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7章 种种因果 复杂的环境(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末世两界倒爷》最新章节。
宣布名号那么简单,它关乎着文明的存续与重塑。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着脚下这片伤痕累累却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冯俊的思绪穿透了眼前的胜利,投向了更深远、也更棘手的问题核心——人。
---------------------------------------------
人类文明的传承始于知识的薪火与生命的奔流,浩浩荡荡,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文明。而一个国家的名称,和其所在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新上青市的实际控制版图,早已超越了旧时代“城市”的概念,其疆域虽未完全覆盖明帝国鼎盛时期的汉地十八省,却也恢复了大部分传统区域,并在南北两线持续而坚定地扩张着。境内残存的血巢和荒野变异体,在日益强大的军团面前,已从生存威胁逐渐沦为需要定期清理的“治安问题”。行政、军事、生产、教育……一套脱胎于旧明帝国体系,却又因末世残酷环境而显得更加高效、甚至略带压迫性的治理机器已经成型。
尤其让冯俊在意的是教育。他力排众议,坚持在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恢复并强制推行覆盖适龄儿童的基础义务教育。因为他深知,文化是文明的根脉。然而,一份由韩冲呈报的、关于过去三年新生儿出生率的详细统计,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火热的心头。
----------------------------------
数据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割裂:
来自避难所的“知识精英”:这些承载着旧时代科技与文化火种的遗民,拥有令人惊叹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是科技复兴的基石。然而,他们的生育意愿却低得惊人。100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中,一年内选择生育的不足10对。理性,成了他们繁衍后代的最大障碍。他们用冷静的眼光审视着这个时代:辐射云并未完全散去,社会结构依旧脆弱,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那些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降生在一个看似“没有希望”的世界。即便冯俊展现神迹,带来胜利,在他们看来,也只是“改善了生存条件”,远未达到让他们安心繁衍的“理想环境”。知识,在拯救文明的同时,也成了扼杀部分文明延续希望的枷锁。
废土上的“生命野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在末世环境中挣扎求生数代、身上文明印记已逐渐褪色的废土原生幸存者。他们或许不识几个大字,身体却因恶劣环境而更加强壮(代价是平均寿命缩短),思维更加直接、野性。对他们而言,生存是每一天的战斗,及时行乐、释放本能是对抗绝望的方式。他们的身体成熟极早,基因深处延续种族的冲动无比强烈。在过去,朝不保夕的生活迫使他们极力避免生育(甚至采用极端手段)。然而,随着冯俊政权带来相对稳定的秩序和安全,被压抑的生育欲望如同火山般爆发式增长。他们是末世中顽强燃烧的“生命野火”,数量庞大,充满原始的活力,却是文明重建中“文化”与“理性”缺失的一环。
一边是拥有“文明”却缺乏“延续”动力的精英,一边是充满“活力”却缺乏“文明”指引的大众。 这种割裂,比任何外部敌人都更让冯俊感到忧虑。如何将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是构建新秩序的关键。
----------------------------------
信仰的粘合剂:理性与希望的悖论统一
正是在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冯俊过去一度排斥、试图压制的宗教力量,其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他亲身感受过信仰之力转化为至高天神力的强大,无法再对其视而不见。
救世教,这个最初或许带有功利色彩的组织,如今已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它不再仅仅是精神寄托,更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粘合剂。对于知识精英而言,冯俊展现的“神迹”(无论是击败强敌还是操控权杖)是超越他们现有科学认知的“现象”,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宇宙的法则。将冯俊尊为“救世主”,并非愚昧的迷信,而是在理性无法解释的现实中,一种寻求更高层次秩序与意义的尝试。这为他们冰冷的理性世界注入了一丝可被“研究”和“理解”的、带有希望色彩的神秘主义。
对于废土幸存者而言,救世教的教义简单直接:信仰救世主,追随他的光芒,就能获得庇护、食物和希望。这为他们野蛮生长的生命力提供了方向和归属感。宗教仪式、共同信仰,成为了连接他们与那个由“知识精英”主导的、略显陌生的科技化社会的桥梁。
于是,一个奇特的景象在新政体内形成:实验室里,科学家们用最严谨的态度解析着从圣械族造物中获取的数据;而在同一座城市的广场上,民众们则虔诚地向冯俊的雕像祈祷,信仰之力化作肉眼不可见的光点,汇入至高天。科学与信仰,理性与希望,在这个末世政体中并非对立,而是以一种悖论般的姿态共存、互补,共同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冯俊意识到,一个纯粹理性的、或者纯粹信仰的政权,都无法应对末世的复杂局面,唯有这种包容性的悖论统一,才是出路。
-----------------------------------------------
建国在即,国号与政体成为最终需要拍板的议题。麾下众多将领、官员,尤其是那些深受旧帝国思想影响的人,几乎众口一词地劝进:“元帅,当称帝!明室已远,天命在您!” 在他们看来,延续帝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帝国统治土壤,民众在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一个贤明的君主。
冯俊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回顾了自己所知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各种政体:
明帝国:体系完备,文化灿烂,但皇权本身成了最大的瓶颈。为了维护一家一姓之天下,多少内耗、猜忌、压制天才的行为上演?即便在末世前,帝国的军事行动也常因皇权对将领的猜忌而缚手缚脚。和平时期,晋升通道也往往与皇室关系网纠缠不清。帝国辉煌,但其核心是僵化的,无法适应真正的剧变。
苏维埃联盟:拥有末世最强的工业潜力,但其官僚体系早已异化,最初的理想被冰冷的机械运转和虚假的仪式取代,人成了庞大机器中的螺丝钉,失去了活力与创造性。
美利坚国:高唱自由,实则资本与奴隶制的阴影从未散去,虚假的平等下是更深层次的不公与撕裂。
这些模式,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最终都在末世的考验中或崩溃或扭曲。他想要的,不是一个重复历史周期律的政权,而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更新、适应环境、真正释放人类潜能的体制。它必须能够容纳当前的悖论(知识与野蛮、科学与信仰),并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帝国… 共和国… 联邦… 王国…” 冯俊在心中默念这些词汇,总觉得它们都差了点意思。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带着旧时代的烙印,无法完全契合这个需要从废墟中重生、并面向未知未来的新文明。
一个全新的构想,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这个构想,既承认权力需要核心(如同信仰需要偶像),又必须避免核心成为僵化的独裁者;既要保证秩序与效率,又要为个体的活力与社会的自我更新留下足够空间。它应该像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而非一台精密的机器。
“也许… 国家的名号本身,就决定了它的灵魂与命运。” 冯俊仰望天空,天空依旧被厚厚的辐射云所笼罩,但是有一缕金色的阳光从缝隙中洒落,仿佛在等待他的决断。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包容一切矛盾、指引未来方向的新名字。这个名字,将宣告一个真正属于末世新人类的时代的开启,一个试图超越所有旧有模式、探索人类存在新可能的伟大尝试。
冯俊的决策时刻即将到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政体蓝图,正在他心中勾勒出最初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