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三路勤王(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二皇子面不改色:"父皇此言差矣。儿臣只是看不惯变法派胡作非为,有违祖制,才不得不采取行动。若父皇愿意废黜太子,立儿臣为储,并停止变法,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
"痴心妄想!"萧瑾厉声道,"朕的江山,绝不会传给你这样的逆子!"
二皇子脸色一沉:"那就别怪儿臣不孝了!郑和,拿下他们!"
数名锦衣卫立刻上前,将林焱三人团团围住。林焱和何忠拔剑在手,准备拼死保护萧瑾。
"二皇子,你可想清楚了。"林焱沉声道,"太子已率军入宫,唐山长也带人突入,你们已陷入重围。若现在放下武器,或许还能保住性命。"
"狂妄!"二皇子怒喝一声,"太子那些乌合之众,早已被我的人马击溃!你们别痴心妄想了,今日谁也救不了你们!"
林焱心中一沉,难道太子那边出了意外?但他没有露出丝毫慌乱,继续沉着应对:"二皇子,即使你今日得手,朝中忠臣也不会答应。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二皇子不为所动:"少在这里危言耸听!郑和,立刻拿下他们,然后押送父皇去太极殿,朕要当众宣布禅让!"
郑和领命,带人逼近林焱三人。就在此时,外面突然响起一阵激烈的打斗声,紧接着,一队人马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太子!
"父皇!"太子高呼一声,迅速冲到萧瑾身边。
二皇子见状,脸色大变:"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二弟,你的阴谋已经败露。"太子冷声道,"宫中大部分禁军已经投降,你的党羽也被一一拿下。现在,该是你伏法的时候了!"
二皇子不甘心地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确实已陷入绝境,便狠狠瞪了郑和一眼:"郑和,这都是你的无能!你说太子已被击败,结果却让他突入乾清宫,害我功败垂成!"
郑和也是面如土色,没想到局势转变如此之快。他颤抖着说:"殿下,微臣也是被误导了。太子军确实在正面遭遇阻击,但谁知道他们会从偏门突入?"
"够了!"萧瑾厉声道,"太子,立刻拿下这些叛逆!"
太子领命,上前拘捕二皇子和郑和。二皇子见大势已去,不再挣扎,但眼中仍充满怨毒之色。郑和则瘫软在地,已无反抗之力。
"父皇,您没事吧?"太子关切地问道。
萧瑾摇头:"朕无大碍,只是被囚禁多日,身体有些虚弱。太子,宫中局势如何?"
"大部分禁军已归顺,二皇子的党羽也大多被擒。唐山长正带人清剿残余叛军,相信很快就能平定宫变。"
萧瑾满意地点头,转向林焱:"林爱卿,这次多亏你们及时行动,才能挫败这场叛乱。朕欠你一条命啊!"
林焱躬身道:"臣不敢居功,这都是太子和何忠、唐山长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萧瑾环顾四周,正色道:"将二皇子和郑和押往天牢,严加看管。其余叛党一并拿下,不得有误!"
太子领命,派人押解二皇子和郑和。临走前,二皇子恶狠狠地盯着林焱:"林焱,这次是你赢了。但别以为这就结束了,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今日所作所为!"
林焱不为所动:"二皇子,你谋逆叛乱,罪无可恕。劝你好自为之,争取从轻发落。"
二皇子被带走后,萧瑾长舒一口气:"总算平定了这场叛乱。不过,恭王那边的威胁仍在,朕担心他会趁机兴兵犯境。"
林焱沉思片刻:"陛下,恭王与二皇子勾结已久,此次宫变必有他的参与。我建议立即派使者前往边关,将二皇子叛乱失败的消息传递给边军,以稳定军心。同时,加强边防,防止恭王趁乱入侵。"
"爱卿所言极是。"萧瑾点头,"太子,立刻派使者前往边关,传达朕的旨意:二皇子叛乱已平定,恭王为乱党,边军务必严加防范,不得有误!"
太子领命而去。萧瑾在林焱和何忠的护送下,离开乾清宫,前往太极殿,准备召见大臣,正式宣布平定叛乱。
途中,唐山长率领一队明理学院的师生前来觐见。他们衣衫不整,有些人还带着伤,显然经历了一场恶战。
"陛下万福!"唐山长率众人行礼,"微臣等奉林大人之命勤王救驾,如今见陛下安好,众人皆大欢喜!"
萧瑾亲切地扶起唐山长:"唐爱卿,你和师生们勇敢勤王,朕铭记于心。待叛乱平定后,朕会论功行赏,绝不亏待诸位忠臣!"
一行人来到太极殿,萧瑾立即命人召集朝中大臣。很快,殿内聚集了百余名大臣,有的是闻讯赶来,有的则是被太子军从家中请来。
萧瑾高坐龙椅,目光如炬地扫视群臣:"诸位爱卿,朕被二皇子和郑和囚禁数日,险些酿成大祸。幸亏太子、林爱卿等忠臣勤王救驾,才平定了这场叛乱。如今叛首已被拿下,朕要重申:变法乃国家大计,任何人不得阻挠!这次叛乱,绝不影响变法进程!"
群臣齐声应是,但林焱注意到,有些原本反对变法的大臣脸色不太自然,眼神闪烁,显然心中仍有顾虑。
"陛下,"林焱上前一步,"恕臣直言,此次叛乱虽已平定,但余毒未清。二皇子党羽众多,潜伏在朝中各处。臣建议彻查此案,将所有参与者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大理寺卿顾远也站出来支持:"微臣附议!此次叛乱性质恶劣,若不彻查到底,难保不会有下一次。请陛下准许大理寺全力配合锦衣卫,彻查叛乱案!"
"准!"萧瑾断然道,"何忠,你即刻带领锦衣卫,协同大理寺彻查此案,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何忠领命而去。萧瑾又转向林焱:"林爱卿,此次变法受阻,今后恐怕阻力更大。朕决定加速推进变法进程,不给守旧派任何喘息之机。尤其是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必须尽快落实。"
林焱欣然应允:"臣遵旨。不过,变法涉及方方面面,仅靠几个人难以全面推进。臣建议重组变法议事厅,吸纳更多忠于变法的人才参与,集思广益,确保变法顺利进行。"
"此议甚好!"萧瑾点头赞许,"朕即刻下旨,重组变法议事厅。以林爱卿为议长,唐山长为副议长,太子亲自督导,各部派员参与。每五日议事一次,加速推进变法进程!"
林焱躬身谢恩,心中却在思考着如何防范守旧派的反扑。此次叛乱虽已平定,但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变法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者的神经,他们不惜勾结外敌,发动政变,也要阻止变法进程。若不彻底肃清这些势力,变法依然步履维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当林焱思索对策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信使快步入殿,跪地禀报:"陛下,边关急报!恭王得知二皇子兵变失败后,亲率大军进犯雁门关!李乾将军请求增援!"
殿内群臣哗然,萧瑾脸色一沉:"果然不出所料!恭王与二皇子内外勾结,意图颠覆朝廷!"
林焱立刻分析道:"陛下,恭王此举意在趁朝廷内乱之际攻城略地。我们必须立即派兵增援边关,同时加快平定朝中叛乱,确保内部稳定。"
萧瑾当机立断:"传朕旨意,调集京畿周边三万精兵,火速北上增援雁门关!同时,派使者前往各地,传达朕已平安无事,二皇子叛乱已平定的消息,稳定人心!"
群臣齐声应是。萧瑾又对林焱说:"林爱卿,边关战事紧急,朕准备亲自督军,前往边关。你和太子留守京城,肃清朝廷内部叛党,确保后方稳定。"
"陛下!"林焱惊讶道,"边关战事凶险,恭王狡诈多端,陛下亲征恐有不测!"
萧瑾神色坚决:"朕意已决。这次叛乱让朕看清了朝中暗流汹涌,若不亲自出马,难平边患。朕会带何忠和一队锦衣卫随行,确保安全。你和太子务必守好京城,不可有失!"
见萧瑾去意已决,林焱不再多言,只能躬身应允:"臣遵旨。不过,请陛下务必小心,多带些可靠将领随行,确保安全。"
"放心,朕自有分寸。"萧瑾安慰道,随即转向群臣,"诸位爱卿,朕即日启程前往边关,太子和林爱卿留守京城。尔等务必全力配合,肃清叛党,推进变法,不得有误!"
群臣齐声应是。萧瑾宣布散朝,亲自前往武备库,检阅即将北上的军队。
林焱与太子商议留守事宜:"殿下,陛下北征在即,京城守备不可有失。微臣建议加强城防,严查进出人员,防止叛党余孽趁机生事。"
太子点头赞同:"林大人所言极是。我已命京营增派守军,加强巡逻。同时,锦衣卫也会继续搜捕叛党,确保京城安全。"
"还有一事,"林焱提醒道,"二皇子和郑和虽已被擒,但他们背后可能还有其他势力支持。尤其是一些世家大族,他们暗中反对变法已久,这次很可能与叛乱有牵连。我们必须彻查到底,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太子沉思片刻:"这需要谨慎行事。若牵连太广,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荡。不如这样,先从郑和和二皇子的亲信入手,查清他们的关系网,再逐步扩大范围,确保证据确凿,不冤枉一人。"
林焱赞许地点头:"殿下考虑周全。微臣会按此计划行事,不打草惊蛇,但也决不放过任何叛党!"
随后,林焱又与唐山长商议变法事宜:"叛乱虽平,但变法依然面临重重阻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加速推进各项改革,尤其是科举改革和吏治整顿,务必尽快见效,树立变法的威信。"
唐山长点头赞同:"正是如此。科举改革的方案已基本成型,可以在明年春试实施。至于吏治整顿,可借二皇子叛乱之机,清除一批腐败官员,为变法扫清障碍。"
林焱沉思片刻:"变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可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策略:先在几个关键领域取得成效,如科举、吏治、军制等,形成示范效应,再逐步推广至其他领域。"
唐山长赞许地点头:"林大人所言极是。变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当前最紧要的,是稳定朝局,确保陛下平安返京,变法大业才能继续推进。"
就在二人商议之际,一名锦衣卫匆匆赶来:"林大人,何大人有急报:在审讯二皇子和郑和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次政变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