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坐而论道(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最新章节。

龙虎山深处,观星台。

观星台乃山巅一块天然形成的巨大平台,视野开阔,当真有几分“接天观星”之意。

台上并无繁复建筑,仅设石桌石凳,几卷竹简随意摊开。

山中云雾在脚下流淌,远处峰峦叠嶂,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石桌旁,三人围坐。

正中一位老者,身着朴素葛衣,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古井深潭,仿佛蕴含星辰流转的奥秘。

这老者便是于吉,左慈大师兄,先秦鬼谷门的传承者——南华真人。

他左侧,坐着一位身着五彩羽衣,面上绘有神秘图腾的老者,手持一根嵌着兽骨与宝石的奇特骨杖,正是鄱阳山越部族中德高望重的句余大巫师。

南华右侧,则是一位约莫二十出头的青年男子,相貌儒雅,头戴逍遥巾,身着青色道袍,气质沉稳中更自带一丝书卷之气。

此人年岁虽轻,却能与南华,句余同坐论道,倒也着实不凡!

待左慈引着霍骁,袁雪筠,阿棘走上观星台时,南华的目光扫过雪筠,阿棘二人,却唯独落在了霍骁身上。

那目光仿佛穿透时空,带着一丝早已洞悉的了然,对霍骁到来并无半分意外,只有和煦的笑容。

“来了。”南华声音清亮平和,如同山间泉水流淌,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南华师兄,筠儿年少便拜入我门下,你自然熟识......”

左慈微微颔首,指着霍骁道:

“此子便是七年前,我得你提点,在兖州濮阳收下的弟子——霍仲平!如今,他已与筠儿喜结连理。”

随后,左慈转向霍骁二人,笑道:

“还不快拜见大师伯?”

霍骁,雪筠二人不敢怠慢,立刻上前,恭敬地行了大礼:

“弟子霍骁(袁雪筠),拜见大师伯!”

“免礼。”南华抬手虚扶,目光在雪筠微隆的小腹上停留一瞬,笑意更深了些:“机缘已至,甚好。”

当下众人一番见礼,霍骁才得知南华身旁老者,正是此行的“目标”——山越大巫师句余。

而另一侧的青年男子,竟是五斗米道(日后天师道雏形)首领,汉中太守张鲁之子——张盛!

句余略带警惕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横扫江东,力挫孙氏的“霍平南”,听闻彭泽彭虎,鄱阳彭材这两大豫章山越宗帅,已陆续投入其麾下!

句余生性保守排外,自命山越族人乃百越血脉,“汉越有别”!加上江东孙氏近年对山越多番征讨,借此补充兵员粮草,句余对汉人并无太多好感。

反倒部族已逐渐有“汉化”倾向的彭虎,彭材兄弟,对句余这位地位崇高的山越大巫师是礼敬有加,不敢轻易开罪。

不同于句余的警戒心,张鲁之子张盛,此番其前来龙虎山,乃是受父亲张鲁之命,前来祭奠凭吊曾祖张道陵。

他对近年风头正盛,号称刘备麾下名将的霍骁,却是颇有些好奇之心。

(注:张道陵为留侯张良八世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授其为天师,作道经《天官章本》《正一经》及符书二十四篇,以教化百姓。他规定,入其道者需出米五斗,故世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或正一盟威之道。张道陵死后,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继续传播和壮大五斗米道,并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此外,传说张道陵曾于龙虎山炼丹成道,丹气成龙虎之象,这也是龙虎山的由来~)

眼下,南华似乎并不急于询问霍骁来意,反而对句余道:

“句余兄方才所问,江东战火蔓延,山越诸部如惊弓之鸟,恐为池鱼,欲求一安身立命,趋吉避凶之道。盛公子适才之言,句余兄以为如何?”

言毕,他目光又再度看向张盛。

张盛正襟危坐,朗声道:

“晚辈浅见,山越诸部虽散居各地,宗帅林立,然其民风淳朴,敬畏鬼神。若能效仿家父在汉中之举,统合各部信仰,化图腾为道尊,立‘义舍’济困,行‘鬼卒’护民,则可凝聚人心,自成一方净土!如此政教合一,足与孙权分庭抗礼,保山越族人安宁。”

他言语间胸有成竹,显然是对五斗米道,及其父张鲁统领汉中的“成就”颇为自傲。

句余闻言,布满皱纹的脸上,却浮现深深的为难之色,他摩挲着骨杖,说道:

“盛公子高论!然而……我山越各部,虽为百越同源,却早各自分化百年。各部图腾各异,传承并不相同,诸多宗帅各掌一方,互不统属,甚至时有摩擦争执。若要强行合并诸部信仰,诸部势力,又谈何容易!?”

“莫说无人有此威望能令各部宗帅信服,便是勉强为之,只怕非但不能凝聚山越一族人心......反会引发部族间更大纷争,内战不休,正中那孙权下怀啊!”

句余开口所言,竟也是南方口音颇重,却极为流利的汉话,只是他声音沙哑,眼中更满是忧虑。

南华听完,脸上带着高深莫测的笑意,并未对张盛之策置评,目光却转向霍骁,道:

“仲平,你既为刘皇叔征南军主帅,又身涉江东乱局,对山越之事可有何见解?”

今日得见这位“传说中”的南华师伯,霍骁虽不解其意,但联系到句余身份,他隐隐觉得南华师伯是在助自己一臂之力,于是拱手道:

“诸位,霍某以为,山越之困,根源在于‘隔绝’二字!隔绝于王化之外,隔绝于富庶之地,更因隔绝而饱受歧视,盘剥,甚至遭遇战火牵连!”

“近年孙氏视山越为囊中之物,屡征兵员钱粮,手段酷烈,此乃暴政,自当反抗!然而,即便山越诸族排除万难,效汉中张太守(张鲁)之举,在江东另立政教合一之政权,至多暂保一时安宁,却仍旧是画地为牢,将山越部族永固于‘化外蛮夷’之地,隔绝于大汉文明之外!此非长久趋吉避凶之道,恐终将再陷纷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