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给船赐名(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最新章节。

接着,秦王的目光落在那几艘破浪船上。最前头那艘尖底船昨日试航时,曾在丈高浪涛中如履平地,船头劈开浪头的瞬间,水花溅起数丈高,气势惊人。

秦王指着它朗声道:“此船敢破千层浪,勇闯万里海,当有凌驾沧海之志。赐名‘凌沧号’!”

赢无忧望着那船在风中猎猎作响的船帆,接口道:“‘凌沧’二字,既有乘风破浪的锐气,又含探索远洋的雄心,正合此船远航之能。”

秦王又走向另一艘稍小些的破浪船,此船尾舵设计精巧,转向灵活,昨日在近海漩涡中竟能轻巧避开。他笑道:“这船灵动如游鱼,破风斩浪毫不含糊,便叫‘破风号’吧——简单直接,倒也配得上它的性子。”

冯劫上前一步,拱手赞道:“‘破风’二字,字字见锋芒!既点出其抗风之能,又显我大秦开拓不止的锐气,绝妙!”

最后剩下的那艘船,舱内分隔成数十个小格,舱壁涂着防潮的桐油,显然是为转运典籍与药材打造。赢无忧轻声解释:“此船要为各郡学宫送典籍,为医学院运药材,关乎教化与民生。”

秦王沉吟片刻,道:“典籍传文脉,药材济万民,皆是通利天下之事。便叫‘通济号’,取‘流通济世’之意。”

淳于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素来重视教化,此刻听这船名,便知秦王心中不仅有征伐,更有民生教化,不由得躬身道:“大王圣明!‘通济’二字,见仁见智,实乃兼顾文治与民生的佳名。”

将作少府令早已命人备好红漆木牌,工匠们此刻正快手快脚地将船名刻上。不多时,五块木牌便被分别悬挂在船头——“秦固号”的木牌厚重沉稳,“承威号”的棱角锋利如刃,“凌沧号”与“破风号”的字迹带着几分飞扬之势,“通济号”则透着温润平和之气。

海风骤起,吹动着船头的木牌,发出清脆的声响。秦王望着这一字排开的新船,忽然放声大笑:“好!有‘秦固’运粮,‘承威’载兵,‘凌沧’‘破风’开疆,‘通济’济世,我大秦的船,往后要行遍江河湖海,让天下人都看看,什么是大秦的气魄!”

赢无忧望着父王意气风发的模样,再看看码头上群臣振奋的神色,心中豁然。这些船名哪里只是给船起的?分明是大秦向天地宣告:从今往后,漕运有保障,军威能远播,远洋可开拓,民生得滋养——这江河湖海,终将成为大秦的坦途。

远处的海鸥被笑声惊起,盘旋在船队上空。阳光洒在崭新的船名木牌上,红漆在海风中泛着光泽,仿佛给这些即将远航的船只,镀上了一层属于大秦的荣光。

红漆木牌在海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的清脆声响仿佛成了大秦开拓征程的序曲。秦王转身,目光扫过码头边肃立的工匠们,他们脸上还沾着木屑与桐油,眼中却闪烁着与有荣焉的光芒。

“工造司莫离,”秦王扬声道,“这些船的图纸,着人誊抄十份,一份存入王宫典籍库,其余分送各郡造船工坊。凡能依图造出同等水准船只者,工匠晋爵一级,工坊主赏黄金百两。”

莫离猛地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发颤:“臣遵旨!谢大王恩典!”身后的工匠们齐齐跪倒,山呼万岁,声浪几乎盖过了海浪拍岸之声。

赢无忧看着那些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攥着工具,忽然想起半年前他们对着油灰配比反复试验,熬得双眼通红的模样,嘴角不由得泛起暖意。

琅琊港的码头依旧热闹,海风裹挟着船板与桐油的气息,缠绕在众人衣襟间。隗状上前一步,宽大的袍袖在风中微扬,拱手时腰弯得恰到好处,既显恭敬,又不失老臣的沉稳:“大王,新船既已定名,不如即刻安排首航?”

他目光缓缓扫过港湾内静立如巨兽的船队,最终定格在“秦固号”与“通济号”上,声音因恳切而微微发沉:“‘秦固号’可载今日随行的粮草,沿琅琊港至临淄段试航。一来能实地检验船运实效,看看这水密隔舱在长途航行中,是否真如前日试航时那般稳妥无虞;二来也让沿途郡县的百姓亲眼瞧瞧,我大秦的新利器,究竟有何能耐超越旧俗。”

秦王指尖摩挲着腰间那枚和田玉佩,玉质温润。他望着那两艘早已整装待发的船,玄色衣袍在风中微微拂动,眼中闪过一丝果决:“准。”

话音未落,又补充道:“便让‘秦固号’与‘通济号’同行,前者载粮,后者运些郡学新刊的典籍——临淄乃是齐国都城,让齐人好好看看,我大秦的船,既能运粮草以济民生,也能载典籍以传文脉。”

这话里的深意,群臣瞬间心领神会。昔日齐国凭借濒海之利,舟楫之术曾冠绝六国,临淄港更是天下商贾汇聚之地。如今大秦要以新船踏过这片海域,既是展示国力的强硬,更是无声的宣告:旧时代的舟船与格局,早已跟不上大秦的步伐。

“大王圣明!”隗状躬身应道,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那是看着帝国齿轮稳步向前的欣慰。

此时,一直肃立一旁的御史大夫冯劫忽然上前,素来沉稳的脸上竟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激昂,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大王,齐人该看,楚人也得看看!”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语气愈发坚定如铁:“臣请奏,待‘秦固’‘通济’二舰从临淄返航,便派‘承威号’沿淮河而下,经泗水入楚地,让那些楚的人瞧瞧,我大秦的船,不仅能在海上稳如泰山,内河之中更能畅通无阻,纵横捭阖!”

冯劫祖上曾在楚地经营过船坞,对楚地的水情民风了如指掌。他深知楚地水乡密布,大小河道如网,百姓素来倚重舟船,视之为生存根基。若能让“承威号”载着秦军甲胄,劈开楚地的河道驶过,那震慑力,远比千言万语的政令更能直抵人心。

秦王闻言,忽然朗声大笑,笑声在海面上荡开,惊起一群栖息在船桅上的海鸥:“好!冯大夫这话,说到寡人心里去了!便依你所言——齐地看文脉,楚地显军威,正好让天下人都瞧瞧,我大秦的船,能文能武,能海能河,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