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赵王回归(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宇颂》最新章节。

“陛下,昨日臣收到陛下即将来到赵郡,臣还不相信这是真的呢,没想到今日就见到陛下啦!”

“赵郡这里的百姓们都在翻地耕种了,朕这一路来看他们的积极性都挺高的,今年想必会是一个好年成啊!”

“陛下,按照大华的新规,百姓们听说税收少了七成多,都高兴得疯了,雪都还没有化完啊,他们就早早地开始下地翻地了,而且翻得还很深啊!”

“哈哈,都差不多把地都挖穿了啊!”

“好,百姓们积极,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啊!”

“陛下,你请坐!”

涓子大人的身上还有不少泥土,他回归自己座位上,吩咐府兵呈上茶来,王源御史和李公孙分别又与涓子大人见礼,众人畅叙了一会别情,涓子大人拿起他旁边凳子上的一本书籍,微笑说道:“陛下,这是府兵们在街上新买的一本书,没想到啊,陛下数月前在三国诗词大会上那些精彩的诗词和对联,都印上去了呢!”

“臣可是反复阅读,陛下的那些绝联真是精彩极了!”

“什么?朕的那些诗词对联都印了出来?”

大欢见公子宇有些新奇,前去将涓子大人手里的书取了过来,双手呈送给公子宇。

公子宇从大欢手里接过那本新册子,见不是很厚,打开来看,只见封面上题有《羽公子诗词集》字样。

他翻开第一页,见那印刷体显得极为粗糙,并不是官家所印,微笑说道:“这个好像是盗版啊!”

“哈哈,陛下,没想到这册子卖的十分好啊,听我郡守府上的府兵们讲,这册子市面上一出现,就被抢光了。”

“还这么抢手?”

公子宇一边翻阅,一边查看,见前面是他曾经在赵郡望江楼上写的那三句对联,紧接着便是他在稷下学宫千年诗碑下面作的那首《满江红》,后面则是三国诗词大会上的一些诗词和联句,甚至连他抄的那首《江雪》也在册子里,再后面则是那些对联。

“哈哈,陛下啊,你这些诗词真是十分精彩啊,可是你那句长联‘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可是有后联?”

“各郡不少才子都联不上啊!”

公子宇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这长联啊,朕当时也是临时想到了一句古联,这后联啊,也可这样写‘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这?”

涓子大人听得公子宇这后联,对仗十分贴切,与前联可又是两个意景,沉思了数息,哈哈大笑着说道:“没想到这后联竟是如此绝巧,只是啊,今朝科举臣仍是还有些不明白这是何意呢。”

公子宇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现今这个世界还没有这样的科举制度呢,他微笑着说道:“涓子大人啊,这个科举啊,是一项选拔官员的创举,朕在一本古籍上得到启发,打算从明年开始,大华也开始进行科举的制度。”

公子宇见王源御史,李公孙都有些疑惑地瞧着他,他干脆说道:“科举就是在民间选拔一些官员出来,民间不是有许多读书的才子们吗?包括稷下学宫这些专门培养学子的机构里的学子们,他们许多人都读了几十年书,有的读了一生的书,靠自荐或者他荐才能走上仕途为官,那我们为何不开创科举制度的形式来选拔官员呢?”

“要如何开创科举呢?”

王源御史管史部,他对选举官员可是有些迫不及待。

“这个啊,就是大华朝在每年秋季的时候,开创一次整个大华的科举考试,选择几道题目,让那些读了数十年书的文人们,能够走入考场进行考试,成绩优胜者,朝廷可以进行择优录用在各个部门去。”

“陛下,这个办法好啊!”

“没想到陛下还有这样创新的举措,这以后的官员啊,人人都是文人学士,大华将来将会有更多能人去治理了。”

......

“赵王回来了?”

皇太后芯夫人惊奇地对蒙忌太尉问道。

“是啊,姐姐,赵王回齐郡来了,是钜子大人亲自陪同回来的,昨日臣弟陪同了一天,刚刚把赵王送到孤王村。”

“宇儿对赵王和钜子大人都十分看重,这样吧,弟弟呀,明日你陪同姐姐一起再去拜见一下赵王和钜子大人吧,宇儿还没有回来,姐姐既然知晓了,也得出面拜见。”

“可有痴儿的信息传回来?”

“痴儿如今统领了整个南越郡,她将赵王早先的部队都解散了,打发他们去南越乡下种地去了。”

“咦,痴儿这么决策,赵王会不会有意见?”

“姐姐放心吧,赵王并无意见,昨日在接见赵王时,他还对痴儿的这一决策大为赞赏呢!”

“赵王赞赏痴儿的这一决策?”

“是啊,姐姐你可不知道,赵王带过去的那些华夏老兵们啊,大多数已经都七八十岁的年龄了,那些老兵许多都退出了军队里,如今赵王留下的二十余万军队,也都是他们的后代,都已经超过了四五十余岁的年龄,并不适合再在军队里担负守责了,痴儿采取大华的优待政策,给每个老兵们分发了一些财物以及土地,他们都高兴地回归乡下去了。”

“原来是这样啊!”

“痴儿可真不简单呢!”

“钜子大人的身体可还好?姐姐也有数年再未能见他了,他对宇儿可是极好,对我们母子有恩呀!”

“钜子大人的身体还好,只是赵王的身体很不好,钜子大人担心陛下再不回来,赵王只怕等候不到陛下了。”

蒙忌太尉的脸色上显得有些忧虑,他昨日在接见赵王时,他见赵王的身体已经到了油灯枯竭的时候了。

“哎,宇儿也该回来了,他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

“是啊,陛下出去察看民情,这都出去了四个多月了,怎么还不见回来?臣弟还有不少大事需要呈报陛下啊!”

“弟弟,宇儿临走时将整个朝堂都托付给你了,你可得照看好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啊。”

“姐姐,你放心,如今整个大华的大臣们都是近几年才选拔出来的官员,他们对大华都十分忠心,对陛下更是绝对忠诚,如今都为建设大华在努力使着劲儿呢!”

“嗯,这就好,弟弟的功绩,宇儿都瞧在眼里和记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