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愤然离去(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我能搞钱,多娶公主合理吧》最新章节。
“赈济灾民,当开仓放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
孔维神态上明显有几分慌乱,语气中也带着几分争辩的急切。
“还有,赈灾之事,当以仁义为先,还应广发榜文,号召天下富户士绅捐粮捐钱,以彰朝廷之仁德,亦让百姓感念圣恩。”
“再者,可从各地官仓调粮,于受灾之地设立赈济点,按人头发放粮食,确保灾民有饭可食,有衣可穿。”
李泰目光扫过孔维,眼中满是不耐,“先生所言,不仅朝堂之上讨论过,幕府议政之时,本王也与诸位讨论过,当时先生你也在场,论证之言,可还需本王再讲与先生听?”
朝堂上,每日所议的政务,李泰回到府中都要与众多门客和府中官员一同再议一遍。
一是要众多门客官员们时刻都掌握朝中动向,二是一旦议出新的对策和执行方法,李泰都能第一时间去找李世民,将所得之策献于李世民。
“殿下此言差矣!”孔维不服气的说道,“开仓放粮,劝捐富户,虽非新策,却是儒家仁政的根本!”
“孟子有云,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古之圣贤赈灾,无外乎移粟,移民二法,可见此法历经千年检验,本就是治国之道!”
“房俊开酒楼,逐私利,纵有千万新奇,于赈济灾民何益?可能让饥寒者食一碗粥或添一件衣?”
“孔某所言,虽无惊世之语,却是实实在在能落地的儒家仁举,官仓之粮,是朝廷养民之本,富户之捐,是士绅担责之德,二者相合,方能解燃眉,以安民心,以示圣恩,这难道不是儒家济世以仁的大道?”
孔维的一番激辩,彻底把李泰心中的怒气给点燃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若一味守着古训,不顾时势,那仁政也只会变成空谈!”李泰声音不自觉的提高了好几个分贝,“先生以为房俊钻营的商贾之道是小道,可先生是否知道,东突厥假借求娶长乐之名,想用长乐的嫁妆,以度不慌之年?”
“此事朝堂上争论了多日,幕府议政,大家也都讨论过,尔等可有应对之良策?”
“国库都难以为继此事,房俊却独自一人扛下了!”
“房俊巧借御珍坊之奇物,不但打发走了那帮突厥人,没让长乐远嫁蛮夷之地,还从那帮突厥人手中大赚了一笔,先生以为此乃小道?”
“如先生这般胸怀大道之人,为何当初没有应对之法?”
“先生除了满纸的仁义道德,可有半分利国利民之良策?”
都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泰这番话可是一点情面都没给孔维留。
东突厥求娶长乐之事,朝堂上那帮儒家门生,就没有一个想出好办法来的,李泰拿这件事去扎孔维的肺管子,孔维是半点辩驳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孔维眼见在赈灾之事上辩驳不过李泰,马上换个方向继续跟李泰硬刚,“士农工商,商贾之流,连普通百姓都瞧不上,如今房俊酒楼开业,殿下却大张旗鼓,不惜带府中所有门客和一众官员亲自前来为房俊造势,如此行径,便是你魏王殿下为天下之人做的表率?”
“殿下当着众人,如此贬低孔某人,可是觉得入房俊那等商贾之流,要强于我等儒学之子?”
“没错!”李泰指着孔维,满脸的冷笑,“如你这般,十个百个加在一起,都不如房俊这商贾之流一个!”
孔维心中冷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好好好!”孔维冷哼一声,冲着众人拱了拱手,“殿下如此偏爱商贾,轻贱儒士,孔某不屑与之为伍,告辞!”
众多门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几个字,孔维疯了吧?
这也就是孔维,孔颖达的亲侄子,换一个人你试试,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硬刚魏王殿下,还敢给魏王殿下撂脸子?
敢这么干,你得先合计合计,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出这酒楼!
御珍坊可是房俊跟长乐公主一同经营的,这事儿在长安城的权贵圈子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他们这些魏王府的门客官员,多多少少也都听说过这些事儿。
如今这食为先,同样出自房俊之后,匾额下还刻着御珍坊的字样,你敢说这酒楼长乐公主没跟着掺和?
李泰深吸了口气,脸都被气的有些发青了,“诸位皆是我魏王府的栋梁之才,今日之事,大家也都瞧在眼里,本王向来敬重有才学,识大体之人,可像孔维这般,空有一肚子陈腐之见,却无半分经世之能,还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实非我魏王府所需!”
“莫要被那等小人坏了兴致,都随本王入座,尝尝这酒楼的佳肴美酒!”
杜楚客跟韦挺两人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微微的皱了皱眉,两人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孔维的举动,有点超出了两人的预料,以孔维近半年在魏王府的行事作风来看,孔维并非像能做出这种事的人才对。
当着众人面,如此让魏王下不来台,他求什么呢?或者说,孔维今日的举动,目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