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定鼎(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林焱策马飞奔,身后跟着五十名精锐。南门方向的喊杀声越来越清晰,硝烟弥漫,箭矢如雨。林焱登上一处高坡,俯瞰战局:南门外,恒王手下大将李成率领三千精兵猛攻城门;城墙上,岳成龙指挥将士奋力抵抗,但因兵力不足,情势危急。

"传令,分兵两路。"林焱果断下令,"一路随我直取李成,断其首级;一路从侧翼突袭,搅乱敌军阵型。"

亲兵领命而去。林焱拔出佩剑,高声道:"奉陛下圣谕,前来援助岳将军。随我杀敌,活捉叛将李成!"

精锐士兵齐声应和,士气高涨。林焱挥剑向前,率队从城内杀出,直取敌军侧翼。

战场上,岳成龙正在城墙上指挥防御。忽见城内杀出一支精锐,如同利剑刺入敌阵,不禁大喜:"林大人来了!全军出击,配合林大人夹击敌人!"

城墙上的将士闻言,纷纷勇猛出击。林焱亲率精锐直取敌军主将李成,势如破竹。

李成见状,面色大变:"这是什么人?攻势如此凌厉!"

随从答道:"是林焱!恒王曾下令捉拿的那个变法派重臣!"

"林焱?"李成眼中闪过一丝畏惧,"他不是被关在天牢了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将军,不好了!"又一名士兵惊慌来报,"恒王已死,北门失守,萧瑾大军已入城!"

李成如遭雷击,面色惨白:"什么?恒王已死?"

就在李成震惊之际,林焱已杀到近前,长剑直指其咽喉:"李将军,投降吧!恒王已伏诛,你再战下去只是徒增伤亡!"

李成看看四周,敌军如潮水般涌来,自己已陷入重围。他咬咬牙,抛下兵器:"我投降!但求你保全我部下性命!"

"只要放下武器,一律不杀。"林焱承诺道,随即命令手下将李成缚住。

李成被擒,叛军顿时军心涣散,纷纷投降。岳成龙率军上前接管,将降卒分批看押。

"林大人神机妙算,及时赶到,真是太好了!"岳成龙拱手称赞。

林焱还礼:"岳将军守城有功,才是大功一件。这李成可是恒王心腹爱将,他一降,叛军再无中坚力量。"

两人正说话间,何忠率锦衣卫赶到。见战斗已经结束,不禁笑道:"林大人手段果然高明,未等老夫赶到,就已平定叛军。"

"何指挥使过奖了。"林焱拱手,"此战多亏岳将军坚守,我不过是适时赶到而已。"

何忠点点头:"无论如何,叛乱已平。陛下命我来传旨,请林大人即刻回宫议事。"

林焱心中一动:"陛下有何要事?"

"陛下已回宫登基,正在召集文武重臣,商议朝局大计。"何忠解释道,"特别嘱咐务必请林大人参与。"

林焱领命,交代岳成龙安置降卒,自己则随何忠火速赶回皇宫。

皇宫金銮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严而紧张。萧瑾端坐龙椅,身着明黄龙袍,威严肃穆。

林焱走入殿内,向萧瑾行大礼:"臣林焱参见陛下,恭贺陛下凯旋!"

萧瑾面露微笑:"林卿免礼。南门战事如何?"

"已平定,叛将李成被擒,三千叛军全部投降。"林焱简要汇报。

"好!"萧瑾一拍龙椅扶手,"如此一来,恒王叛乱已彻底平息。诸位爱卿,朕今日召集大家,是要商议两件大事。"

群臣肃立,等待圣谕。

萧瑾沉声道:"第一,恒王谋逆已伏诛,其党羽如何处置?第二,变法大业因叛乱而中断,如今当如何继续推进?还请诸位爱卿各抒己见。"

礼部尚书张廷玉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恒王虽犯大逆不道之罪,但毕竟是皇室血脉。既已伏诛,其余党羽若非主谋,可从轻发落,以显陛下宽仁。"

户部尚书刘光祖随即出列:"臣附议。恒王党羽中,不少人是被胁迫从逆,若一味严惩,恐结怨太多。"

萧瑾点点头:"两位爱卿所言极是。朕也不欲大开杀戒。不过,总要分清主次。"

林焱见机出列:"陛下,臣有一策,或可平衡朝局。可将恒王党羽分为三等:主谋者,如大将军李成等,可流放边疆;从逆者,如被胁迫的官员,贬官三级;至于普通士兵,只要不是主动作恶,可释放回乡。"

萧瑾闻言,眼前一亮:"林卿此策甚善!既惩戒了叛逆,又不伤及无辜。就依此办理。何爱卿,你锦衣卫负责调查核实,务必公正处理。"

何忠拱手领命:"臣遵旨。必定秉公办理,不冤枉一人,不放过一人。"

"至于第二件事,变法大业。"萧瑾环视群臣,"这才是朕最为关心的。叛乱虽平,但朝局动荡,百废待兴。如何重启变法,安抚民心,还请诸位献策。"

一时间,殿内群臣你言我语,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先稳定朝局,暂缓变法;有的则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加速推进变法;还有人提出应该适度调整变法内容,以减少阻力。

争论正酣,赵明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变法宜缓不宜急。如今朝局初定,民心未稳。若强行推进,恐引发新的动荡。不如先恢复已实施过的变法措施,让百姓感受到实惠,再徐徐图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爱卿言之有理。"萧瑾点头,转向林焱,"林卿,你作为变法派核心,有何见解?"

林焱沉思片刻,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应取中道。先恢复已实施的变法措施,如税制改革、科举改革等;对于未推行的新政,可分批实施,先易后难。同时,臣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筹变法事宜,由陛下亲自督导,以显决心。"

"好主意!"萧瑾拍案叫绝,"就设立'变法总署',统领变法大业。林卿,朕命你为总署大臣,全权负责变法推进事宜。"

林焱惊讶地看着萧瑾:"陛下,此重任臣恐难当。"

"无人比你更适合此位。"萧瑾斩钉截铁地说,"你既熟悉变法内容,又有实践经验,朝中上下对你也多有敬重。此任非你莫属!"

见萧瑾心意已决,林焱只得拜谢领命:"臣定竭尽全力,不负圣望!"

"好!"萧瑾满意地点头,"变法总署即日成立,由林焱任总署大臣,赵明、张廷玉、李文忠等为署内大臣,共同推进变法大业。"

商议既定,萧瑾又道:"还有一事。叛乱期间,有不少忠臣义士暗中相助,如何论功行赏?"

礼部尚书张廷玉出列道:"臣以为,可设立专门册封大典,表彰有功之臣。尤其是何忠、岳成龙、林焱等人,当重赏以彰其功。"

"有理。"萧瑾点头,"三日后举行庆功大典,届时朕将亲自颁赏。此外,那些在叛乱中遇难的忠臣,朕也会追赠官爵,抚恤其家属。"

众臣齐声称颂陛下仁德。萧瑾摆摆手:"天色已晚,诸位爱卿都辛苦了。今日议事到此为止,明日再详议变法事宜。退朝!"

群臣行礼告退。萧瑾唤住林焱:"林卿留步,朕有要事相商。"

殿内只剩下萧瑾和林焱二人。萧瑾走下龙椅,亲切地说:"林卿,朕有一个私人请求。"

"陛下请讲。"林焱恭敬道。

萧瑾叹息一声:"恒王虽然谋逆,但终究是朕的堂兄。他的死,朕心有愧疚。朕想请你帮忙,妥善安排他的后事,不求隆重,但求体面。"

林焱闻言,心中感动:"陛下仁厚。臣当尽力而为,让恒王入土为安。"

"还有一事。"萧瑾神色凝重,"叛乱虽平,但朕担心余党未尽。你作为变法总署大臣,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务必小心行事,朕不想再失去一位良臣。"

林焱郑重承诺:"陛下放心,臣定当谨慎行事,保全自身,也保全变法大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