是电控模块响应时间比液压式慢那么零点几秒……可就是这零点几秒,一旦遇到连续乱石,就可能拉不住扭矩……”
苏青云闭着眼问:“换回液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