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夜泊秦淮(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即亡国,什么?我是慕容冲》最新章节。

谢安凝视着书笺上那行笔力遒劲的诗句,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抚掌而笑,笑意从眼角的细纹漫开,带着几分通透与赞许。

谢安目光落回慕容冲身上,语气温润却掷地有声:

“昔年楚庄王问‘大鸟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今日见此句,方知‘大鹏’二字,非虚言也。”

他顿了顿,指尖轻叩案几,声音里添了几分沉厚:“

汝年少从鬼谷,习经纬之术;邺城秋狩,箭落惊鸿,显勇武之姿;文会一诗,驰誉京华,见锦绣之心;今淮南一策,围歼十万秦师,展经天纬地之才。二十载光阴,步步皆是惊雷,如今加冠成人,这‘扶摇直上’四字,恰是写照。”

谢安似乎是出于对后辈的欣赏不由劝慰两句:“以天下之人心为之天下!”

慕容冲闻言,起身长揖:“安石公之言,冲当铭记。”

“哈哈,常闻冲诗文满名天下,今日何故做此残句,还不快快到来!”这是吴郡陆氏的陆纳。

慕容冲当即挥毫泼墨写下完整诗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众宾客在傍晚散尽,慕容冲则是带着祝卿、苓落、苏蕙、慕容萧、慕容瑾及妻柳五儿、慕容玥等年轻小辈。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句诗被慕容冲写了出来作为秦淮河的宣传语,一时间因这句话夜游秦淮河的画舫多了起来。

当然了只有这一句话,因为下句并不适合当前环境。

暮色四合,秦淮河的灯火便次第亮了起来。

秦淮河商业区建立后围绕秦淮河两岸便延迟了宵禁,当然建康城中只有这里显得不一样。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慕容冲立在楼船船头,望着两岸渐次晕开的灯火,轻声念出这句诗。晚风拂过,带起他新换上的锦袍衣角,加冠后的眉宇间,褪去了最后一丝少年的青涩,添了几分沉稳英气。

祝卿走到他身侧,月光洒在她素净的面容上,眸子里映着河灯碎影:“这句诗如今在秦淮两岸都传开了,多少画舫都学着题在船舷上呢。” 她今日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襦裙,外罩一件浅碧色的纱衣,正是她常穿的素雅样式,却难掩那份清丽脱俗。

苓落捧着一件披风过来,细心地为慕容冲披上:“夜里风凉,仔细着凉。” 她的声音依旧轻柔,目光落在河面上那些穿梭的画舫上,带着几分好奇与新鲜。

这是她第一次见这般繁华的夜景,秦岭的月夜是寂静的,而这里的月夜,却像打翻了的星子,热闹得让人心里发暖。

苏蕙凭栏而立,指尖轻捻着腰间的玉佩,望着远处画舫上传来的袅袅歌声,若有所思。她今日穿了件藕荷色的襦裙,裙摆绣着暗纹的兰草,与她 “幽兰吐芳” 的气质相得益彰。

慕容玥拉着阮紫姝的手,蹦蹦跳跳地从船舱里跑出来,两人都穿着鲜亮的衣裙,一个鹅黄,一个淡紫,像两朵盛开的花。

慕容萧与慕容瑾夫妇也走了出来,柳五儿初见这般繁华,略有些拘谨地站在慕容瑾身侧,目光却被两岸的风光牢牢吸引。

慕容萧常年投身军营如今却是笑道:“早听闻秦淮繁华更胜从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两岸酒肆楼阁里,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歌妓们的浅唱低吟顺着水流飘来,带着江南特有的柔婉。画舫与楼船交错而过,舱中仕女的笑语、文人的高谈、骰子的清脆声,交织成一幅鲜活的秦淮夜景。

“快看!” 阮紫姝忽然指着前方,只见七八艘小巧的花船正朝他们这艘楼船聚拢而来,每艘船上都立着一位身着华服的歌妓,或抱琵琶,或执玉笛,或捧笙箫,远远望去,宛如水中仙子。

秦淮河两岸如今兴起了不少风花雪月之地,如今两岸阁楼上门窗大开,也都坐着一位歌妓手捧琵琶。

画舫上丝竹渐起,先是一支琵琶轻挑,如珠落玉盘,紧接着笛音婉转加入,箫声低回相和,最后竟有数十处阁楼同时响起弦歌,汇作一片清越的声浪,顺着水流漫开。

慕容冲立于船头,月辉落在他新束起的发间,玄色锦袍被晚风拂得猎猎作响。

加冠后的他褪去了少年时的清俊,眉宇间多了几分沉凝的英气,鼻梁高挺如刀削,唇线分明,一双眸子在灯火与月色间流转,既有北地男儿的凌厉,又藏着江南水土养出的温润,竟让两岸阁楼里偷看的仕女们都红了脸,手里的团扇遮了半张脸,眼波却直勾勾地黏在他身上。

最前头那艘花船上,一位红衣歌妓抱着琵琶起身,朱唇轻启,声音清亮如黄莺出谷:“恭贺慕容郎君生辰 ——”

话音未落,两岸歌妓竟齐齐福身,脆生生的 “恭贺郎君” 如潮般涌来。

她们中有的梳着双环髻,有的挽着堕马髻,或执团扇,或捧玉盏,眼波流转间尽是江南女儿的柔媚,却又带着几分风月场里练出的大胆,直把慕容萧看得咋舌,慕容瑾夫妇低头浅笑,连沉稳的柳五儿都忍不住偷偷抬眼,飞快瞥了慕容冲一眼。

祝卿伸手将被风吹乱的鬓发别到耳后,笑道:“郎君如今可是秦淮风月里的‘头牌’了。” 苓落挨着她站着,闻言抿唇轻笑,苏蕙则望着那些歌妓,眸子里闪过一丝好奇 —— 她久居关中,从未见过这般鲜活热烈的场面。

忽然,所有丝竹一歇,万籁俱寂间,那红衣歌妓轻拨琵琶,起了个清丽的调子,紧接着,两岸数十位歌妓竟同声唱起一首新调,声浪浩浩荡荡,盖过了流水声:

“大鹏举翼破云来,秦淮月照少年才。

金冠初加风华茂,一箭曾惊邺苑槐。

策定淮南十万破,笔落京华千古传。

今宵共祝长生乐,扶摇直上九重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