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前身(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世间夜酒馆》最新章节。
这次世间夜酒馆出现在一座大山的山脚。雨霏看了下周围的环境:“这是座深山,人迹罕至。现在又是夜晚,这地方这时候也会有人来。能到这里的不是奇人就是山精野怪了。”
我笑道:“能来此的,无论是人还是其他所在皆是与这世间夜酒馆有缘。只是不知我们今天又会听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雨霏把手中的酒壶端起:“不,今天这酒馆已经变成茶馆了,因为这里的酒都变成了茶。不过这招牌倒还是酒馆没变。”雨霏看了看酒馆的招牌。又看了看壶中之茶,倒了一杯:“就怕来人说我们挂羊头卖狗肉,招牌是酒,喝的是茶!”
我笑道:“不会的,因为有缘之人到了!这有缘之人应该不喝酒。”我看着出现在酒馆之外的人。
雨霏顺着我看的地方一看:“和尚!?”
这是一位中年和尚,这位中年和尚身着一袭素色僧袍,那布袍的边角已被磨得微微起毛,还沾染着星星点点的尘土与泥渍,仿佛在诉说着他长途跋涉的艰辛。他的脸庞被阳光晒成了古铜色,额头上刻着几道深深的皱纹,犹如岁月镌刻的印记,其中还沁着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双眼虽略显疲惫,却透着一股坚毅,眼角的鱼尾纹像是被风沙侵蚀出的纹路,向鬓角延伸。他的胡须有些杂乱,长短不一地生长着,夹杂着些许沙尘。脚下的僧鞋破旧不堪,鞋面满是磨损的痕迹,鞋边还沾着干涸的泥巴,随着他的步伐,偶尔会有细小的尘土簌簌落下,显然已走过了无数的山川与荒野。
我看着和尚道:“这位大师,赶路辛苦,可来我们酒馆中休息一晚,明日再赶路如何?”
中年和尚道双掌合十:“感谢施主好意,不过贫僧不喝酒。”
我笑道:“谁说酒馆只有酒的,这里有茶!能在此相遇就是缘份,大师何不一起共饮。我这里有上好的春茶!”
雨霏已经倒好三杯茶,此时茶香已经充满整个空间。
中年和尚必是闻到茶香便也不再拒绝,便走了进来。放下行李后,便与我们一起坐下。
喝过一杯茶后,中年和尚不禁称赞道:“果然是好茶,此茶世间罕有,应属于神仙之饮!”
我笑道:“茶却是好茶,但这茶也不是白喝的。”
中年和尚一愣:“不是白喝…也对,这茶定是十分珍贵,可贫僧…没有那世俗之物…”中年和尚放下茶杯,表情十分尴尬。
我又给中年和尚倒了一杯:“大师不要误会,我岂会问大师要世间那俗物,大师一定走过很多地方,一定经历过很多事物,大师只需讲讲故事就好,无论真假,只要是故事。”
中年和尚一听松了口气,又端起茶杯:“故事?”和尚略思索下道:“好!我就讲个故事吧。”
中年和尚便讲了起来:
在那幽谧得如同与世隔绝的山林深处,一座古旧的寺庙静静矗立着。寺庙的墙皮已有些斑驳,岁月的痕迹在每一块砖石上都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寺中有一位年轻的僧人,法号觉尘。他身形修长,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宁静与祥和。
一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地的斑驳光影。觉尘如往常一般,来到寺后的清泉旁静坐冥想。清泉周围是一片翠绿的草地,偶尔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点缀其间。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清凉。觉尘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世界里,渐渐地,他仿佛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恍惚间,他看到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在泉边翩翩起舞。那女子的面容如同被一层薄纱笼罩,朦胧不清,但却散发着一种清冷出尘的气质。她的舞步轻盈得如同一只蝴蝶,每一个动作都与周围的自然山水完美融合,仿佛她本就是这山水间的精灵。觉尘的心中涌起一阵奇异的感觉,似惊讶,似着迷。然而,就在他想要看得更真切的时候,他猛地睁开双眼,却只见泉边空无一人,唯有那潺潺的泉水依旧流淌着,水面倒映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
自那日后,觉尘的心就像是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每至夜晚,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望向那轮高悬于天际的明月。那明月的清辉洒在他身上,他心中就会涌起莫名的情愫。他在经书中反复探寻,试图从佛理间找到解脱的方法,可是那一抹倩影就像是刻在了他的心上,始终无法释怀。他常常在深夜里独自对着明月发呆,心中的疑惑和纠结如同乱麻一般。
岁月悠悠,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长河。觉尘在这寺中度过了无数春秋。他的面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平静,仿佛岁月的风霜将他的情绪都渐渐掩埋。但他的眼神却依然透着一丝深邃的幽思,像是藏着无尽的故事。
一日,寺中来了一位香客。那是一位女子,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寺庙。她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衫,她的眼眸中透着淡淡的哀愁,那哀愁如同轻烟一般笼罩着她,气质清冷如霜。觉尘在见到她的瞬间,心中猛地一震,一种久违的悸动涌上心头。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拉扯着他的心。那女子似也对觉尘有着特殊的感应,目光交汇间,仿佛有千年的时光在流转。他们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彼此,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织。
然而,觉尘深知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他是佛门弟子,早已斩断尘世的羁绊。他强抑内心如潮水般汹涌的波澜,双手合十,只是默默地为香客祈福。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在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待女子离去后,觉尘独自站在寺门前,望着她远去的背影。那背影越来越小,渐渐消失在山路的尽头。觉尘喃喃道:“明明明月是前身。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他的声音很轻,轻得如同一片羽毛飘落,却又透着无尽的怅惘。他明白,这一场相遇,或许是前世宿缘的牵绊,但今生他已皈依佛门,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他抬起头,望着那轮明月,明月依旧高悬,洒下清冷的光辉。他知道,这份情感就如同这月光下的影子,只能随着时光的长河,消散于这清冷的岁月之中,只留下那一抹淡淡的怅惘,在明月的清辉下,成为永恒的回忆。
从那以后,觉尘更加刻苦地修行,他把心中的那份情感化作对众生的慈悲。每当夜晚望着明月时,他的眼神中虽然还会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那古旧的寺庙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山林深处,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而觉尘的故事,也如同那寺庙的钟声,在山林间回荡,渐渐成为了一个传说。
和尚讲完了后又喝一杯茶。
雨霏听后道:“是个好故事!”女孩子就爱听这种故事。
我笑道:“确实是个好故事!
“明明明月是前身。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是陈曾寿写的,出自其《临江仙》一词,
是一首绝佳好词啊:
明月寺前明月夜,依然月色如银。明明明月是前身。回头成一笑,清冷几千春。
照彻大千清似水,也曾照彻微尘。莫将圆相换眉颦。人间三五夜,误了镜中人。”
雨霏一听:“写的很美,但不知大师是与这故事中的人有关还是与这首词的作者有关呢?”
中年僧人笑了笑,又喝一杯茶,却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