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投资巴西(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娱乐时代》最新章节。

而且发达国家还要保护自己国内的商家,企业家,怎么会让他们把钱赚走?所以他们的这个经济改革立马就失败了。

结果是阿根廷发生严重通胀。那时阿根廷通胀率高至230%,工人实际收入仅相当于1970年的50%,全国劳动人口失业率更高达30%以上。

这让阿根廷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货币贬值政策并未带来出口增加,更未获得足够的外汇收入;另一方面,贬值造成国内企业外债还债成本增加,负担越来越重。

1982年3月31日,阿根廷收复马岛的前两天,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五月广场上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抗议示威,并快速向全国传染。

民众指责加尔铁里军人政府把阿根廷经济带入泥潭。这次他们选择了以军事手段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转移国内矛盾。

加尔铁里成功了,1982年4月2日,马岛收复的消息传到国内,阿根廷举国欢庆,还是五月广场,还是大规模游行,但这次却是支持政府的行动。阿根廷全国12个政党和总工会一改前嫌,誓言要团结在政府周围。

阿根廷的行动深深地刺激了英吉利人的神经,因为英吉利十分清楚,也十分担心,如果阿根廷军以收复马岛吓住英吉利人,那下一步会不会拒绝偿还外债?

如果阿根廷拒绝还债,外债使用量最大的拉美国家会不会揭竿效仿?

这才是英吉利回击马岛的真正用意,无非是希望彻底铲除发展中国家拒还外债的念头。而这次行动也得到了美利坚的支持,他们肯定是沟通过,并且有着共同的利益,否则美利坚是不会插手的。

这才有了1982年5月12日,英吉利南安普敦,3500名英吉利士兵携带武器和装备登上豪华邮轮伊丽莎白二世号,前往马尔维纳斯群岛参加作战。

接下来就是1982年10月1日,全球首脑聚集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大会。不过,这次会议的焦点却集中到了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波蒂略身上。因为墨西哥正在被外债危机所困。

波蒂略在联大的发言中称,导致这场债务危机的罪魁祸首不是发展中国家希望富强的努力,而是伦敦和纽约的政策,制造了令人无法容忍的高利率和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

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果受到威胁,阻碍了他们走向进步的可能。

波蒂略警告说,如果能使债务双方共同受益的解决方案受阻,不排除发展中国家将单方面停止偿债的努力。他说:“停止偿债对谁都不好,谁都不想这样做,但如果发生此状,责任不在债务人。现实催生一致立场,我们没必要去搞阴谋诡计。”

波蒂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政府效力,直至1976年当选墨西哥总统,一直致力于墨西哥经济振兴,并在1976年到1981年的5年间,使墨西哥GDP平均增长率达到了8.5%。

那时波蒂略总统任期还剩不到两个月,而墨西哥所取得一切经济成就,都将在这场债务危机中毁于一旦,这当然会令波蒂略着急不已。

我们都知道墨西哥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两次石油危机中油价大涨,这让墨西哥看到了增加石油开采和出口而推高国内经济的机会。

那时的波蒂略接受了经济全球化、市场自由化、权益私有化、金融证券化主张,他相信,依仗墨西哥的优势,按照这些路径,墨西哥应当比亚洲接受了同样路径的国家更富有。

所以波蒂略大力推行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大开国门,欢迎欧美资本流入墨西哥石油行业。

大量的欧美资本流入让墨西哥石油行业投资急速增长,国家经济也随之繁盛一时。

但好景不长,1980年初,美元市场利率上升到20%,国际油价开始因经济衰退、美元升值等不良预期而停止上涨,甚至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

这造成了墨西哥石油出口收入下降,同时外债利息大升,还债成本暴涨。

截至1981年底,墨西哥外债累计已达820亿美元。

好在“两伊战争”还在持续,被战争挺高的油价回落速度还算温和,墨西哥还可勉力支撑,但1981年下半年情况急转直下。

美利坚一家著名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咨询顾问威廉·柯比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称:在墨西哥的投资将遭受墨西哥比索大幅贬值的冲击,所以他正在劝告客户,在墨西哥政府换届之前,一定要撤回在该国的投资。

柯比的这篇专访被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美利坚媒体大规模转载。

正是从那时起,资本开始大规模逃离墨西哥。波蒂略总统扛不住了,1982年2月19日发表全国广播演说:“隐藏的外国利益,正在通过恐惧的谣言和资本外流迫使比索贬值,动摇墨西哥经济。”他告诉墨西哥公众,目前墨西哥的资本外逃总量已达760亿美元。

波蒂略试图通过资本管制遏制资本外逃,但他根本无力承受因此而形成的国际、国内压力。波蒂略屈服了,他允许比索一次性贬值了30%。

比索贬值加大了企业的外债负担,依靠外债发展起来的墨西哥财团纷纷倒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特雷阿尔法集团,它是墨西哥私营工业最著名的代表者,在比索贬值的冲击下,一夜之间就破产了。墨西哥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

对拉美国家而言,与外债比肩的沉重负担还有高昂的利息。

1980年,当美元利率上升到20%的时候,伦敦城和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不仅要求拉美利坚家按“市场利率”借取新债,同时还迫使它们按现实的“市场利率”偿还旧债。正是这样的苛刻条件,一举将拉美逼向绝境。

实际情况却是1982年8月墨西哥已经无力偿债,联合国大会之所以演变成“角斗场”,实际就是发达债权国和拉美债务国之间的激烈角逐。

波蒂略公开表示:“墨西哥及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都不能遵守原定的还款期限。我们发展中国家不想成为附庸,不能因为还债而让我们的经济陷入瘫痪,或者让我们的人民陷入更大的灾难。更何况,这些债务利息已是原来的3倍。

而且,如此之高的利息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强加给我们的,所以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为战胜饥饿、疾病、无知和附庸所做的努力,并不是引起这场国际危机的原因。”

拉美利坚家对高息外债的态度,强烈地刺激着伦敦和华尔街。他们必须强迫拉美利坚家服从并接受金融巨头们的偿债安排。

正因如此,我才会怀疑,英吉利人花费巨大代价攻打马尔维纳斯群岛,不过是“敲山震虎”而已。

这就是向拉美国家发出强烈信号英吉利有足够的实力维护英吉利利益完整。原本,波蒂略希望拉美利坚家组成“联合体”,一起和债权国讨价还价寻求解决方案,但马岛战争后,这个愿望就搁浅了。

阿根廷都打不过英吉利,其他国家难道就有这个实力了?况且还有美利坚这头猛兽在后面观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