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第三往事》最新章节。
依漫羞涩地偷偷看了一眼沐宇。
“思偌,你找打……”依漫说着就去动手。
“好,你敢打我,我把你的事全告诉他……”
“你敢……”
沐宇真没想到,这俩人见面竟是这样的光景。hha。
寒暄之后,沐宇参观了依漫口中的“秘密基地”,但其实也就是一个比较偏僻点到高级办公中心。
“沐宇,现在我以moler监测中心主任的身份正式通知你,以后这里就是你的第二家园,你每个月可以来一次这里,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堂堂正正的从大门进入,这是你的门禁证。待会记得用一下,系统会识别你的真人身份。”思偌言辞郑重的说道,但是依漫却怪嗔起来。
“好你个思偌,现在就和我开始抢人,还第二家园,你干脆把他接你家去得了。哼。”
“好了好了,不打趣你了。带你去吃好吃的。”思偌见依漫有点生气,赶紧回道。
“每个月一次?不能两次吗?”沐宇奇怪的问道。
“当然不是,随你!”
“好你个沐宇,这就要把我踢开了。”
“哎,别在我这打情骂俏,我这人多。”
“这里人不少,为什么我们是从那边过来的。”沐宇指了指上面。
思偌当机明白。“那你得问她喽,彩云漫漫,山水相依。”思偌站在一旁挽着胳膊,似不经意得说着。
……
和美使用的主脑moler建设在这十万大山之中,在这十万大山的深水区。虽然目前人类已经阶段性进入量子计算时代,但量子计算机只能提供小型机,在组合大型数据排列时需要的工程精度和难度已经不可控,而在普遍提高小型机用户计算速度上甚有帮助。所以在科研设计领域,目前还是使用传统阵列组合比较理想;根据策划部十条需求的解读,目前计算机研究的方向在向生物计算机发展。通过生物电传导机制解决量子计算机的阵列排序问题。这个时代,Ethereum网络早已经商业化,在AI的助力下,Ethereum网络分片为多重结构的网络体系,结合了DOT的分层,也结合了Avalanche的可靠性。说白了,就是通过智能合约将各方的数据进行相互映射,而这个智能合约是独立的一条轻量级公链,运行在BTC网络之上。自从有了这条协议。人类自上个世纪就突飞猛进的发展链世界;元宇宙空间早已兴盛于地球的各个角落。DAO组织,也早已代替了公司组织。目前有两种常见性质的DAO,一个是盈利目的的,一个是非盈利目的的。这也是人类后来瞬间跨入田园时代的基础。元链的跨时代虚拟场景技术让人类驶进了虚拟现实的快车道。
沐宇应着思偌的要求每个月至少有一周时间会在监测中心办公。据思偌判断,在未来的日子,沐宇要来这里办公,依漫定是也在的,当然,她知道依漫的小心思,还不是怕自己跟她抢人,切,小气。
元链的虚拟现实技术离不开全息投影,他们设计的很巧妙,利用波干涉技术,研制出叠加态的可见波,在固定场所设置不可见光波发射器,通过精准的发射与智能调校,可以形成交叉的可见光束,再通过彩灯渲染就可以实现虚空的三维投影。他们开发的元鸿世纪超现实服务,就是一款通过虚拟投射的虚拟实现。如果外加一副普通的眼镜,就能让人们身处全景的虚拟空间中并与之无缝互动。脑机科技的突破,让佩戴眼镜的人,可以通过眼镜的聚焦,将信息直接打入视网膜神经,并经过脑机刻印在识海深处,这种让人类朝夕之间就能获得丰富知识的技术还得感谢百十年前的马斯克,他的脑机工程是推进人类每十年即有一次科技变革的重要支撑。
自人类科技从信息时代转入虚拟现实时代之后,脑机工程发挥了不少的功效。人类从未因为科技获得过如此大的精神满足。唯独可惜的是AI行业似乎并没有太大起色。尽管模型和数据库的存量足以满足超过人类任何工作需求。但它还是个机器。它总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输出能力,创新能力,但只要断开赋予它某个领域的信息,它无论如何也无法创造出类似的信息来。比如,我们将生物学相关的知识撤除。然后定义一下生物,如,地球生物是由碳基元素构成的生命体。然后再解释下,什么是碳基,再解释下生命体是什么。然后向AI提问,为什么在地球环境中,恒温动物是碳基生命的大多数。或者提问为什么地球没有硅基生物。又或者问,为什么地球会产生硅基生命?等问题,无论如何赋值或者开放检索,它的回答永远都是东拉西凑。
人们最初以为是数据吞吐量不够才导致的,但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没有进展。虽然有一些看似拥有自我意识的AI,但本质上他们并没有逃出数据量级的宿命。有人试图模拟DNA结构以繁殖数字人。当时引起过不少的轰动,他们在量子计算机问世以来打造了一个专属公链,将个人计算机多余算力进行了整合,并将DNA繁殖模拟进行分片打包,让每台计算机都能参与到DNA的繁殖中,根据计算全球量子计算机每年增加一亿台,完成这项计算仅仅需要5年,但五年之后,人们发现,尽管计算完成,新生的DNA只是一堆数据,毫无作用,更别说拥有智慧甚至生命。脑机科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大胆的尝试,使用脑机刻录技术将人类知识信息刻录在只有脑部的活体之中,试图进行人类智能的突破,但结果是失败的,尽管没有身体部分的能量消耗,人体依然无法承受过载的知识信息。
不知几时曾有实验组认为这是人体机能环境导致的,于是他们将人类的大脑放置在低温条件下,借助人类大脑的结构特征进行刻录,听说是成功了,但这项实验再没有进行过,传说是因为人类智慧大脑开启了玄学秘门,回收了自己的大脑组织,实验被迫终止。
第三节:发展
“老莫,你确定可行?”工程部参谋长王越问道。
“不知道,如果可行那就是可行,如果不可行那便是不可行。”
“老莫啊,你确定不是在和我抬杠?”
“确定,这东西如果有自己的动力源,完全可以脱离地球。成为星际家园。”
王越听到莫正这么一说,也安耐不住了,“老莫,你跟我说实话,这东西能不能做。”
“能,但有个难题。”
“是什么!”
“其中些许材料的研制可能失败。工艺验证需要时间。链路需要独立开发。”
“程欣?”王越朝着外面喊了一声。
“参谋长,您找我!”
“帮我约下景羽!”
“好的。”
……
“班长,你说我都干了十多年的工程了,这点图纸我能看错嘛?”施工员小丁不无埋怨的向班长王志伟倾诉着,“来来回回好几次折腾,硬是挖了填,填了又挖,但总让人心理发火。”
“小丁,我们干的可是百年工程,这点工作量算什么,你说我们现在干的要在百年之后才用的上,这定然是有许多改动也很正常。”
“要这么说,我要是住不上,我肯定得让我儿子和孙子在这里住上一住,嘿嘿。”
“那是必须得,项目开工前,联合国就公布说过,所有参建人员子女孙辈都有权力享受优先入住权。”
“感情真好……”
……
亚洲轮值理事的联合国理事人:叶铭,智慧城项目建设统筹总部,各国参建统筹部政要,策划部代表等。出席本次项目进展发布会,将公布重要进展。
第一:最终设计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因为特别原因暂时不会公开,但会随着工程进展情况逐步公之于众。
第二:实验室新材料计划已经启动,计划从各国国际新材料实验室寻求技术赞助。
第三:工程建设启动新一轮推进工作。
第四:全球招募Ai算法工程师。
第五:招募公共区块链基础框架设计师。
第六:招募人类社会心理学家。
第七:招募宇宙生物学家。(一个新兴学科,随着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学科。)
第八:下面公布建设节点周期,现阶段费用预算,人员保障等计划……
第九:下面公布智慧城预备人口结构计划:安保人员,1万人,安保机器人2万。工程兵10万人,人类生存基础保障人员5万人员,劳务机器人10万……
“班长,你说他们招那么多人干嘛,这不是还得好几代人才能盖完吗。”
“我也不知道,大概可能是提前做准备不是,这可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不先得测试测试,对吧。”
智慧城设计方案的确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证明了方案已经完全满足或者基本满足十条刚性需求。在设计之后,工程部联合策划部对设计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制定了施工计划,最终决定抛开技术攻关过程,首先实现整体框架的模型搭建,然后在此过程期间逐步解决技术问题,其中包括主建材料,关键部位工艺,主脑系统研究等。其实这有一定风险,一但材料开发未能实现将对项目造成极大的不可预估损失。
在一般施工项上,工程部最终确定采用传统注模的形式进行基础冶炼。但地面2000米的结构各部需要一次性浇筑成型,着实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集体办公时间。
“沐宇,这是策划总部的邀请函,如果你愿意随时可以过去。”韩风有点趾高气昂的对着沐宇说道。
“什么意思,我现在是色调科的,我不去。”
“你不去可以,你只要拒收这份函件就行。”
沐宇一把接过函件,“我考虑考虑。”说着转身就要走。
“沐宇,别说我没提醒你,不想去是你的自由,去了是你的福分。”见着沐宇的背影,韩风在后面喊道。
景羽曾想亲自见见沐宇,但碍于没有合适的理由,这次招募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沐宇是绘画加AI算法双专毕业。又在色调科工作,景羽自然有理由直接邀请他进入策划部。
“我也收到通知了,去不去都是你的选择,我会支持你。”依漫的眼里满是期待。
“不去!”
“真不去?为什么?”依漫的眼里满是期待。
“我不想去,我只喜欢作画,那些工作让别人去吧。这里挺好。”
依漫的眼里闪过一丝丝泪花,不去也好,这里有我们已经习惯的生活。
“不,应该说,这里有我们喜欢的生活。”
……
广播语:
三十三年前,地磁反转,地球进入磁南极时代。由于地磁的反转,地球环境变得脆弱而不稳定,气候环境交替也变得叠增甚快。多数城市已经不再宜居,人类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社会结构上,人类摒弃了各种虚荣,开始回归自然生活,大力发展大型自动化工程车,试图通过地质工程的建设,用另一种科技的展示方式以适应日后多变的地球生存环境,整个社会在务实的环境中蓬勃发展。值此历时三十三年之际,我们郑重缅怀百年前曾经为地磁反转事件作出应对贡献的科学家及社会人士。在他们的努力下,人类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了不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得以让人类文明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绵延生息!
“沐宇,你对以前的事了解多少?”依漫问着。
“不太清楚,上一辈似乎从来不太愿意提及,后来就算有一段时间人们愿意讲述、但那时候我们都还不太记事。不过我查了很多资料,说是那时候人类社会整整停摆了一周,所有人都有眩晕或者呕吐的症状。”
“是的,那你知道智慧城和这个有什么关联吗?”
“哈,我哪里知道呀,我知道的都是从你着听来的。”沐宇微笑着说道。
“你还记得设计案中的那个千米锤摆吗?”
“记得,说是为了平衡两千米楼层的,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防止地层滑动导致智慧城位移。”
“这些都不是重点,它的核心功能是发射电磁漩涡,以蝴蝶效应的方式干扰地磁,让其趋于稳定或者平衡。”
“这样啊,难怪那个东西核心层是纯金属的”,“哎,你怎么知道这些?”沐宇疑惑的看着依漫。
“当然是思偌告诉我的。”
“这不保密呢?”
“当然不,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工程部
“老莫,工程进展还顺利吧。”王越不无关怀的问着。
“你倒还会关心啊,这磁轴安装都要结束了,你才问。”
“呵呵,抱歉,你也知道,那堆老顽固就知道开会,整天开个没完没了。”
“我也没怪你,你说那个AI和区块网络开发的怎么样了。听说还是止步不前?”
“这个可以先放一放,倒是你那边铸模应该准备开始了吧。”
“正在进行最后的密封测试,可以的话,就可以进行铸模了。”
铸模工艺是一个传统工艺手段,但如此规模庞大的史无前例,为了平衡重力影响,不得不先使用传统材质搭建一个钢筋混凝土骨架,然后将将模具搭设在骨架上,再进行灌注成型;最后再将模具和混凝土骨架拆掉。
智慧城整体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即是整个智慧城的底座加地下建筑部分,这一层采用的是传统的工艺手法。是钢筋混凝土的巨大底盘,主要为了稳定地质条件及地下设施的建筑安全。第二三四是智慧城主体建筑,这几层其实没什么区别,一定要说区别。就是他们的施工工艺的先后之分。为了施工方便,将主体结构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即是下层,成型后再将设备等安装进去,再进行中层的施工安装。中层就简单的多,只是一个堆叠增加。再下来就是上层的封顶浇筑。这些都是一次浇筑成型,所用材料目前还没有生产出来,但配料表已经有了。是AI根据材料属性模拟推算的,现在就差实验成功,再看是否能够量产。据设计推算。就算这个材料不能实现开发或者量产,用其他合金材料代替也未尝不可。这也是工程部大胆启用方案的理由。
“景羽同志,你确定考虑好这不是搞宇宙探索?你看看这东西,哪里还像点地面工程,哪里有点像样的建筑风格。”王越通过区块链网络提供的加密通讯和景羽在电话中抱怨着。
“这个我自然知道,设计方案是我亲自批阅读的,我肯定清楚。王总,事到如今我实话跟您说吧,AI后台还有一层设计逻辑是由AI自动执行的,人工没有参与。那就是它的未来用途~具体电话里不方便说,下个月我回香港,到时候我再过去拜会您。”
监测中心
沐宇虽然对技术开发不甚明晰,AI算法也是拼凑来的,但唯独对色感敏锐度极强,如果用数字来表达色感敏锐度,他可以将0到1区分为十份,色感敏锐度并不是人们对色彩的分辨能力,而是对色彩融合叠加配置的感性认识。在哲学世界,一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无,所有的东西都是外相对人的证印,色彩对于人的外在证印是客观的现象,就如自然数的自然存在。百十年来,AI不能长足进展的缘由人们一直在猜测,有机生命体学说认为,人类编码的AI天生缺少自然生命的特征,无法像人类一样突破自我认知,灵魂研究者认为,电子AI缺乏灵魂注入。虚无主义认为,人类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AI,何来区别。
在监测中心连续第二周的沐宇。生疏的AI算法让他深感头疼。果然人还是需要持续磨砺的。否则专业很容易遗忘掉。
“沐宇,你没吃早餐吗?这是我给你热的牛奶。趁热喝!”思偌带着挑衅的目光看向依漫。
“谢谢!”沐宇似有苦笑的接过牛奶,顺手放在了另一杯牛奶旁。
思偌若有得瑟的离开了办公室,依漫没有理会她。
“哎!这才来一周就喜欢上人家了?”依漫嗔问着。
“哪里,看你说的。这不是在人家地盘嘛。”,“这叫强颜欢笑!”
“我看你是逆来顺受才对。”
思偌离开办公室那时,眼光里闪现出丝丝的羡慕之情。
其实仨人心里都很清楚。在这个饱受摧残的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缔约是多么的珍贵,人与人之间的情愫缘起更是难得,人与人之间人类的自然情节需要守护。因为这一切在三十三年前的自然大萧条时代就已经奠定。那时人类经历了自有历史以来最惨烈的自然灾害,鸟兽失灵,人畜失聪,似乎大地都在低频段的无感振动。多少人流离失所魂归天境。
那场灾难似乎让人类激活了群聚动物的某种基因,有一种泛爱的团结,有一种携同的义务,也有一种担当的责任。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沐宇清楚思偌是真实的表达,而明明有着依漫却不会拒绝;这也是为什么思偌明明知道有着依漫却一定要真实的去做,还一定要潜藏着自己;这也是依漫明明明白思偌、也懂得沐宇,她依旧默容着这种简单而纯粹的人类情感。
如果上天给我一座山,我便迎山而立,驻望着这青山绿影,如果上天给我一片海洋,我便迎海而望,弥留它的静柔宽广。
……
“曾老师,您看了我的报告肯定会嘲笑我吧,有很多逻辑是错乱的,我也没太搞清楚”沐宇不好意思的问着曾奇。
“没什么,没有几个人是全能的,你又不是那些脑机,更何况他们也是极少部分,也都奔着基础科学去了,再说了脑机也不是健康人类的需求。”曾奇说着。
“曾老师,听说上次宕机的事情是因为我?”
“啊,这个啊,没事,和你没关系,不过这次对总设计案的全细节梳理,怕是只有你一个人进行了,虽然有审计团在做,但都有各自的权限设定。”
“那我?”
“哦,你也一样,不过你可以单独进行,不需要和他们搭在一起。”
“哦,这样啊,设计案审计团不是在联合国那边吗?”
“是在那边,前几日我和工程部王参谋……”曾奇没说下去。
沐宇看出了似乎涉及什么隐秘的事情。也没追问。
那时在香港某处,王越,莫正,良天宜,曾奇会见了大名鼎鼎的景羽。
王越坦率的表明了自己对设计方案的疑惑。作为工程部第一负责人,王越应该是有权限知道更多,但很明显,他甚至知道的最少。
莫正作为施工监察同时担任着整个过程的协调职责,他清楚的知道策划和设计上的脱节,但对于工程任务来说,却并没有出现施工指导上的排查。
良天宜作为设计总负责,其实并没有太多压力,他很清楚设计的条款都是策划部制约过的,一切过程都是由AI开始,从AI结束,人类参与的地方仅仅是再次验证AI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曾奇是一个技术大牛,同时是moler的掌舵者。人类的技术代码现在还没有到达那种脱离基础算法的程度。对于他而言,策划上的某些东西如设计上的第二AI逻辑、非重力条件人类建筑学、人类社会太空心理学研究等,都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只是对于曾奇而言,这些东西并不能吸引他,moler的AI逻辑进化才是他想要的。他对上次宕机的事情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并不是怀疑沐宇,而是怀疑事情的本身。
景羽很清楚,要想搞清楚这件事情只有通过别人的帮助了。或许让沐宇独自一人全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审计是最好的方式,于是这事秘密地就成了曾奇的事情。景羽的做法太过大胆,因为所有设计保密或许将不对沐宇设限,除非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或者沐宇自己对于审计只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不能触及相应的权限开关。
“沐宇,这是景羽让我交给你的,还有一封信!”曾奇继续说道。
“嗯?景羽?我?”沐宇有点吃惊。
“是的,景羽说上次想请你去策划总部工作,但你没答应。”
“呵呵,是啊,还是这里好,要是去了,可见不到曾老师您了。”
“这说的什么话,我也哪都能去呀,哈哈”。沐宇跟着笑了笑。
“曾老师,您说这信里说的会是什么呢”
“我怎么知道呢!,只知道这封信里有个密码,硬盘里是一个加密通讯软件,总之那是你的事。”
“曾老师,我一直有个疑问,AI的进化逻辑到底是什么。客观上足够的数据量已经足以让他成功突破自我,实现各类学科的革新。”
“是啊,尽管AI在创新输出上足以和人类媲美甚至超过我们,但总体来说,对未知的探索和领悟,却相差甚远。如果AI是一个婴儿,我们应该怎么去教化它,给他直接的知识吗?还是给他基本的思维逻辑去构建知识开发的可能?”曾奇自信且有所思的打量着沐宇。
“曾老师,您那会说脑机不是健康人的需求是什么意思。”
“通过DNA刻录的脑机失败后,有人曾尝试在胚胎之后开始逐步进行这项实验,按生命成长的速度。试图让两者适应。”
“那成功了吗?”
“成功了,但人也不能称之为人了,和一台超级计算机无异。”
“那就是失败了!”
“是的,在低温环境下,他们变成了超级计算机,但哪有什么智慧,压根就是一台人脑结构的机器而已,智慧不但没有萌生,反而四肢五官退化。人将不人。最后无疾而终。那真是一个可怜的人类。”
“生命可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但智慧也许是世间灵气而化。曾老师,您说的如果AI是一个婴儿,我们应该如何教化他,我似乎有所感悟,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