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女配觉醒文(三)(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快穿之改写命运》最新章节。

小公主板起脸,拍掉已经趴到身上的奶团子让他在自己身旁坐好,才学着老嬷嬷的样子说:“阿弟,皇子皇女如何开蒙,是祖宗定下来的规矩,礼不可废。你应该勤勉读书,才是作为皇子的本分,不可好逸恶劳、骄奢淫逸。你第一日上课就中途逃课,难道你以后要当一个昏君吗?”

“可是皇姐,绪儿才三岁呀,绪儿不想上学,上学困困~”相比起姐姐在三岁的时候小奶音已经很标准,当弟弟的从小就娇气,抓周时抓了母亲衣襟上的宝石盘扣,三岁了说话还是黏黏糊糊的,和姐姐一本正经的小奶音非常不一样,一句话里头要打三个转,像个还在吃奶的小娃娃。

钱宓也有商有量,拿了糕点来哄弟弟好好上学。

钱绪记得,原主虽然乖乖听了姐姐的话,但是却并不喜欢治国之道,他喜欢吟诗作词、书画舞乐,喜欢鲜衣美食、梨园鼓吹,在上书房的不快和姐弟俩的长大渐渐磨掉了他对姐姐的亲近,日渐沉迷于吃喝玩乐,还会和富贵闲人一样做胭脂,自己设计首饰,直到后来被姐姐软禁后,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年仅三十岁就在监禁中去世。

因此他表面答应,心里却有了别的想法。

在长姐这边坐了一会,拿着一块软糕慢慢啃了大半,就见有时不时有人来回话,凤鸣宫里皇后留下的几位女官与六局一司的女史都时常出入东侧殿,多半是一些后宫妃嫔间无法决断的小事,还有宫人间的争斗需要告知嬷嬷和大公主,钱绪只憨吃憨玩,对此一无所知。

其实本朝大多数公主都是没有接触过宫务的,她们大多数由母亲所教导,长到五六岁后如果皇帝记起,就会让她们学习贵女需要学习的知识,皇家公主生来富贵,所学与勋贵大臣家里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日后公主出降,不仅有自己的公主府还不必跪拜婆家人,日子比大多数贵女过得舒心。

所以原主记忆中认为的女子生来轻松,皇子课业恼人并没有错,但是同样皇女这辈子也不过是吉祥物,难以参与政治,皇子却大有可为,乃至为人君者,爱民勤政,这一生功业青史留名,不像公主可能连封号都不会留下,没有墓志铭、没有在史书中记载的公主就像一阵青烟消散在历史长河中,皇帝的女儿也不过是一个模糊的身影。

但是钱宓从母亲去世后就跟着老嬷嬷一起管理宫务,她年纪虽小,还不能弹压住妃嫔,但是一点都不比上书房轻松。

晚膳的时候,明德帝知道一双儿女都在这边,就令人在凤鸣宫东侧殿摆膳,一家人一起用饭。

相比起明德帝这边添上的山珍海味,两个孩子的饭菜虽然也是珍馐美食,但是主食的个头都偏小,精致的几样点心都是可以一口一个的分量,而且饭菜口味偏清淡,有银苗菜,还有清汤官燕这样看起来朴素的菜肴,少有味重的菜,也没有吃起来比较柔韧或是需要吐骨头的菜。

不过一起吃饭的时候,钱绪就很喜欢盯着父皇那边的菜肴,抬起一张圆嘟嘟的小脸眼巴巴地看着,父女俩个都没忍住,明德帝就让布膳的太监给他夹了一小块的鲥鱼,怕他吃了那些味重的烧肉炖肉、加了椒末仔姜的炒菜会不舒服。

相比之下,钱宓就要克制许多,小公主脸上稚气未脱,还有些娇憨模样,但是已经开始学着端庄稳重,比起弟弟在习以为常的仪态之外还有些童真的小动作,她就很规矩,点菜时只略点一点,悄咪咪指了父皇那边的菜,也都是些小儿能吃的菜肴,没有露出馋相,只是眼睛亮晶晶的。

晚膳后,明德帝就开始考校小儿子。

钱绪从小就娇气,在父皇膝盖上又是撒娇又是闹腾,告状说夫子一上午就要他背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一段,不仅要倒背如流,还要他认得所有字、抄上十遍默写十遍。

他奶声奶气给父皇绘声绘色地讲了自己上午的所作所为,反抗太傅,最后玩困了就回来睡午觉(原主干的)。

当然,对着太傅根本没说明学习进度,但是他已经会背啦~只不过认字认得不多,只认识“人之初,性本善”,这自然是原主的进度,钱绪也觉得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实在太重且太枯燥,这位太傅不是一个好老师,所以原主没有告诉父皇的事情,他都一五一十的讲了。

三岁的小朋友当然不会告家长,但是芯子不是三岁呀!

明德帝年轻的时候,确实不像后来那样老迈无力,了解到太傅的授课情况后,也承认确实是有些问题的。

但是他可没有放过小儿子,伸手把小家伙捞起来,就要过问他大闹上书房、捉弄先生还逃课的事情。

父女俩齐心协力把这只娇气的奶团子修理了一通,看他嘟起小嘴,小珍珠要掉不掉,才哄着他,劝他好好读书,勤勉上进,明德帝还允诺说之后先让夫子试课,若是讲得好,可不能再逃课了。

彩衣娱亲的钱绪眨巴眨巴水灵灵的大眼睛,面上自然还是撒娇卖痴,问为什么姐姐不和他一起上课。

明德帝的回答自然和女儿不同,这位帝王认为,女儿家身处后宅后宫,自然和男儿不同,男儿志在天下,自然和身在后方的女儿不同。

钱绪鼓起腮帮子,像只气鼓鼓地小青蛙:“皇姐超厉害哒!比绪儿厉害很多很多,就像父皇一样~”

不同于进退有度的钱宓,他娇气又任性,自然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但是几百几千年的礼法,自然不是他说几句话就能动摇的,即使是太祖那时,太祖与皇后伉俪情深,千娇百宠的几个嫡出女儿和晚年所得的一个小女儿也没有去上书房读书的,顶多在后宫里找一处闲置宫室,由学识渊博的尚宫女官来授课,上书房可不止有皇子,还有皇子的伴读们呢,只是钱绪现在太小,才没有同龄的玩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