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2章 度德而处,戮力同心(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诡三国》最新章节。

夜色如墨,浓重得化不开,将刘备暂居的小院深深浸染其中。

江南的秋寒与北地的凛冽截然不同,它没有呼啸的北风,也没有刺骨的干冷,而是一种无声无息、湿漉漉的沁入,缠绕在人的关节骨缝之间,带来一种缠绵而顽固的寒意。

白日里吴侯府议事厅中那场看似团结、实则各怀鬼胎的会议余波,似乎仍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低沉地回荡,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粘稠和冰寒,萦绕在刘备三人周边,似乎还在想要钻进三人的骨缝里面。

小厅之中,一盏孤零零的油灯,豆大的火苗顽强地跳跃着,投射出昏黄而不稳定的光线,勉强照亮了围坐在一张普通木桌旁的三个人影。

三人围坐。

中间摆放着一个炭盆。

炭盆里的火不算旺,几块木炭泛着暗红色的光,映照得三人脸庞明明暗暗,更添了几分凝重。

炭盆上吊着一壶酒,桌上也摆着些干肉干果,只不过没有任何人对其有兴趣,即便是张飞,在当下也失去了饮酒的念头……

刘备已褪去了白日里在孙权面前那副悲愤激昂,忠肝义胆的臣子面具。

在最为亲近的兄弟面前,刘备毫不掩饰的露出了疲惫的神色,以及在如今局势当中的苦苦挣扎。他搓了搓感觉有些僵硬的手指,左右看了看自家的结义兄弟。

只有在这完全私密的空间里,面对关张二人,他才能暂时卸下所有心防,但也正因如此,那份源于现实抉择的巨大沉重才愈发真切地压在他的心头。

『二弟,三弟,』刘备终于开口,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今日之事,你们也都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了。孙氏……此番手段,逼着我们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表态……已无转圜余地了。』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种厌恶。

这是他对自己身陷棋局,被人强行推着走的厌恶。

如果没有意识到,那就罢了,毕竟浑浑噩噩过一生,也可以说是一种『幸福』。

但是一旦意识到自己身处棋局,然后被人操纵,心头多多少少会涌动一种无力,厌恶,甚至想要反抗的感觉来。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闻言猛地一拍大腿,铜铃般的眼睛里燃烧着不加掩饰的怒火,瓮声瓮气地说道,『大哥!!!俺早就看那满脸花的孙子不爽利!尽是些鬼蜮伎俩,弯弯绕绕的算计!一肚子的坏下水!还有那长安的家伙,哼!也不是个什么好鸟!当初在川蜀,要不是……』

他话说到一半,似乎猛地意识到提及川蜀之中的旧败颇为不妥,恐触及大哥痛处,便硬生生刹住,将后续的话语吞了回去,然后呼哧呼哧地喘了喘粗气,虬髯因愤怒而微微颤动,双眼圆瞪,里面满是愤懑与不耐,『咳……要俺老张说,管他什么天子在谁手里,什么狗屁檄文!都是幌子!谁挡着大哥的路,谁让大哥不痛快,俺就捅他一万个透明窟窿!打他娘的便是!抢地盘,拉队伍,招兵买马,咱兄弟三人从北到南,什么阵仗没见过,啥时候怕过!!』

张飞的思维,依旧是简单直接,粗暴如烈火。

充满了武者解决问题的最原始的逻辑。

谁的拳头大,谁的道理就大。

不服的话,再来打一场。

在张飞的眼中,是非曲直往往很简单,敌人的敌人未必是朋友,但凡是让大哥刘备陷入困境、感到不爽的,肯定就是敌人。

他对斐潜的恶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过去争夺川蜀失利,被迫退到了交趾的战败耻辱。

反过来,如果张飞是胜利的一方,张飞反而会觉得斐潜是一个了不起的对手了……

至于那檄文内容具体是什么,究竟意味着什么,反而在其次。

张飞真的不太在乎。

什么天下,什么天子,都比不上他大哥重要。

刘备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伸手拍了拍张飞的肩膀。也没有出言斥责张飞的鲁莽与将问题过于简单化。

他知道这就是三弟的本性。

兄弟之间,就是如此简单直接不多掩饰。

刘备将目光转向关羽,『云长……此事,你怎么看?』

刘备知道关羽的思虑,通常更为周详一些,虽然有时不免因过于持重而显得迟疑。

关羽一直微阖着丹凤眼,右手习惯性地捞着长髯,仿佛指尖的触感能帮助他梳理纷乱如麻的思绪。

再乱,也不能乱了胡须造型……

关羽喜欢读春秋,他是真的想要学习知识,甚至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近视眼。

但很遗憾的是,关羽在小的时候,没有读书的条件,也没能培养出好的读书习惯,等到年岁大了再回头想要读书,一是难以静下心来,二是效率也不高。

就像是为什么后世会一再强调不要让小孩长时间的看电视电脑手机,因为这些东西是大量视觉上的冲击,会让大脑形成阙值,等再回头去看简单的,枯燥的,不太有什么吸引力的纸张文字等,就一点都看不下去了……

关羽自然是没有手机,他也不看短视频,读书慢的原因是这个年代知识门槛极高,而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他已经错过了,因此读起春秋来,颇为不易。

正是因为如此,关羽对于斐潜发布的檄文,倒是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他沉吟了片刻,仿佛在斟酌最恰当的措辞,『大哥,三弟。今日之事,孙氏子虽多为私心,欲借我之力以抗于北,巩固其权位……』

关羽沉浸在自己的思虑中,缓缓的说道,『骠骑之《告天下士民书》……某也细细览阅……』

说到『细细览阅』之时,关羽不由得稍微停顿了一下。

像他这样,年幼没有什么好条件,只有在成年之后才东拼西凑的学一点知识的将领而言,想要『览阅』某些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比那些从小成长在某些家族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启蒙教育的士族子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去理解那些文绉绉的字句和深藏的含义。

显然,他极力去做了,并且努力读懂了,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其内容……』关羽斟酌着用词,『均田亩,废察举、兴考功,倡实学,重匠技……呼,如此种种……简直是……确可谓石破天惊,前所未有。』

关羽的眉头越皱越紧,在眉间形成了深厚的川字纹路,显示出其内心的复杂思量,『若……若仅从其策政本身而言……或真能……涤荡沉疴,破除积弊,开一番前所未有之新气象。或许……于天下绝大多数这些终年劳作,却不得温饱的黎民黔首而言,并非坏事,甚至……嗯,甚好。』

这番话,竟隐隐透出关羽对于檄文内容本身及其背后理想的部分一丝认可。

这与他在历史上传统『忠义』符号似乎有些矛盾,却正体现了关羽好读《春秋》,喜好思考所带来的独立判断力。

关羽不是神,他依旧是个人。

有欲望,想要美妇的人。

面对财富和权柄,依旧懂得克制的人。

他是人,才值得敬佩,因为克服自身的欲望,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二哥!!』张飞瞪圆眼,『你怎还给那斐贼说好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