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双喜临门忧患生(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吾乃世家子》最新章节。

隔壁花厅中,长孙无忌抚须点评道:“崔尧此子行事,堂皇大气,走的是以势压人的路子。

虽简单粗暴,少了些谋略算计,却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以利驱人,分化拉拢,虽说简单的一眼就能看清楚心思,可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任是看明白就是饮鸩止渴,却也无法拒绝。

任何武器强大到了一定地步,定然都是无法抵抗的,比如武力亦或财力。”

说到此处,长孙无忌看向李承乾,笑道:“此时门阀之清河崔,恰如此刻万国之大唐,眼下已经不需要打打杀杀,只需因势利导,将大唐的底蕴展露出来,就足以震慑诸国,陛下以为然否?”

李承乾却提出了不同意见:“《司马法》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朕以为,必要的武力威慑还是必要的。

就如前日崔尧展露的刹那暴戾,虽残忍,却不可或缺,否则今日绝对不会是如今这般祥和的商谈局面。”

长孙无忌疑惑道:“哦?这其中有何联系? 崔尧清理门户,在内不在外,缘何会牵扯到其他世家?”

李承乾饮掉杯中酒说道:“舅父以为,崔尧所谓的把柄,是如何泄露出去的?那份讨伐文书朕已经细细看过了,内容之详实看,佐证之繁复,当真让人侧目啊。

若不是崔尧以雷霆手段镇压,此事一旦发酵出来,只怕崔尧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届时,一个身份存疑,来历不明的形象,只怕崔尧一辈子也别想洗脱,这些手段……

朕这几日思来想去,也不得不承认,崔尧当时的处理是最好的办法。”

“陛下是说,崔氏有人与其他门阀勾结?嗯……也不奇怪,五姓七望本就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崔尧还是接手的太晚了,以他的能力,早就该把自家后院收拾干净的。”

李承乾笑道:“舅父,他今年到了八月才将将满十五岁,明年才能行冠礼呢。你们呐,老是忽略他的年龄。”

长孙无忌一阵恍惚,脑中不由勾勒出隔壁那个昂藏大汉的模样,似乎抛却身材样貌,脸庞却还留有一丝青涩?

于是由衷感叹道:“少年得志,当真令人艳羡呐。”

李承乾也一同点头,表示认同。

长孙无忌又道:“那份文书,臣也略有耳闻,敢问陛下,既然佐证如此详实,为何陛下就一点不起疑他的身份呢?万一他当真是冒认崔氏嫡子呢?”

李承乾徐徐道:“我父皇在世之时,曾点评过临清县子崔廷旭,说他是当朝第一聪明通透之人,虽然朕一直觉得他是个混不吝的憨货,可朕自问,朕的眼光如何比得了父皇?

既然父皇说是,那肯定就是了。

舅父你想,假如一个聪明人,会让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鸠占鹊巢,攫取自家的产业吗?何况他那两个庶子也不是庸人,一文一武也算相得益彰。

其余不说,继承他原有的百万家私也算绰绰有余。

房碧君也非寻常村妇可比,生父一代谪仙,无所不懂,无所不知,抚养其长大的房相,与杜相合称房谋杜断,其手腕之精妙,思维之缜密,舅父自然比朕了解的多。

此二人既然笃定崔尧是亲子,那就已经八九不离十,彼时崔尧还未有现在的机缘,他们也不可能未卜先知,倒果为因的为此布局。

再说我师父,也就是父皇的隐相天机老人,他老人家医卜星相,天文地理什么不知道?替我父皇预测的二十年国运,无一例外,一一应验,这等神仙一般的人物,能认错自己的外孙子?

朕是不信的,父皇也不信。

再后来,就是父皇了,我父皇对新城的宠爱,那是世人皆知的,自晋阳不幸过身之后,父皇几乎是把新城捧到了心尖上!

那可是我母后离世之前,留给父皇最后的血脉了,说是视若至宝也不为过。

父皇他会把新城嫁给一个不明不白的人吗?

可能不调查吗?

这么多聪明人都认可了他的身份,朕这中人之资去凑什么热闹?

换句话说,假使崔尧当真是冒认的,他能瞒天过海骗尽了这世上的聪明人,那朕算老几?能比得过父皇的英明神武?

朕可不想戳父皇的肺管子,免得百年之后,与父皇重逢,不好相与。”

长孙无忌不可置信的说道:“就是这般?陛下对前人的经验未免迷信的过了头哇。”

李承乾笑道:“当然,朕与这小子脾性合得来,管他是不是崔氏子,他清河崔氏关朕何事?朕只认自家的小师兄!

他清河崔氏归了崔尧,那自然是小师兄的产业,若不从,那就注定要风吹雨打去了。”

“就如眼下的赵郡李和荥阳郑?”

李承乾摇头:“非也,五姓七望不能灭呐,父皇早就说过,彼辈只能压制、平衡,却是灭不得。

否则另一头巨兽出山之时,就无人可治了。”

“何物?”

“官绅!”

长孙无忌何等人物,两个字眼一出,只是思忖片刻,便掌握了其中的内涵。

“陛下欲大兴科举?”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长孙无忌点头:“国朝新增四道,官员确定捉襟见肘,世家、勋贵子弟不愿远窜边疆,却也情有可原。如此一来,寒门士子的补充,确实势在必行。”

李承乾悄悄斜睨着长孙无忌,暗道,啧啧,还是局限了啊,就是不如我师父,还有我小师兄。

武照看着李承乾,不知不觉间,这个原本看着平庸的帝皇,也能够与长孙无忌这等积年老吏侃侃而谈,甚至不落下风。

心中不免有些骄傲,谁说陛下憨蠢了?

只不过是陛下时常挂在嘴边自谦的话语,他一点不笨呢。

或许是那位英明神武的天可汗,给他留下的压力太大了?才让他有些自卑的吧?

如此一来,妾身留在这里也没什么必要吧?莫不如还是去找新城耍子吧,顺便沾沾孕气也好。

于是武照与皇后二人说了两句悄悄话,二人便嬉笑着,悄然离席,直奔后院而去。

而眼下,大厅中的气氛却有些沉默,新的世家格局,似乎在崔尧的三言两语中被拆解的鸡零狗碎,即便一只脚已经踏上崔氏大船的卢、李两家也有些莫名其妙。

今日是来做什么的?

摒弃旧怨,商议合作,本是这两日刚刚商定的主题。

可惜还未交换筹码,就被崔尧打蛇随棍上,将脆弱的联盟瓦解的七七八八,这种以财力碾压的行为,现在想想,还当真让人不爽啊。

可不爽归不爽,香是真的香呢。

陇西李氏的土地解了燃眉之急暂且不说,单说河北道的书坊,众人也算略有耳闻。

作为河北道最大的印书坊,据说一年单只售卖十文一本的《论语》,就能多达百万册!更遑论书坊还并非以《论语》这等经典盈利。

这个数据夸张到已经不真实的程度了。

河北道那等穷乡僻壤,能有几个读书人?加上只认识名字的也不足十万吧?怎么可能有百万受众?

可事实就是这么奇怪,即便是不识字的世代农人,得知有十文钱的书籍,也会争相购买,也不管能不能看的懂。

当知识的载体便宜到比一枚胡饼还要便宜的时候,终究会在某个时候,引发社会的巨变。

无数人可望而不可求的高贵知识,以一种低贱到匪夷所思的程度呈现在世间的时候,知识的垄断便宣告破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