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转运衙门的权力(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铸山河,大明瀛帝日记》最新章节。

放下书信,一时间,朱常瀛陷入沉思。

这是济州大本营送来的第六封书信了。

入辽路线一改再改,进兵时间一推再推,数万大军集结大静,每日都是海量开销。

“国兴,那杨镐还没有定下来如何攻打建州么?”

“没有,但以朝廷所备粮草推算,最迟也拖不过明年三月。殿下,我们也是时候做出决断了。”

济州大本营着急没有错,大军早一日进入辽东便多一分好处。探查敌军虚实,适应环境气候,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对敌策略......

朱常瀛也急。

但几万瀛州大军公然开进辽东,怕不是朝廷要优先剿灭瀛州叛逆了。

即便转运使这个差事可以瞒天过海,但兵力也必须分散分批安置。

在辽东沿海兴建码头港口,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在这个消息闭塞,传递信息极为困难的时代,几万大军分散十几个据点而不被人注意,并非难事。

毕竟瀛州军同属大明军,各卫所不会吃饱了撑的派人去监视瀛州军一举一动。

但朱老七仍旧不满意,偷偷摸摸见不得光,临战又要有能力对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个微操的难度太大了。

“好,便依着先前决议,大静人马一分为二,主力移防营口,山地步兵团移防皮岛。”

“所有军事调动要于十一月底之前完成,同时,大本营也要移驻营口。”

“告诉叶燕山,分散转运,驻防期间要注意隐蔽,莫给我找麻烦。”

辽东军的进兵路线虽然还没有确定,但瀛州军的进兵路线,在经数次更改之后最终还是定了下来。

东路军为主,走西辽河,转大粱河,入辽阳,再转大粱河,兵抵鸦鹘关。

鸦鹘关,已为建州占据,向东北八十里,即为建州统治中心赫图阿拉。

此路,地势平坦,水陆并进,可极大减轻瀛州军辎重运输压力。

西路军为辅,以山地作战为主,走鸭绿江,袭取长城关外宽甸六堡,伺机兵进建州腹地。

此路,群山叠嶂,山势绵延,以袭扰为主。

战端起,建州青壮必然集结赫图阿拉,那些偏远村寨便是西路军的目标,走一路平一路,妇孺一并打包送走,清乡!

军令很快草拟好,朱常瀛看过,签字落印,交给谭国兴。

转过头,朱常瀛看向姚定邦。

“你准备一下,随下一批运输船赶去营口,协助曹化淳筹备辽东漕运。”

“这份公文你拿着,由曹化淳出面与杨镐商议。无论如何,辽阳转运分署一定要于十一月底之前运转起来。”

朱常瀛这个转运使,非但负责海运,同时也负责辽东河运。

辽东河运几乎没有,相当于从零开始。

拿到任命状之后,朱常瀛便写了一份加急文书给曹化淳。命他由暗转明,筹建辽东漕运。

河运船只,转运衙门要多少有多少,唯缺少人手。

这却正好,沿河设置转运站,以护漕名义暗中遣兵,这又方便了许多。

忙忙碌碌又过了几日,时间临近八月底。

四艘运兵船,两艘物资船相继发出。

与此同时,张家湾第二批库粮抵达。

这一次的库粮可以直接拿去粮店售卖了,品质上乘,数量足额,甚至略有富余。

张家湾守备太监派了两个干儿子亲自押运,到了津门便跪在王府别院门前请罪,且还送上了一份厚礼。

礼物收了送去转运衙门入公账,杨家春出面接见两人,警告一番,此事也就作罢。

那个倒霉千户杜庞也终于重获自由。经此一事,相信他学会了很多。

然而这也仅仅只是开始,积弊成俗,津门注定麻烦不断。

八月二十九日,又一批物资运至。

这批物资来自京师,武器盔甲、火器火药,过冬棉服等无所不包。

物资来源分三处,内廷兵仗局,工部军器局,兵部盔甲厂。

一名厂监带队,数名贴厂佥书随行,京营护军三百人,苦力超过六百人。

卢姓厂监刚刚下船,一小阉宦便神色慌张的上前拜见。

“爹,您可是来了。”

卢厂监面泛疲惫,神情不悦。

“来宝,转运衙门的人呢,怎的不见?你这差事怎么办的!”

来宝凑近,趴在卢厂监耳边耳语一番。

卢厂监深吸一口气,愣在当场。

“这...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规矩了?”

“谁说不是呢,往常咱们去了哪里都有孝敬,就这也要看咱的眼色,哪敢挑三拣四的。”

“先前来的人就这么怂包,任人摆布了?”

“瀛王殿下亲自坐镇,还有几个京里来的文嘴子,谁的情面也不给。有个山东布政来的通判不服,试图将运来的布匹烧了,湮灭证据。结果事情败露,被...被殿下军法,如今人皮还挂在货场上呢。”

“眼下来的人只有一条路,按瀛王殿下的规矩办,然后签份承诺书,限定期限将缺额补足。”

“这样做,瀛王殿下就不治罪。否则,便一封题本告到万岁爷那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干爹,小的说句不该说的,瀛王殿下是有了大病,要自绝于天下啊。”

闻言,卢厂监大惊失色。

“剥皮实草?咱家为万岁爷办了几十年的差,遇到这种事还是头一遭。”

卢厂监凝眉思索片刻,面泛愤恨,“这般规矩,咱怎的在京一点也不知呢,这是有人要害咱?”

来宝点头,“小的听说规矩早就有的,瀛王殿下离京前交给的内阁。”

“好啊,这群狗官要看咱家的笑话!”卢厂监来回走了几圈,问道,“来宝,那你说现在怎的办?”

“干爹可识得瀛王府杨承奉?当下此人全权负责抽验,如果能走通他的关系,咱们或许能躲过劫难。”

卢厂监回忆一番,摇了摇头,“不认识。”

闻言,来宝不禁垂头丧气,好如死了亲娘。

“干爹,咱们运送的军器咱们自己心中有数。而且,这些玩意还没办法当场返工,要补足,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凑齐的。一个不小心,咱爷们怕是没命回京了。”

“来宝,找个安静的地方说话。”

来宝早来了几日,便连住处也是准备好了的。

提起住处,来宝又是一把辛酸泪。

大明九边,不论运输军需去了哪里,他也是如祖宗般被人供着,吃喝玩乐,临走时腰包满满。可到了津门之后,身份倒置,什么待遇也没有还要遭人白眼。

进了客栈,来宝又将这几日所见所闻讲述给卢厂监。

卢厂监捧着一寸厚的文书,表情陷入呆滞。

《军需质量检验标准与流程》

这特么什么玩意,怎么写的这般详细?能写出这玩意的狗东西,简直畜生不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