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御前会议(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从移宫案开始》最新章节。
九月二十一日。
未央宫,典客厅。
今日厅中放了一张长桌,朱常洛坐在主位,在他左右手的长桌席位上,依次坐着“英国公”张维贤、“内阁首辅”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杨涟。
此外在他身旁不远处,还有单独设桌列席的“内相”王安。
两侧的屏风后两位皇子规规矩矩的坐在小圆凳上。
中书舍人汪文言随时准备记录会议内容。
这是一场御前小朝会,成分很复杂。
勋贵代表、党派代表、无党派代表、内廷代表。
可以说,基本囊括了大明朝大部分权力集体。
在这场会议上,杨涟之所以能参与,并非是他“顾命大臣”的身份,而是今日要宣布的事他得出一份力。
朱常洛翻开面前的手札,当先开口说道: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只为一事。简单说一说咱大明朝的军事问题。”
“自从太祖爷开国以来,大明朝往下数三朝,均以武德充沛著称,然自从英庙之后,咱大明朝的武力急转直下。”
“朕近日仔细查找思量其原因,绝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但有一点绕不开,那就是卫所败坏。”
“本朝开国时期,天下卫所军户接近两百万,然时至今日,卫所凋敝,军户只剩十之二三。这是武力废弛的直接表现,后备兵员严重不足。”
“然而即使如此,卫所剩余的十之二三军户,也有四五十万之多,若以一户五口二丁计,也能有近百万的后备兵员。”
“因此卫所虽然已经糜烂,但却绝对不可轻易裁撤,仍要想办法维持并振奋。”
“关于卫所制度的内容,我们以后再讨论,今日主要讨论一下本朝武力的第二条支柱,营兵制。”
说到此处,朱常洛看向兵部尚书黄嘉善,问道:“大司马,关于营兵制度,你可否为我等简略介绍一下?”
黄嘉善起身作揖道:“臣遵旨。”
朱常洛压了压手,示意他坐下说,同时开口道:“未央宫中不行跪礼,议事桌上不必起身。”
黄嘉善闻言,心中流过一道暖意,“谢陛下。”
众人闻言,皆若有所思。
黄嘉善道谢后便坐了回去,而后开口道:
“所谓营兵,便是由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统属,直属兵部。”
“其编制,大体是五十人为队,五百人为司,千人为哨,三千人为营。”
“营兵的主要来源是募兵,兵无户籍的规定,服役期限不长,一般不终身服役,多战时创设,事毕汰兵撤营,但在重要的军镇则常备戍守。”
“兵一般不世袭,但由卫所军转为兵者例外,这一类兵,称为‘军兵’,汰兵撤营后,军兵可返回卫所。”
“……”
“所谓‘兵御敌而军坐守,兵重军轻,军借卫于兵,壮军乃复充兵’,便是如此。”
黄嘉善侃侃而谈的介绍了两刻钟,详细的说完了营兵制,又借机引出了卫所制、镇戍制,以及军、兵、军兵,三者的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