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两面作战(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京城有变?恒王作乱?"萧瑾霍然站起,脸色阴沉如墨,"这是何人传来的消息?可有确凿证据?"
传令兵跪地回禀:"回陛下,此消息由京城锦衣卫密使带来,由何忠大人亲笔所书。信中言道,恒王借陛下北征之机,突然调集私兵入宫,囚禁太子,软禁后宫,并散布陛下已遇刺身亡的谣言,欲自立为帝!"
"好大的胆子!"萧瑾怒不可遏,一掌拍碎身前的案几,"果然如林爱卿所料,恒王就是这次叛乱的幕后黑手!"
林焱迅速分析形势:"陛下,恒王此举显然是与恭王内外勾结,一举夺取大权。如今边关突生变故,京城又起叛乱,我们腹背受敌,情势万分危急!"
程虎威忧心忡忡:"陛下,依末将之见,当务之急是先稳定边关局势,然后再回师勤王。若两边皆顾,恐首尾难顾。"
萧瑾踱步沉思,眼中闪烁着愤怒与决断:"京城有变,朕当亲自回京,平定叛乱!边关事务,就交给你和林爱卿共同处理。"
林焱却有不同看法:"陛下,恒王既然敢发动政变,必定做好了万全准备。若陛下贸然回京,极可能落入圈套。眼下北征大军就在我们手中,应先稳住边关,再图京城。"
"林大人所言有理。"程虎威赞同道,"据斥候回报,铁林王率部已经包围了恭王残部,恭王本人虽然逃脱,但已是孤家寡人。若我们能迅速与铁林王达成协议,稳定边关,再全力回师勤王,方为上策。"
萧瑾权衡再三,终于点头:"就依爱卿们之见。传朕旨意,迅速派使者与铁林王联络,若他真心归顺,朕可既往不咎,甚至论功行赏。同时,派遣最快的信使返回京城,告知何忠和唐山长,令他们暗中联络忠臣,保护太子,等待朕回师勤王!"
众人立即行动。林焱和程虎威亲自草拟信件,详述北征计划和应对之策。信使带着密信,连夜赶往京城。同时,一支精锐小队前往铁林王大营,传达萧瑾的旨意。
"林大人,我军可有把握平定边关?"萧瑾私下问道,眼中闪烁着担忧。
林焱沉声道:"陛下,恭王大势已去,无需太过忧心。关键是铁林王的态度。若他真心归顺,边关之事可迅速解决;若有二心,我们也必须尽快平定,以便回师勤王。无论如何,时间不等人。"
"爱卿说得对,时间就是生命。"萧瑾凝重地点头,"京中情势复杂,太子和变法派随时可能遭遇不测。我们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回京!"
次日晨,派往铁林王大营的使者回报:铁林王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并已将缴获的恭王密信作为投名状送来。这些密信明确证实了恭王与恒王、二皇子的勾结,计划谋反夺权。
"好!"萧瑾大喜,"这些证据足以坐实恒王的罪行!传朕旨意,命铁林王带军前来觐见,朕要亲自封赏!"
林焱却眉头紧锁:"陛下,此事仍需谨慎。铁林王来历不明,突然反叛恭王,又主动归顺朝廷,未免蹊跷。臣建议,见面地点选在开阔地带,并严加戒备,以防不测。"
萧瑾接受了这一建议。双方约定在榆关外十里的平原会面。林焱和程虎威精心布置防御,在周围埋伏了大量弓弩手,以防铁林王有诈。
约定之日,铁林王率领三千骑兵来到会面地点。他身材魁梧,面容坚毅,身穿一袭铁甲,英气勃发。在距离萧瑾百步外,铁林王下马跪拜:"北境铁林部落首领拓跋勇,叩见大周天子!"
萧瑾坐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林焱和程虎威分立两侧,戒备森严:"铁林王免礼。朕闻汝反叛恭王,归顺朝廷,甚为欣慰。说说看,为何突然改变立场?"
拓跋勇抬头,声音洪亮:"陛下明鉴,末将与恭王相交多年,本以为他是真心报国。谁知近日偶然得知,他竟与朝中恒王勾结,计划谋反。恭王私下曾说,待大业成功,必将铁林部落赐给其子为藩属。我铁林部落世代自由,岂能沦为他人附庸?故此反叛,投奔明主!"
"据说你拿到了恭王与恒王勾结的证据?"林焱直接问道。
拓跋勇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命亲信送上高台:"此乃恭王与恒王往来密信,以及谋反计划书。陛下一看便知真伪。"
林焱接过锦囊,取出信件仔细查看。片刻后,他向萧瑾点头确认:"陛下,字迹笔法确系恭王和恒王所书,内容也与我们掌握的情报吻合。这些确实是确凿证据。"
萧瑾面露喜色:"铁林王忠义可嘉!朕决定,封你为北境安抚使,统领铁林部落,世袭罔替。同时,赐黄金千两,良田万亩,以彰忠心!"
拓跋勇再拜谢恩:"多谢陛下隆恩!末将愿为大周效死!眼下恭王虽已溃败,但仍有部分死忠在北境盘踞。末将愿率铁林铁骑,为陛下扫清这些余孽!"
"甚好!"萧瑾欣然应允,"朕命你与程将军配合,彻底平定北境。完成后,立即回师,助朕勤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会面顺利结束,拓跋勇率部返回大营,准备与程虎威共同讨伐恭王残部。萧瑾与林焱回到榆关,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陛下,既然边关已有眉目,我们当速做准备,回师勤王。"林焱提议,"恒王叛乱,京城危急,每耽搁一日,忠臣们就多一分危险。"
萧瑾点头同意:"爱卿所言极是。朕已命程虎威和铁林王速战速决,预计三日内可平定边患。届时,我们立即挥师南下,直捣京城!"
"陛下,回师之路恐怕并不平坦。"林焱忧心忡忡,"恒王既然敢发动政变,必定在各处设下埋伏,预防陛下回京。我们需提前做好准备,避开可能的伏击。"
萧瑾沉思片刻:"爱卿有何良策?"
"兵分三路。"林焱胸有成竹,"一路明面上由陛下率领,走官道返京,吸引敌人注意;二路由程虎威率领精锐,暗中护卫,以防不测;三路由我带领一队轻骑,提前潜入京城,联络何忠和唐山长,里应外合,一举平定叛乱!"
"此计甚妙!"萧瑾赞许地点头,"就依爱卿所言。不过,你潜入京城危险重重,务必小心行事。"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林焱郑重承诺。
就在两人密议之际,又有紧急军报传来:铁林王率部出击,一举击溃恭王残部,但恭王本人再次逃脱,下落不明。同时,京城又传来消息,恒王已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安",并下令全国各地认可新朝。
"大胆逆贼!"萧瑾勃然大怒,"竟敢篡位称帝!朕定要亲手诛杀此獠,以正国纲!"
林焱安抚道:"陛下息怒。恒王此举反而坐实了谋反罪名,天下忠臣必不会认可。我们当加速回师,早日平定叛乱。"
萧瑾强压怒火,下令加速平定边患,准备回师。三日后,北境大致平定,萧瑾立即启程南下。按照计划,大军分成三路:萧瑾率领主力走官道,公开行军;程虎威率领五千精锐,暗中护卫;林焱则带领三百轻骑,取小路先行,准备潜入京城。
临行前,萧瑾郑重嘱咐林焱:"爱卿此去京城,凶险异常。务必小心行事,若遇险情,当以保全自身为先。待朕大军抵达,再行勤王之举。"
"臣遵旨。"林焱躬身应命,随后带领三百轻骑,连夜启程。
林焱选择的路线避开了官道和主要城镇,沿着山间小路快速前进。这支队伍全部由精锐组成,轻装简行,日行百里,远超常规行军速度。
途中,林焱派出斥候探路,发现果然有恒王部署的哨探在官道沿线监视。幸好他们走的是偏僻小路,得以避开这些眼线。但随着接近京城,敌人的哨探越来越密,行动也越来越困难。
距京城还有三百里时,林焱决定改变策略:将三百轻骑分成十组,各自取不同路线潜入京城。他自己则带领最精锐的三十人,走最危险但也最快的路线,直插京城。
"各位,"林焱对众人说道,"从此处分开后,大家各自为战,潜入京城。记住接头暗号:'风雨同舟',回应是'共济时艰'。一旦进城,立即前往明理学院与唐山长汇合,等待命令。"
众人领命,分头行动。林焱带领三十精锐,取道密林小路,向京城疾进。
行至一处山谷时,前方斥候突然回报:谷口有恒王兵马把守,约五十人,似乎在检查过往行人。
"避不开了。"林焱沉声道,"我们必须速战速决,打通这条路。"
他迅速制定计划:先派两名弓箭手解决放哨的敌兵,然后全队突袭,务求一击即溃,不给敌人示警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