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路在何方(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东汉三国:重生我之郭奉孝》最新章节。

残阳如血,将颍川书院的青砖黛瓦染成赤金。郭嘉推开竹简堆叠的案几,蘸墨的狼毫在素绢上勾勒出黄河九曲的走势。

墨迹沿着虎牢关蜿蜒向西,在洛阳城头洇开一团浓重的黑雾。最终绘制成为一副天下郡国图。郭嘉望着自己绘制的地图,想到即将动乱的天下,思考自己的出路。

如果说大学的胸怀是花朵是青春无悔,敢想敢干,研究生的花语就是忍耐和坚持,那么博士生的底色就是看透生活。

郭嘉现在的灵魂,更多是利己主义,现实主义,看透自己形单影只,单凭自己是无法彻底改变千百年来的封建政治格局,自己的微弱影响也只是萤火照明,自娱自乐。

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无非是对历史比一般人更深入,更精准的把握,对区域史的人和事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涉猎较广,知识面宽泛。

但是弊端也在其中,对于事物的了解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实践。构想的落地需要自己不断的试错。同样,宽泛的皮毛知识缺乏深入。

这使得自己的技术更进只停留在小修小补上,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更不知道构造内燃机具体的制作过程这样的过于专业化知识。故而始终无法真正的技术革命。

郭嘉更加倾向于享乐主义,更加倾向于炼仙丹,饮好酒,佳人伴。看着励精图治,一心兴复汉室的荀彧,更多也是心理默默点赞,并不妨碍自己对于他的欣赏。

郭嘉的坦然潇洒,以及日后的酒后才情诗文所作,成就了汉乐府诗集《乐府·游仙行》名篇,也叫《飞行篇》。有传闻是郭嘉吃仙丹上头以后所作:

乌云蔽日暗无光,飞鸟失途断翱翔。田间农夫耕何人?征战儿郎思故乡。

琼楼玉宇酒不尝,天上仙人寿未央。佳人相伴乐悠游,美酒入喉天地晃。

后人尝试解读,认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出世与入世的思想挣扎,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超脱渴望,也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那都是后话。

寒夜里的颍川别院,青铜雁鱼灯在青石地砖上投下摇曳的光晕。

郭嘉裹着狐裘斜倚凭几,手中麈尾轻点案头摊开的绢帛地图,十三州疆域在羊脂玉镇纸下微微颤动。窗外初雪簌簌,裹挟着丹炉逸出的硫磺气息漫进轩窗。

“奉孝又在观星?”荀彧捧着温酒陶壶掀帘而入,玄色深衣沾着细雪,“你绘的这舆图,倒比太史令的星图还要精密。”

郭嘉抬眼望着这位日后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挚友,炭火映得他眉间愈发殷红。

案上酒盏忽地轻颤,原是荀彧斟酒时广袖拂过鎏金博山炉,惊醒了沉睡的麒麟熏香。

“文若可知,这地图每寸经纬都要用人血来量?”郭嘉指尖划过巨鹿郡的位置,那里墨迹未干,

“当年光武皇帝中兴汉室,二十八将封侯拜相,如今他们的子孙倒成了吸食民髓的蠹虫。”

荀彧执起错银铜樽,琥珀色的黍酒在盏中泛起涟漪:“《盐铁论》有云'损有余补不足',待明君临朝,自当效法孝宣皇帝重振纲纪。”

他袖中露出半卷《白虎通义》,帛书边缘已现毛边。

“文若啊文若,”郭嘉突然大笑,震得案头玉琮笔架叮咚作响,“你莫不是要学那王叔师作《潜夫论》?当年孝桓皇帝读罢涕泣,转头还不是由着五侯跋扈?”

他抓起丹砂笔在地图上重重一点,殷红墨迹浸透洛阳二字,“这宫城里的阉竖,可比未央宫的梁柱还要根深蒂固。”

炉火噼啪爆出火星,荀彧凝视着地图上蜿蜒的黄河水道,忽而吟道:“《淮南子》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如今大将军幕府广纳贤才,何伯求前日还与我提起...”

话音未落,郭嘉已拎起青瓷酒壶仰头痛饮,酒液顺着下颌没入交领,在月白深衣上洇出墨菊般的痕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