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上市反响(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1986:我的科幻时代》最新章节。
韩颂喝了一口热水暖身,继续阅读。
从主角加入车队,到护送关键物资,再到经历的风险等等,韩颂几乎一动不动捧着杂志刊。
就连晚上的自习课,他都带着杂志去看。
一直到八点半左右,韩松才恋恋不舍抬起脑袋,终于将《流浪地球》看完了!
早就盯着他手中杂志的舍友,低声向他要了杂志。
旁边还有同学问他:“看啥小说那么入迷,在自习课上也看?”
韩颂将杂志递给舍友,回答同学后继续回味小说的内容。
他很喜欢《流浪地球》中体现的集体主义。
他在图书馆看了不少国外作品,其涉及到末日主题时,更多呈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
而小说中“全人类抽签进入地下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的叙事,充分说明了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还有联合政府隐瞒“火种计划”的剧情,和报纸上常谈到的“知情权”与“社会稳定”等似乎如出一辙。
还有许多,包括主角刘启从叛逆到担起责任的成长刻画,似乎与当下的迷茫与觉醒相符合。
韩颂认为,《流浪地球》无论是故事性,还是人文性,都非常出色,是华夏科幻难得的一部科幻小说。
不愧是他喜欢的陆奇作品!
他转头向刚才问他的同学小声推荐:“这期《科学文艺》上有一部中篇小说《流浪地球》,非常值得一看!”
等晚上回到宿舍,看了一大半的舍友迫不及待与其交流:
“老韩,我怎么感觉行星发动机似乎真的可以推动地球啊。”
韩颂笑着回答:“这就是硬核科幻的魅力。你看书中有很多不明所以的科学名词,什么洛希极限、引力弹弓等,给读者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这就是对基础科学的尊重。”
“科幻不必完全写实,但严谨的“科学审美”和“科学逻辑”让读者更信服。”
舍友点点头,又问:“那你说未来的AI到底靠不靠谱?关键时候是否还得靠人类?”
舍友说的就是刘启关闭AI,手动开车的情节。
韩颂摇摇头:“我也不知道。虽然早就有人提出AI三大定律,毕竟谁都没有经历过,谁又能保证人类比AI更聪明?能控制得住AI?”
说完,他失笑说:“我倒是对小说中写的未来时代很感兴趣。”
这个话题让舍友也兴奋起来:“未来的生活太现代化了。随时随地可以用电脑,一个手机就能处理所有事情,还能和家里人通视频电话,太方便了。”
“你说,到了那个时代,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大同时代?”
韩颂:“不知道,但一定是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可惜遇到末日。”
其他舍友没看过,见两人讨论得热烈,也加入进来。
“未来要真是电脑时代、网络时代、还有手机时代,那你们说我们现在学的专业岂不是要被淘汰?”
一人反驳:“到时候你都退休了,还怕淘汰?”
“老韩,里面还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未来高科技?”
韩颂想了想说:“无人机。主角外出被加入任务后,放飞了一台核动力无人机,居然可以在超低温、大风的环境下工作,实在让我羡慕。”
“无人机是啥?”
韩颂做了解释,有人说:“小型化的飞机都能成为个人工具,我连一个飞机模型都还没拥有。”
陆奇特意加入无人机的情节,都能可控核动力了,无人机技术岂不是更加智能?或者说仿真生物飞行设备!
无人机并不影响原来的剧情,无人机出场不久,就被地面的人破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