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丁评 上 (二合一)(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许仙非仙》最新章节。

他现在搬石磨,还需要仰仗两缕气血加持,等到皮关突破,他便可以不借助任何气血,仅凭常态力量将石磨举起!

兴之所至,昨天略微尝试了下,若是鼓动所有气血,他可以很轻松的抱起石磨,但那样就没有锻炼意义了,要的,就是纯肉身硬吃下重量。

如果再加上针刺百汇,全力爆发下,他甚至可以把石磨颠着玩。

但同样,那就没有意义的。

鬼门金针最后一针太过霸道,许仙决计轻易不再使用,那是搏命的杀手锏,而且有很大的后遗症,不能在人前过多显摆。

针刺百汇的原理很简单。

就是将全身包括气血在内的所有元气,全部坍塌至经络骨肉之中,纯粹的肉身增强,一旦使用,像武师常用的‘聚气成刃’、‘气血掌风’均无法使出。

因为气血全被坍塌至肉身之中了。

气血越多,坍塌的就越多,同时力量防御速度反应的增幅就越大,但同样的,对身体的负荷也就越大。

他目前大抵是扛不住坍塌全身气血的。

五缕就是极限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身体强度是武师的基础,只有身体强度上去了,能承受的药力、气血才会越多,上次他就是身体强度不够,坍塌两缕气血就险些晕厥。

身体强度全靠气血锤炼,而气血也不是凭空产生。

每一缕气血都来自于日常摄入的各种养分,没有药膳、药丸滋补,以他三百三十九窍的饥渴程度,他估摸着半个月就能把自己掏空,甚至可能比季小姐更虚。

说起滋补.....

经过两天的忙碌,他差不多已经将药酒的方子写完三分之一,大体框架与大纲已经梳理完成,剩下的只需依照药理和医理,往里面添加药材即可。

药酒的滋补,只会比药丸1号更强。

许仙写药方的手法若是被旁人知道,一定会惊的瞠目结舌。

因为几乎所有医师撰写药方时,都是从药材的配伍药性出发,继而一个一个添加,慢慢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谨慎推导拼凑。

但许仙不是。

他是直接一步到位,先画靶子,再射箭,至于中间的过程,全凭感觉。

除药酒外,药浴的方子也写的差不多了,再有三五天便能完成,届时自己就能加大锤炼的力度——白天嗑药喝酒,晚上再舒舒服服泡个药浴,直接将滋补拉满!

武师就像电池,输出的同时,还得充电输入。

只放电,不充电,走不长远。

舒展了一下筋骨,许仙披上外套,回屋吃了早饭,然后钻进北屋,开始预习考纲。

最近实在忙的焦头烂额,上次说好要预习,结果只翻阅了一页半,忽然灵光一闪就跑去写药方了,搞到现在他连考纲都没看完。

许仙心中暗下决心。

不行,明天就要考试了,今天必须把考纲看一遍。

起码得知道人家要考什么。

不能再堕落了。

丁评近在眼前。

近几日,坊间萦绕着一片热闹的氛围,茶摊食肆到处都能听见谈论声。

与喧闹的百姓相比,备考的医者们就安静太多了。

越是临近丁评,医者们就越是日夜颠倒的刷题备战,头悬梁锥刺股,哪怕明知是临时抱佛脚,也要彻夜苦学。

好在学医的人大多博闻强记,临时抱佛脚也不算徒劳无功。

过目不忘是一个医师的必备素养,医书浩如烟海,光是考纲中十三部医经就够普通人背上百年了,更别提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矿物药材.....单论记忆力,科举那群儒生还真就比不过医者。

这也是没有办法!

试想一下,太医司派你出去公干,问你那地方有什么药材你不知道、用这些药材能配制出什么药你没听过,那要你何用?

死记硬背还只是基础要求,连这点东西都记不住,干脆回家卖红薯好了。

所有人心中都憋着一股劲。

若是考中丁评,不止能光宗耀祖,还能获得太医司大量奖赏,丹药、秘术、官职.....应有尽有。

旁的不提,光是一枚增寿丹,就足以令人心向往之。

虽然只是最次的增寿丹,仅能增寿十年,但那也比没有好,那可是十年啊,谁不想多活十年。

这种丹药是太医司独家所有,天底下连仿制的平替品都找不到。

仿都没得仿。

据传言,此丹乃是太医司的神医——长春叟,早年所研制,现在已经更新迭代到第六代了,最长可以替人增寿五十年。

另外,长春叟也是给皇帝陛下炼制长生不死药的首席神医。

其他诸位神医都要听他调遣。

倒不是说长春叟的医术比其他神医高明多少,而是医道一途博大精深,每位神医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在增寿这方面,长春叟可称得上一句天下无敌。

此丹越早吃越好。

你若还能活五十年,吃了延寿丹,就能再增加十年寿元。

但你若只剩几年可活,即便吃了延寿丹,也只能增加三、四年寿元,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出名要趁早,晚了就真的来不及了。

这一天。

仲春时节,天光熹微。

杭州府迎来了今年的首次医评考试。

所有考生从坊间四处出发,有条不紊的朝着城北太医司涌去。

第一场是理论考试,也是众多做题家们最擅长的一场,理论考试持续两天时间,入场需要在报名册上提字签到,不得迟到,除第一场理论考试外,其余诸场不能早退。

理论考试的命题人,据说是从州城调来的三位大主考官,备卷、受卷均由掌卷官负责、再由主考官评定等第,给出分数。

凡考取一等者记为优、二等者记为良,如无处分事故,之后按名挨次拟补。

此外,考卷需要存档上交给州城太医司复审,通常是抽样调查,每年都有查出问题、继而被剥夺丁评资格的倒霉蛋。

参加丁评的考生中,少部分是药局的科班学子,还有一些是大夫郎中之类以医为生的人,名气打响之后,生意自然滚滚而来。

此外还有诸多独行医者。

太医司门前有一方巨大的露天广场,每次医评都在这里召开,此时此刻,这个面积还算庞大的广场早已围满了人。

人潮涌动,却丝毫不显混乱,而是井然有序的排队等候签字。

大部分考生都手持经书卷帙,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默默背诵,不肯浪费片刻时间。

当许仙走进太医司广场时,热闹的议论声戛然而止,无数视线投射过来。

许仙早就习惯了被人注视。

即便抛去医者的身份,他的相貌也实在是太过惹眼,就连负责监考的女医官也忍不住偷瞄注视。

“给...”女医官轻咳一声,翻开早已准备好的报名册,递给许仙。

许仙接过笔,在报名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签到之前,所有考生已经向太医司递交过考评申请,供太医司审查背景,这一步的目的是将坏人剔除掉,保证组织的纯洁性。

许仙家世清白,审核顺利通过。

签完到后,许仙循着人流进入广场,开始漫长的等待。

不久后,一名身着素袍、领口绣‘银纹’的中年医师,缓缓从太医司楼内走出来,开始宣读开场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