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火器(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最新章节。

林焱将日记合上,正准备就寝,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突然响起。

"大人,紧急军报!"陈巧的声音透着不寻常的紧张。

林焱迅速打开房门,接过密封的军报。拆开一看,脸色顿时一沉。北疆边将哈兰台率骑兵两万突袭边城,已攻陷两座城池,直逼咸阳要道。

"立刻准备马车,我要入宫面见陛下。"林焱迅速穿戴整齐,匆匆出门。

深夜的皇宫灯火通明,显然消息已经传到。林焱被直接引入御书房,萧瑾正和几位重臣商议对策。

"陛下,臣来迟了。"林焱行礼道。

萧瑾神色凝重:"林爱卿来得正好。哈兰台突然反叛,边军措手不及。据报,敌军装备精良,攻城器械异常有效,我军难以抵挡。"

兵部尚书李明忠补充道:"哈兰台此前一直表现忠诚,此次反叛实属意外。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手中似乎有新式武器,攻城速度远超常规。若不尽快应对,恐怕会有更多城池失守。"

"新式武器?"林焱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可有详情?"

边防将领马仲递上一份详细战报:"据前线密报,敌军使用一种能发射铁球的装置,威力巨大,城墙难以抵挡。"

林焱心中一震,那分明是火炮的雏形!在这个时代出现如此武器,绝非偶然。

"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林焱沉声道,"若敌军真掌握了这种武器,常规防御难以奏效。臣请求亲赴前线查看,并尽快研制对策。"

萧瑾略一沉思,点头道:"准奏。马将军即刻率精兵五千增援边城,林爱卿随军前往,全权负责应对新武器。军需物资朕已下令加紧准备,明日可出发。"

林焱领命后,立即返回东厂,召集心腹密议。他将北疆形势简要说明,然后切入正题:"我怀疑敌军使用的是一种简易火炮。若属实,传统防御难以抵挡。"

"火炮?"陈巧惊讶道,"那不是西洋奇技吗?哈兰台如何得知?"

"这正是关键所在。"林焱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必有人为哈兰台提供了技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迅速研制应对之法,甚至要造出更好的火器。"

"可是大人,铸造火炮非一日之功,所需材料、工艺都极为复杂。"

"是啊,正规火炮难以短期完成。"林焱陷入思考,片刻后眼前一亮,"不过,我倒有个紧急方案。传我命令,立刻请袁大匠前来,带上他最好的徒弟和工具。另外,召集水利司的王启明和王子明,我有急事相商。"

次日拂晓,林焱带着袁大匠、王启明父子以及精选的工匠队伍,随马仲大军出发北上。途中,林焱将心中设想告诉了几位专家。

"火药我知道,江湖上常用的爆竹便是其雏形。"袁大匠沉思道,"但要将其用于战场,还需特殊容器承载,普通铁器恐难承受爆炸之力。"

王子明补充道:"若能将水利闸门的控压原理应用于火器,或许能控制爆炸方向,增强杀伤力。"

"正是此理。"林焱点头,取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种筒状装置,"这是我设想的简易火器,比正式火炮小巧,但原理相通。前端敞开,后端封闭,中间装填火药和弹丸。点燃后,爆炸力会将弹丸射出。"

袁大匠仔细研究图纸,陷入沉思:"设计有理,但有三大难点:一是筒体材质必须足够坚固;二是如何控制火药用量;三是点火装置需精确可靠。"

"关于材质,"林焱早有准备,"我想用特殊合金铸造。将铜与少量锡、铅混合,应比纯铁更适合承受爆炸。"

"合理。"袁大匠点头,"老夫正好精通合金铸造。若有足够材料,一日可铸十具。"

"材料已在准备,会在前线与我们会合。"林焱又转向王启明,"王老先生精通水流控制,可否协助设计引火装置?"

王启明思索片刻:"火药需精确控制引燃时机。我有个构想,可用水利中的压力原理,设计一种机簧引火装置,使点火更加精准。"

林焱大喜:"太好了!那么,王子明可负责弹丸设计和发射角度控制,这与水流方向控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子明欣然应允:"在下必当竭力。"

就这样,在急行军途中,林焱与几位专家初步确定了火器设计方案。七日后,大军抵达前线大营。

前线形势比想象中还要严峻。敌军已占领三座边城,步步逼近咸阳要道。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新式武器面前损失惨重。

林焱立即前往高处观察敌军。透过千里镜,他清晰看到敌军阵中确实有简易火炮,虽然造型粗糙,但威力不容小觑。每次发射,都能在城墙上轰出一个大洞。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林焱对马仲道,"敌军火器虽然简陋,但胜在数量众多。我们必须加紧研制对策。"

马仲忧心忡忡:"依大人之见,如何应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林焱胸有成竹,"短期内,我们可利用地形设置障碍,减缓敌军推进速度;同时,加强斥候侦查,掌握敌军火器部署位置,集中弓箭手远程攻击。长期而言,我们必须研制出自己的火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马仲立刻按照林焱建议调整防御策略。与此同时,林焱带领袁大匠等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火器。

军营一角被辟为临时作坊,各种工具、材料陆续运到。袁大匠亲自设计了一座小型冶炼炉,开始试验不同比例的合金。王启明和王子明则专注于引火装置和弹道控制的研究。

三天后,第一批实验性火器铸造完成。这种被林焱命名为"霹雳筒"的装置,外形如粗短竹筒,由特制合金铸成,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内部可装填火药和金属弹丸。

"试射吧。"林焱命令道。

在远离军营的空地上,工匠们小心翼翼地装填火药和弹丸,然后用特制引火装置点燃。

轰!一声巨响,金属弹丸呼啸而出,正中百步外的靶子。围观将士无不震惊,欢呼声此起彼伏。

然而,林焱注意到一个问题——发射后,火器筒身出现了轻微变形。显然,合金强度还不够理想。

"必须改进。"袁大匠也发现了问题,"我需要调整合金比例,增加铜的含量,同时改变冷却方式,使金属更加致密。"

林焱点头:"尽快改进。另外,我们需要简化结构,使其更易大量生产。"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焱带领团队不断试验改进。每天都有新的进展,霹雳筒的性能逐步提升。与此同时,马仲按照林焱的建议,利用地形优势和灵活战术,成功阻挡了敌军的几次进攻,稳定了战线。

然而,哈兰台并未就此罢休。十天后,敌军集结主力,准备对最后一座屏障城池发动总攻。

"敌军火器数量增加了!"斥候来报,"至少有三十门,全部集中在正面阵地。"

林焱眉头紧锁:"看来哈兰台准备孤注一掷了。我军霹雳筒准备得如何?"

"已铸造两百具,但射程和威力仍不及敌军火炮。"袁大匠报告道。

林焱沉思片刻,突然灵光一闪:"既然正面难敌,何不改变思路?我们可以制造更小型的霹雳筒,由士兵携带,从侧翼接近敌军火炮阵地,近距离攻击!"

袁大匠眼前一亮:"有道理!小型化后,单个威力虽减,但机动性大增,可出其不意!"

林焱当即命令改造一批小型霹雳筒,筒身缩短一半,重量减轻至一人可携带的程度。同时,他选派三百名精锐士兵,秘密训练使用这种新武器。

训练中,士兵们很快掌握了霹雳筒的使用方法。林焱还特别教导他们利用地形隐蔽接近敌军,以及协同作战的战术。

"记住,你们的目标是敌军火炮,而非普通士兵。"林焱反复强调,"一旦摧毁敌军火炮,我军就能扭转战局。"

经过三天紧张训练,特别行动队已准备就绪。就在这时,敌军开始了总攻。

哈兰台亲自督战,将所有火炮集中在中央,开始猛烈轰击城墙。每一声轰鸣,都伴随着城墙的剧烈震动。守军虽奋力抵抗,但在强大火力面前渐显疲态。

"时机已到。"林焱对马仲道,"请将军命令全军准备,一旦我特别行动队攻击敌军火炮阵地,立即发动全面反击。"

马仲点头应允,立即调兵遣将,部署反击战术。

夜幕降临,林焱亲自带领特别行动队,绕过主战场,从两侧悄然接近敌军火炮阵地。每名士兵背负两具小型霹雳筒,腰间还挂着特制的火药包。

月光下,敌军火炮阵地一片忙碌,炮手们正紧张地装填火药,准备下一轮轰击。

林焱举手示意,行动队分成十队,从不同方向同时向火炮阵地靠近。当距离缩短到五十步时,林焱一挥手,所有士兵同时取出霹雳筒,装填火药弹丸,对准敌军火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