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恩深似海,情最重。。。(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道十二》最新章节。

腊月二十三晌午,吃过早饭的兄妹俩在门前空地上晒太阳,小家伙最近越来越硬实了,双腿越来越有劲,不愿躺坐反而喜站,林玉经常托着小家伙俩小胳膊,小家伙笔直站在哥哥腿上,四下张望,有时还蹦跶几下。。。。

万里无云且无风,冬日阳光洒在身上,晒得兄妹俩懒洋洋的,不一会,小家伙就沉沉进入梦乡。放下妹妹,少年蘸水洒地,正准备扫舍整理家当。。

园里来了几位陌生人,有年轻人,有中年人,更有仆人,为首中间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老者一身素衣,国字脸,鼻直口方,银须垂胸,一看便是德高望重之人。

少年赶忙放下扫把,不明所以,旁边一中年人欲言,老者抬手制止,笑道“老夫卢照邻,也算是此村老叟,呵呵”。少年忙上前行礼。

老人看了少年一眼道“小友莫慌,自你兄妹俩居住于此,家人书信曾提及,老夫一年回家两三次,一直未曾得见,年关将至,回村过年,昨日回来天色已晚,今日正好天气不错,出来散散心,活动活动筋骨,正巧也过来看看,不知你兄妹俩在此住得还习惯?可适应?”。

说完老人分开众人上前,缓缓踱步,围着园子和草屋,细细打量,偶尔点头,不时露出缅怀神色,林玉瞬间明白了什么,杵在原地紧张地竟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开口。。。

老人回身时,望见少年神情举止,开怀笑道“呵呵,不要紧张,老夫不是来责怪你没问过我这个主人,擅自住在这里。更不可能让兄妹二人你离开,这里久无人住,家中后辈懒惰,不打理修缮,几近荒废。如今你们来了,在这里帮着照料打理,增添人气,重新焕发生机。老夫喜闻乐见,所以说起来,老夫还得谢谢你们。。。”

林玉松了一口气,立马回过神来,膝盖一弯,欲要跪下,老人急上前,一把抓住少年双肩,“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双亲”,老夫又没做什么,你何须行此大礼?”

少年一时间,像抓住救命稻草般颤声“当得起,当得起”,声音夹杂着哽咽。

老人,看着少年,一时百感交集。三间草屋,于老人,微不足道,但在兄妹俩看来,寒冬时节,俨然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天下间,只恩情如山海,万钧之重。

唯赤子心,为最正,最真,最纯。

一瞬间,老人有了决断,笑看向少年“不请老夫进去坐坐,呵呵。”少年忙领着进屋,其他众人在园里待候。

屋里空荡荡的,家陈四壁可以形容。一张床,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个盛碗筷的小橱柜,墙上挂着一个小竹箱,这就是全部家当。

老人坐南朝北缓缓坐下,少年赶忙去橱柜找寻,才发觉连个茶壶茶杯都没有,茶叶更是没有,一时窘迫的脸红了。

后者看了一眼,及时解围道“老夫不渴,你就别忙了,来,坐下”。少年坐在下首,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迎着老人的目光,毫无一丝怯懦,目光纯净平淡。

老人赞许地点点头,捋了捋银须,微笑与少年闲聊起来。。

此村地属大齐黎州,黎州有八郡,渭川郡,只是靠近东南大山的一个小郡。村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村里有五户大姓,分别是卢,周,郑,何,常,剩下的都是后来定居在此,有三姓,萧,沈,连,再加上少年家,村里现在总共九姓人家。

说得少年心里暖烘烘的,毕竟得到了老人的认可,代表着也得到了村里人的认可。卢老十年前已经搬迁至黎州城,祖宅只留几个子侄居住打理。一年也就清明,冬至,春节以及祖上祭祀日回村里。

村里的郎中姓萧,住在村后,脾气有点古怪,吃软不吃硬,脾气对了,诊金也是可以不收的。

连家有位告老还乡的大官,最高曾做到户部右侍郎,在家舍前面盖了几间书舍,村里不少孩子在里面求学读书。这位老侍郎不苟言笑,对孩子们学业极为严格,孩子们都怕极了老头。。。。。等等。

看少年露出疑惑表情,解释道:“虽然老夫不在家十几年,但是家书从来不曾懈怠,一年往来家书上百封。家中日常琐事,邻里乡亲间,红白之事,人情礼帛。都要一一过问,逐一标注。烽火连天时,家书抵万金,太平盛世年,家书亦是家业基。这也是卢氏家训之一”,少年肃然起敬。

说到民俗禁忌,如去人家,不能站在别人家的当门口,或久靠在门外的门框上,这样做主人会反感,认为不让客人进来,不好客。又如,客人在时,不要扫地,有失礼节,会引起客人反感。

快过年了,大年三十,吃鱼不能吃光的,要留一点,叫年年有余,初一不做活,不发脾气,不骂人,年首图个好彩头。。。。

老人娓娓道来,事无巨细,无丝毫不耐烦地讲给少年听,少年一一记在心里,时而点头,遇到不明白的,也不会憋在心里,而是认真仔细地请教,老人目光中欣赏味愈浓。。。

端着瓷碗,喝了几口清水,揶揄笑说“水清无鱼”,少年羞愧不已,老人哈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