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研究量子计算机,再建机器人工厂(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挖矿太阳系,从奥陌陌开始》最新章节。

春节一如往常一样,于洋在三晋老家陪爸妈过年,白天走亲戚拜年,晚上和王馨视频聊天,热闹又匆忙。

集团高层每天有一人在总部值班,监管整个集团的日常运营,每天向于洋汇报一次。

时间匆匆而过。

初九,于洋告别爸妈回了长安城,王馨也没让于洋去金陵接她,自己乘坐民航飞机回的长安城,于洋是去机场接的她。

两人只在一起待了半天,聊一聊过年趣事,中午吃顿饭就各自回去工作。

这十几天的假期,集团积压了不少工作,好在不是紧急的事情,开工了就得赶紧处理,要不然会越来越多。

今年,于洋计划在混沌研究院正式组建量子领域研发部,主研方向量子计算机、量子通讯技术。

之前研究院虽然也在有简单的一些前期研究,但是也只是挂在超算部门下面,再加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太少,一直没有正式开展。

现在开启是因为集团人事部招到了两位量子计算机领域的人才,凭借着一元科技集团优越的待遇条件和先进的硬件设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加入混沌研究院。

在加上一直陆陆续续招聘量子专业的大量硕士博士,所以于洋认为可以正式启动量子计算机项目。

混沌研究院对超算的研发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于洋深知量子计算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计划大力发展。

不过研究院对传统型的超算也没有因此停止研发,现在只是遇到了技术瓶颈,又不是技术到尽头了。

从“贪狼星-2008”型超算开始,到“贪狼星-2010”型,短短几年时间,星耀集团旗下天梁公司已经超过阳光公司,向夏国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出售了十几台超算,成为业内顶尖。

目前超算部正在研发的“贪狼星-2012”型超算,按照于洋提出的研发设计方案,也只能达到百亿亿次左右的运算速度,受芯片技术的制约,一时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上一世的2x20年左右,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在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而当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要用6亿年,所以于洋才会大力发展量子计算机,为将来破解外星文明宇宙飞船做准备。

除了长安研发基地,京城(2号)、魔都(3号)研发基地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金陵研发基地(5号)也同步建立了量子计算机实验室。

于洋觉得不能一味的闭门造车,在他授权下,混沌研究院量子计算机项目还会和夏国内有这方面专业和研究的四地十余所高校、三家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发。

于洋要求整个量子计算机项目参与的科研人员要不低于三千人的高端人才,星耀集团(计算机方面对外代表公司)在10年内将投入不低于一千亿元夏币的研发资金。

三月,草长莺飞,量子领域研发部刚成立一个多月,混沌研究院内部代号“大衍”的量子计算机项目部就开始上马启动。

量子计算机的硬件方面又细分了固态量子芯片、量子存储器、量子效应器等多个项目组,软件方面一个是在“白泽”的基础上新增加量子算法和量子编码(代号“伏羲”),一个是升级量子版“星河”操作系统。

项目部组建完成之后各组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往自己这边划拉人手。

不到三天,人事部第一批招来的五百多量子领域人才加上原来的七八十号人,被各项目组迅速瓜分完毕,量子研发部的负责人最近一直追着于洋要人。

按照刘明浩(量子不负责人之一)的话说,他现在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人海战术攻破量子领域壁垒!

于洋也意识到,六百多研发人员撒到整个量子部的大项目里面根本不够用,而且很多人是没有太多经验的毕业生,项目部希望最好能招到一些有经验的研发人员。

于洋也很头疼,毕竟量子领域的人才是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宝贝,他们两个牛人能被挖来已经是费了老大劲,还欠了很多人情。

集团人事部门和信息部也加大了招聘力度,信息部还有几只队伍专门在海外挖掘人才。

当然这是一项秘密活动,只要招来的对象(人才)不反夏,祖上三代没有伤害过夏国,不论种族国籍,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招过来,为我所用。

一个月后,由星耀集团旗下天梁计算机公司负责牵头,和夏国14所高校、3所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两方将在量子领域展开技术研发合作。

混沌研究院的任务中心也将相关研发任务进行了分解,交给了这17家学校机构进行技术研究。

有了这17家机构的参与,暂时也减轻了混沌研究院人手不足的问题。

同时于洋还有一个目的,在合作的时候,有合适的人员可以趁机挖挖墙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