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庆功宴(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火红年代:手搓战机到院士》最新章节。

深夜,高晓光常常独自坐在布满图纸和演算稿的桌子前,眉头紧锁,反复推演着某个疑难点的解决方案。

挑战无处不在。

主轴系统的调试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一天下午,王振华满头大汗地拿着最新测量的频谱分析图和位移传感器数据,冲到正在检查导轨精度的张伟旁边:“张工!不好了!

主轴在高速旋转时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还是严重超标!

特别是达到6000转以上,波动值远超允许范围!

所有已知的参数调整方法都试遍了,动平衡也做了好几次,效果都不理想!

这……这可怎么办?”

年轻的博士生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挫败。

主轴是机床的心脏,它的跳动不稳定,再精密的指令也无法实现。

张振华厂里经验最丰富的测量工程师,放下手中的千分表,接过数据仔细看了看,眉头也拧成了疙瘩:“这跳动……太邪门了。

轴承是新的,安装精度也反复确认过……难道真是主轴本体内部有我们没发现的损伤?”

高晓光闻讯赶来。

他没有立刻看数据,而是让王振华启动主轴,从低速到高速,他亲自站在一旁,耳朵贴近主轴箱,凝神细听,手指感受着细微的震动传递。

随后,他才接过王振华手中的频谱图和数据,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个峰值和波形。

“小王,别慌。”

高晓光拍了拍王振华紧绷的肩膀,声音沉稳有力,“问题不一定在最复杂的部分。

你看这里,”

他用笔尖点在频谱图上一个稍显突兀但能量并不大的高频谐波上,“还有这个轴向窜动的相位特征……问题很可能出在一个我们忽视的基础环节——轴承的预紧力设置。”

“预紧力?”王振华和张伟都有些愕然,“我们严格按照手册给的预紧扭力值安装的啊?”

“手册值是死的,条件是活的。”高晓光解释道,“北极熊的设计环境温度偏低,使用的润滑油脂粘稠度也与我们现在用的不同。

温度变化和油脂特性差异,会导致轴承内部滚动体和滚道接触面的实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

我们之前的预紧力,在低温、高粘油脂下或许是合适的,但在我们现在的车间环境温度和使用油脂条件下,可能略微不足了,导致轴承在高速下产生了微小的游隙,引发异常振动和轴向浮动。”

他迅速在纸上写下几个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尝试把主轴前轴承的预紧力,在现有基础上,再微调增加大约15%到20%。

注意,是极其微妙的调整!

一次只增加预估值的十分之一!

每调一次,立刻测量一次!

动态和静态都要测!

重点关注这个高频噪音峰值的衰减情况和轴向窜动量。”高晓光精准地指出了一个关键测量点。

王振华和张伟对视一眼,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增加预紧力通常是为了消除游隙,但他们认为是装好了的,但出于对高顾问的绝对信任,立刻行动起来。

李建国也急忙协调,调来了最精密的扭力扳手和传感测量设备。

调整的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手感。

每一次微小的拧紧,都伴随着一次紧张的测量。

车间里只剩下扳手轻微的“咔哒”声和仪器运行的嗡鸣。

当预紧力调整到高晓光预估范围的中间值时,奇迹发生了:高速状态下的主轴震动频谱图上,那个顽固的高频噪音峰显着降低,几乎消失!

轴向窜动传感器的读数也稳定地落入了绿色合格区!

“成了!真的成了!”

王振华看着屏幕上稳定平滑的曲线,激动得几乎跳起来,“高顾问!太神了!

您一下子就找到了病灶!”

困扰团队数日的难题,竟然被一个看似基础但被环境细节掩盖的预紧力问题解决了!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次深刻的实践教学——理论必须结合具体的物理环境。

这个小高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团队协作更加紧密高效,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李明远在修复复杂的刀库换刀逻辑时展现了惊人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张伟凭借一双火眼金睛和黄金手感,在极其苛刻的几何精度恢复。

如x\/Y\/Z三轴直线度、垂直度、A\/c旋转轴的轴线交点精度上立下汗马功劳;

汗水、油污、争论、反复的失败和微小的进展……时间在精密测量与调试中悄然流逝。

终于,在一个黎明将至的凌晨,当最后一项联动精度补偿参数被小心翼翼地输入系统,高晓光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那个象征着希望的启动按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