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事在人为,可疑人员(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晋末:从代晋开始》最新章节。

北府军的建立有很大特殊性。

二十三年前,为抵御已一统北方的前秦,朝廷才命谢玄主导,招募京口等地流民、兵众,建立的北府军。

刘牢之、孙无终等人便是那时加入。

谢琰清楚的知道。

要想组建独立军队,必须朝廷允许,不然就是乱臣贼子,与孙恩无异!

现在北边的拓跋珪、姚兴、慕容盛等人这些年打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忌南边。

大晋现在并无灭国威胁。

不管是司马元显,还是刘牢之,亦或是桓玄,甚至各世家大族,绝对不会同意,第二个类似北府军的独立军事力量出现。

一个北府军,已经是各方能容忍的极限。

“为何不能?孙恩祸乱三吴,各地流民甚多,您可在各州郡县,广招乡勇、流民,挂于军中名下,日夜训练。这部分人,由我谢氏亲信掌控。”

“而后,将孙恩逼至丹徒附近,大胜刘牢之,我们再去救援,赶走孙恩。顺势陈情贼寇势众,如跗骨之蛆,提出组建南府军抵御。”

“若司马元显等人同意,一切皆好,南府军名正言顺。”

“即便不同意,甚至朝廷忌惮您。”

“介时您携击退贼寇之功,又有亲信兵众,司马元显不敢轻易夺您军权。”

“我们便在三吴继续壮大自身,招募流民,元显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时间一长,您不是北府,胜似北府!”

谢肇、谢峻听得目瞪口呆。

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三弟居然如此胆大妄为。

借讨贼之名,招流民训练,由谢氏亲信掌控。

这他娘的是借鸡下蛋,养私兵啊!

后面还要驱赶贼寇去丹徒...

这...这...

两兄弟已经不知道如何评价了,狗胆包天都是夸奖他。

“走祖逖、郗鉴的路子?”

谢琰沉声问道。

谢混含笑,颔首以对。

不过,祖逖是为了收服失地,才招流民组成北伐军团。

郗鉴作为流民帅,也曾帮朝廷抗击王敦,进入中枢后,还调解王、庾关系,维护东晋统治。

而他。

可不是为了北伐。

也不是要帮朝廷抗击桓玄。

“如何保证孙恩会去袭击丹徒?”

“又如何保证刘牢之会败?”

“甚至我们赶去后,一定能战而胜之?”

谢琰一连三问抛出,明显很是意动,也将谢混的话听了进去。

忠君?

晋朝根子上,就不存在这个词。

于这个时代的士族子弟而言,家族兴盛,放在首位。

其他的,都往后稍稍。

谢肇、谢峻满脸惊骇。

父亲居然没有驳斥三弟,甚至还在跟他讨论。

这可是欺君罔上之罪!

“父亲,这些我都不能保证。但有一句话,相信您一定听过。”

“什么话?”

“事在人为!”

...

翌日。

谢肇一早便走了,是被谢琰赶回京师的。

用谢琰的话讲,早一日回去,就早一日做官,也能早一日为谢氏做贡献。

但严格嘱咐他,千万不能进司马元显的西府,只能在朝中选职。

考虑到孙恩隐患,谢混找到谢琰,说明自己的想法:“父亲,如今海上异动频繁,我欲带兵前往句章一探究竟,还请授予我长史一职,便宜行事。”

现在谢琰都督着八郡军事,军府长史可代为行使军权。

如今,广武将军桓宝、谘议参军刘宣之等人,分别镇守在句章、上虞。

职位低了,可压不住这些人。

谢琰自无不可,当即授予印信。

“要不我与你同去?亦或是你再多带两千人?”

谢琰有些不放心,担心谢混出什么意外,那句章临近海岸,要是贼寇来犯,必定首当其冲。

“不用,现带两千人足矣。况且桓将军杀敌英勇,孩儿很是佩服,我不会胡乱指挥。”

几个月前桓宝领前锋,直插孙恩叛军的场景,谢混还历历在目,确实令他比较欣赏,只可惜,这人出自桓氏。

未来,他是必定会与桓氏为敌的。

思及招兵、安抚士族等事宜,他又特意叮嘱谢琰:“父亲,当前最重要的是募集流民,以及颁布仁政,与当地士族打好关系,扶植亲信。”

谢琰昨日便想通了,自然不会反驳:“行了,为父稍后便着手安排。你去了句章,万事小心,事不可为就退回会稽。”

...

会稽到句章约两百里,途经上虞。

谢混领着蒯恩一行人,到上虞后,稍作修整,再婉拒了刘宣之的宴请,又直接奔赴句章。

此时。

临近句章海岛上。

“孙仙师,这是给您带的粟米。沿岸句章、上虞的万余信众,都盼望您杀回去。还有一些士族,也暗地里传信,说可以引路。您看?”

一名信徒将手中陶罐放下,眼神狂热。

孙恩虚眯着瞄了一眼,见罐壁上有少许血迹,心中透亮,砸巴两下嘴,说道:“本仙师正有此打算。”

近月以来,他一直在安排岛上信徒准备船只、武器、攻城器械,既然岸上有人接应,正中下怀。

边上的卢循,听到有吃食,立即上前抓起罐子,伸手掏出几把粟米,仔细看了看。

检查确认没问题,这才扔进旁边沸水中。

徐道覆皱着眉,思索片刻后,给出提议:“灵秀,几月前那谢琰水陆夹击攻破我等,随后又派人,一直驻守在句章、上虞。不若我们暂避这两地,换个方向上岸?”

“避什么避,依我看,就在句章上岸。此前那句章太守,修筑渎垒,还不是照样被我们杀穿。”

正盯着水中粟米的卢循,抬头大声反驳。

之前在南湖水上,他被官军水军追着杀,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小命,自然想一雪前耻。

徐道覆也觉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询问信徒:“有无暗道可通句章城内?”

信徒回想了一会儿,摇摇头:“回徐仙师,并无暗道。不过您若有需要,可以挖!”

闻言,孙恩来了精神,当即命令:“道覆,你即刻去通知岛上的人,做好准备。”

随后一指那送粟米的信徒,对卢循吩咐:“你带着此人,先去句章城挖几条暗道,挖好后,再去联络沿岸信徒。”

“三日后,攻打句章!”

...

句章郡府。

广武将军桓宝翻看着最近的密报,这些都是探子在沿岸,打探到的军情。

讯息杂乱无比。

其中一条,引起他的特别关注——近日,句章刘氏、谭氏,上虞陈氏、萧氏、胡氏,疑暗中聚众。

“袁大人,这条密报,你怎么看?”

他将纸条递给吴郡太守袁崧。

因孙恩就在几十里外群岛上,前句章太守被杀后,无人敢来补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