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除害(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诸天影视从四合院开始》最新章节。
这份检讨书是公社文书按刘根民的要求写的,把刘玉升那点骗人的把戏扒了个底朝天,每念一句,刘玉升都觉得脸上像是被扇了一巴掌。
“我骗了大家的钱财,更骗了大家的信任……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搞这些封建迷信了,老老实实种地劳动,请乡亲们监督……”
广播结束时,刘玉升几乎瘫坐在地上。这短短几分钟的检讨,把他这些年辛辛苦苦营造的“神性”剥了个精光。
这下子可炸了锅了,整个石圪节公社都沸腾了。地里干活的农民直起腰,互相传递着眼神;在家做饭的婆姨们,放下手中的活计,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最恼火的要数那些曾经找刘玉升开方子看病的人了,石圪节村的老光棍王二麻子气的直跺脚:
“好你个刘麻子!老子前些天还给他送了两斤白面,求他给算算啥时候能娶上媳妇!敢情全是骗人的,你个王八蛋,还我白面,我自己都舍不得吃呢!”
柳岔公社的李寡妇更是羞愤难当,她气急败坏的说道:
“刘麻子这个挨千刀的!我还请他给我家娃娃驱邪呢,花了1块5毛钱!早知道还不如去买斤猪肉给娃娃补补身子!”
那些曾经对刘玉升毕恭毕敬的人,此刻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一想到自己曾经对那个骗子低声下气,还送上钱财礼物,简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双水村更是热闹,田海民和银花两口子在鱼塘边听着广播,相视而笑。
孙玉厚老汉蹲在自家院门口,闷头抽着旱烟,心里头五味杂陈。他既觉得刘玉升活该,又想起自家前些天请神捉妖的糗事,脸上也有些挂不住。
贺耀宗在醋坊里听着广播,对下了班儿帮忙的大女婿常有林说道:
“有林,瞧瞧,这就是骗人的下场!还是小晨说的对,做人要本分呐!”
刘玉升从公社回来时,几乎是溜着墙根走。一路上碰见的村民,都对他指指点点,更有甚者当面啐了他一口。那些曾经被他“治好”过病的人家,现在都认定自己当初是受了骗,病情好转,纯属巧合。
从此以后,刘玉升这个瘪三在石圪节一带算是彻底臭了名声,别说请他看病了,就连平时走在路上,都没人愿意正眼瞧他。他那孔曾经门庭若市的破窑洞,现在更是冷清的连野狗都不愿意靠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场公开检讨,不仅撕下了刘玉升“神仙”的伪装,更让整个公社的群众都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从此石圪节公社的封建迷信活动着实消停了好一阵子。
就在刘玉升的检讨在石圪节公社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叶晨的另一项安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他通过大学时的导师关系,特意从省农学院请来了两位专家,一位是专攻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王教授,另一位是水产养殖专家李教授。
这消息一传开,整个石圪节公社都轰动了。要知道,在80年代初的黄土高原,农民们耕种全凭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什么时候见过真正的农业专家?
公社大院里临时摆起了讲台,王教授用带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着:
“老乡们,你们说的“麦子黄锈病”,其实是一种真菌病害。光靠拜神求鱼可治不好,得用科学的方法……”
他拿出带来的标本和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着各种病虫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起初,村民们还听得云里雾里,但当王教授说道“一亩地只要花几毛钱买农药,就能保住几百斤粮食”时,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教授,您说的是真的?几毛钱就能治住黄锈病?”
“那玩意儿真管用?不是骗人的吧?”
王教授微笑着拿出几包样品,然后对大家说道:
“我已经跟公社沟通过了,公社已经同意,先免费给大家试用,谁家麦子有病的,现在就可以登记领取!”
这下可热闹了,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个不停。王教授一一解答,还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病情。
与此同时,李教授则在田海民的鱼塘边忙活。他仔细的看了看鱼塘的环境,对田海民说道:
“你这鱼塘选址不错,看来是提前做过功课的。东拉河的水质很好,不过要注意定期消毒,我教你一个省钱的办法,用生石灰就行。”
李教授不仅指导田海民如何科学投放鱼苗,如何调配饲料,还教他观察水质变化的方法。最让田海民惊喜的是,李教授还给他带来了几本水产养殖的书籍和图纸。
“这些都是省里最新的养殖技术,你好好学习,以后不光能养鱼,还能养虾养蟹呢!”李教授鼓励道。
这一周的科普活动,让石圪节公社的农民们大开眼界。那些原本对科学种田将信将疑的老庄稼把式,在亲眼见到农药的神奇效果后,也都心服口服。
双水村的田五,这个平日里最爱编“链子嘴”的老汉,这回也编了一段新词:
“科学技术真是好,病虫害见了跑不了!
再不信那刘麻子,要信就信王教授!”
这段顺口溜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气的刘玉升好几天都没敢出门。
这次的活动最受益的当属田海民,在李教授的耐心指导下,他对养鱼充满了信心,银花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说话都比以前有底气了:
“有省里的专家指导,咱们这鱼塘肯定能成!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叶晨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是欣慰。他深知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光靠惩治一两个神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科学知识真正在农民心中扎根。
临走时,两位农科院的教授还和石圪节公社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答应以后定期来指导。这个消息让整个石圪节公社的农民都看到了希望,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确实,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贺家在双水村的地位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如果说以前,从山西迁来的贺家在这个陕北村庄里总像是隔着一层,虽然同在一个村里生活,但始终带着些许“外来户“的疏离感。那么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村里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次能请来省里的专家,能让刘玉升那个神棍现出原形,能让田海民的鱼塘顺利办下去,全靠贺家那个有本事的小女婿叶晨。
农村人或许有时候眼界不够开阔,或许会有些小算计,但总体上还是朴实的。谁真心实意为他们好,他们心里都记着这份情。这几天,贺家醋坊明显比往常热闹了许多。
“贺老哥,忙着呢?”
田万有背着手溜达进来,很自然地坐在院里的石磨上,笑呵呵的说道:
“你家这醋是越做越香了,隔着半条街都能闻见。”
贺耀宗笑着递过烟袋,礼让着说道:
“他叔,尝尝这个,这是小晨从省里捎回来的烟叶。”
“哎呦,这可是好东西。”
田万有接过烟袋,美美地抽了一口,竖起了大拇指,赞道:
“要说你家叶晨,可真是这个!要不是他,咱们村现在还得被刘玉升那家伙糊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