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月薪几万与几千,究竟哪个才正常?(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百倍股》最新章节。

月薪几万与几千,究竟哪个才正常?

为什么有的网友认为月薪几万很正常,有的却认为一万就是高薪了?认识差距这么大的原因在哪里?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大家选择了不同的行业。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极大,这种差距在股市里也有明显的反应。如果不深入了解这一点,很容易导致判断失误,甚至相互之间难以理解。

其实,很多人并不是眼红别人的高薪,而且不满明明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却过得那么艰难?这个话题确实有点沉重,但值得我们深思。

老话说得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差别的根源往往不在于眼前的努力,而在于之前做出的不同选择。

01 | 方向错误,努力白费。

方向正确是有效努力的前提。只有方向对了,才能吃到红利。选择了一个处于上升趋势的行业方向,就如同搭上了电梯,个人的努力会事半功倍。而如果身处衰退的行业,个人再拼命也可能举步维艰。

同样的道理,熊市时,再努力也很难赚到大钱。而在牛市时,甚至闭着眼睛也能大赚特赚。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风口上,猪都会飞。

网上经常有两帮人,对彼此的收入水平相互攻击、怀疑,有时就是因为选择了不同的行业造成的认知偏差。

处于热门行业的人,看到身边同事月薪都是几万甚至更高,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其他行业的人也不会太差。而身处传统或衰退行业的人,哪怕他们的领导是名牌大学毕业、工作20多年的资深人士,一个月可能也就1万多块钱。

我有个堂哥,和我同龄,研究生毕业后去了中国一重,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但因为行业和体制的原因,工作几年后,我的一笔奖金往往就比他一年甚至几年的工资还高。但其实他的工作也很受人尊重,社会价值并不低。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毕业没几年时,有一次去看望一个发小的父母,阿姨随口问我一个月能拿1万多块钱吗?这位阿姨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对我非常好,她问这个问题绝对没有恶意,也不是八卦。在她的认识里,她在供电局工作了一辈子,一个月拿1万多已经非常不错了。而那时候,虽然我刚工作几年,但是收入已经远超那个水平了。

从大学同学和中学同学的收入对比中,也能更清楚的看到行业选择对薪资待遇的影响。我的大学同学,工作5~10年之后,月薪几万的即使不算少,但也只能算是一般水平。但是这个工资在我的中学同学里绝对是高收入,虽然我的中学同学大多数也都是985、211重点大学毕业的。专业不同,行业不同,收入差距就是这么大。

月薪几千的网友认为日子也能过得去,会觉得一个月如果赚几万块钱,那日子多幸福啊!而月薪几万的网友,却认为自己和身边的人没什么区别,大家都这样,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钱也总是不够花,甚至焦虑感更强,感觉不上不下。

选择也定义了努力的天花板和底线。正确的选择,可能会为你设定一个很高的天花板和不错的底线。而一个错误的选择,可能会让人陷入内卷的泥潭,天花板很低,又几乎没有底线。

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在股市里反应也非常明显。往昔广受推崇的白马股、小甜甜如今成了牛夫人,市场估值普遍偏低。从钢铁、房地产到互联网、白色家电,到高铁,再到如今的半导体、芯片、AI,这种选择造成的差距,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无论你炒不炒股。

02 | 选择正确之后,也要精进不止

然而,如果片面的、绝对的认为选择大于努力,就容易忽视了努力的基础作用。

过于强调选择大于努力,会容易陷入机会主义的陷阱。有些人会以此为借口,不断寻找所谓的“最优解”,却不愿意付出扎实的努力,最终在摇摆和观望中一事无成。

此外,这种观点还会低估努力过程中的动态选择,也就是前几年流行的一个词:“精进”。大多数成功不是靠一次神选择就定终身的,炒股也是如此。真正的成功是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反馈进行微调、修正甚至转向。

很多人只看到我们在市场中一次次选择正确,却不知道,或者懒得去思考那都是我们用辛苦努力换来的。没有平时的努力积累,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们以为选择就是简单“做个决定”,其实,选择不是抛硬币。真正的选择是靠在股市多年的沉浸与努力,掌握其特点规律和本质内涵,才能识别各种风险和机会,才能做出正确的预判和应对。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不要羡慕别人金光闪闪的奖杯,要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的血汗。

03 | 选择是战略,努力是战术

所以,整体来看,选择确实大于努力,但努力同样不可或缺。我们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我们应该将持续优化选择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从选择到认知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应该靠持续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来不断提升的。

在投资的道路上,选择方向与持续努力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在市场的波动中稳步前行,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