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额外(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唐奇谭》最新章节。

数日之后,大海扬波、冷风咧咧;蔚蓝无垠的洋面上,尽是起伏的浪涛滚滚。与迎风破浪中行进着,各色旗帜招展的战船、巨舰和输运海舶;相映成趣。又像是密密麻麻的洄游鱼群一般;自有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壮阔与浑美亦然。

而江畋就身处在其中一艘精美而华丽的大型座船上。被来自夷州的东海公室船队,宛如众星拱月一般的簇拥和尾随在附近的海域洋流中。也构成了这支自广府汇聚出发,跨海远征海南大岛的大型船团,堪称举足轻重的其中一小部分。

远处若隐若现的海岸线上,无论昼夜之间都有,升腾而起的各色烟柱和灯火;作为近海行船指引的灯塔与信台。至于江畋身下的这艘,载重五千料的标准大型座船,同样是来自南海公室/嗣君梁师盘,慷慨馈赠和酬谢的诸多心意之一。

不过,在江畋登船启程进发之前,已经有一批广府境内的光荣水师,以及配属的数营海兵,先行进发作为平叛和定乱的前锋了。这也历代以降的广府境内,朝廷的官府力量,与南海公室长期共存的,二元化体制的特殊产物和现状。

在以广府为核心的两岭之地,水面/海上力量最为强大的,无疑就是公室所属的光荣水师了;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百年大征拓之前;梁公派人开拓和经营南海,汇聚岭外人力物力、能工巧匠;所一手打造和指导建设出来的强大护航武力。

因此,在当下最为强盛的期间,拥有八大舰队的正编序列,十几支次级的地方巡护船队;近百处的驻泊地和水营、水寨设施;以为世代维护和把持,南海公室为主导的海陆利益。也造就了从广袤南海,到遥远外域的赫赫威名与声势。

不过,除了作为常驻广府的第一舰队,作为公室直属的机动力量和海上预备队之外,光荣水师的其他七只舰队;都常年轮流游曳、驻防在海外。光荣水师的最高官长,由当年的梁公亲自命名,为提举海路都督事,因此,简称为提督。

或者称之为大督、海督,总览全局,而位列公室内朝的御庭例会。又有诸位副督、都将分领各路舰队、分属船团;其余郎将、都尉、别将、校尉、旅率、队正、火长;一如大唐官军故事,只是以各属坐船,作为具体编制的单位和序列。

像如今在广府境内的,就有光荣水师的第一舰队,以及岭东道的三处分属船队;其中任何一只舰队拿出来,都足以与当下的夷州水军,行程分庭抗礼之势。这是南海公室在百年大征拓期间,不断海外扩张、拓展和世代经营的重要成果。

而海兵队/海兵总署,也是源自穿越者前辈,梁公的独特创举;专门招收闽地、两浙、岭南等东南沿海,那些贫瘠苦穷之地,精通水性和民风彪悍的渔家、船户子弟;经过严酷的训练与磨砺之后,作为光荣水师配属的重要水面战斗力量。

但同时又隐隐半独立于,光荣水师之外;形成了某种变相的制约和平衡。其中大多数与官军一般,编列有众多营序。日常协助水师海上的跳帮攻防,参与沿岸的登陆与突袭;乃至操使轻便的中小舟艇,沿着江河溯流突袭内陆的匪寇。

也是当下的南海嗣君手中,最先可以派上用场的武装序列。当然了,在南海公室的名下,同样拥有号称带甲十万的经制之师。只是,在天相之变后的这些年,其中很大一部分分散到两岭、安南各地,协助地方应对异变和镇压、维稳。

留在以广府及周边地区,为核心的珠江流域/三角洲/冲击平原上的武装力量,主要还是以不满编的拱辰四卫为主。其中又有好几路人马,奉命探查和处置;发生在罗浮山北麓的“秘境”;并随后来突发的大范围地形异变,暂且失联中。

再加上前日里的逼宫之变,以及温泉行苑迎请公室主的攻防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变相的制衡和监视,广府境内的各路朝廷武装、官军将吏。看起来大权在握的嗣君梁师盘,在短时间内可集结和动用的军力冗余,已然没剩下多少了。

按照朝廷当初与诸侯,裂土分封的盟誓,也是最初版本的《宗藩法度》,大唐天子六军威仪,西蕃大夏元从五禁,南海公室拱辰四卫;至于剩下的各家公室/藩长,都是左中右三护军的仪卫/排场;只是在各自的命名上略有差别而已。

然后,到了足以称国的公侯伯,等大诸侯/强力蕃家时,就只剩下左右扈卫、左右亲从、左右营的编制了。而不足以封国的县伯、乡伯、开国子、县男、乡男等资序,就只有不具名的杂色藩邸卫队了。这也是可以跨境行事的机动力量。

虽然,他还可以就地抽取和选调,那些本地的团结营、镇防兵,补足缺额。但指望此辈远离熟悉乡土跨海攻打,发生叛乱的公室祖地/海南大岛;就未免有些勉为其难了,最少需要相当时间来整合和编练,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来。

这也是梁师盘不惜再三恳请和宛求,让江畋率领的东海公室军马,加入后续出阵之故。也是充当变相的监军之责。他好不容易才在数日之内,东平西凑出这么一支,足够声势的讨伐军,已经是殊为不易了。更不想就此徒劳无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对于南海公室而言,祖庙所在的海南大岛;实在是太过特殊和意义非凡了。就与东海夷州大岛一般,海南大岛也是当年,身受玄宗、肃宗、泰兴帝三朝,集宠爱一身的雍国大长公主,陪嫁梁公的沐汤邑/脂粉地,公室最早的直领。

其开拓和经营的历史,甚至比夷州大岛更早一些。而且相比只有一些野人、土番聚落的夷州;海南大岛被开发和聚居繁衍的历史,足以追溯到先秦始皇帝,平灭南蛮所设立的象郡治下,等到大唐开国武德年间,已是琼州都督府的所在。

待到天宝、乾元年间,梁公横空出世时,已经拥有五州十四县的数十万丁口。因此,相对于岛内多山、地势坎坷,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重新开拓的夷州之地;由大片沿海平原,环绕着中央山脉的海南,无疑拥有先天的莫大优势。

因此,在来自梁公的各般指示下,南海家仅仅用了一两代人的光景,就轻松完成了岛内的移风易俗、归化土族的壮举。然后,作为第一处公室的直领,以海南为中转地和出地点;从这里走出太多的英杰志士,也汇聚了寰宇海内的财货。

造就了如今海南大岛上,一府十州四十五县,遍地桑麻鱼塘果园,阡陌纵横、村邑绵连的富庶、繁华盛况。因此,如今南海公室门下的,许多世臣、藩属,广府境内的各部将士和官吏,都优先择选自海南大岛的藩领;或与之渊源匪浅。

此外,在海南周边还有众多,适宜人居和驻泊的大小岛屿;则是赶上百年大征拓的末尾班车,最后一批由朝廷实邑分封的,被国人戏称为:岛公、岛候、岛伯……的,藩属世臣分家、外戚新贵们,赖以维系自身体面的最后凭仗和底气。

为了保护基业,除在治所珠崖府/崖州境内,规模庞大的祖庙和故宅之外;南海公室还在岛内,设置五个军府和一个临高军(四千员)。在岛南的儋耳镇,岛北的玳瑁港,各自又有一个光荣水师的分船队,以为近海的巡防和海陆的屏护。

但在不久前,驻守海南的临高军使梁未明,也是嗣君一贯亲近的叔伯辈;突然被内府左史发难拿下问罪;嗣君在岛内最后一批亲信部属,也遭到株连式的清洗;只及派人逃出岛来报信,却遇到了台风过境的天灾,九死一生的辗转而至。

也促成了嗣君梁师盘,最终下定决心,拿下大妃停居的右宫;对主父大王摊牌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次逃出内苑、乃至广府城的韦氏大妃,能在海南大岛上举旗,无疑得到了当地的公室分家和藩臣的支持,就不知道参与范围多大?

一时间,前方传回来的谣言和风闻,林林总总、令人莫衷是一;也需要手袋专门委托的江畋,进行观察和判断;再者,他潜在“缘法”,或者说是场景任务“海上花”的提示,同样也指向了,海南大岛的所在,这就有些意外的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