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有为公司造车?(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重回高考,暑假从10元赚到2亿》最新章节。

“我觉得,我们是有必要进入造车领域的,一来我们有这方面的基础、技术储备,二来汽车也是我们公司生态的一环……大米公司比我们成立的晚、在一些生态布局方面却已经走到我们前面了……”

余总是比较主张有为公司亲自下场造车的。

而且有为公司有这方面的基础、也有这方面的实力。

至于说,造车资质的问题?

虽然大米汽车不久前拿到了造车资质,官方对造车资质进一步收紧,轻易不会发放造车资质。

然后就是……官方已经说明,造车资质是根据当地省市资源,深度考虑是否发放造车资质。

粤省作为汽车产业链丰富的大省,对于多一家车企,是一件好事;如果是一个汽车产业链相对没有那么丰富的省市,轻易不会发放造车资质。

不过,深市已经有迪亚汽车在。

更不用说迪亚汽车是如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龙头之一。

有迪亚汽车在深市,就算是有为公司享有下场造车,想要申请造车资质,也是白瞎!

好在有为公司除了深市之外,还有一个总部位于莞市!

莞市对于有为公司支持力度有目共睹,土地让利 + 基建配套 + 税收减免 + 人才扶持 + 产业协同+全力支持鸿蒙系统,更是写进了官方工作报告。

如果有为公司愿意亲自下场造车,在莞市成立相关公司建厂,莞市那是睡着了都能笑醒!

拼命都能帮有为公司把造车资质拿下来。

说白了,对于有为公司来说,想要拿到造车资质,也不是太难。

关键就看,有为公司,有没有那个必要,亲自下场造车?

余总主张亲自下场造车,各方面可控、技术、软硬件整合资源、人力物力整合、营收利润更加可控……无论是和大米汽车竞争,还是和其他车企竞争,都一定的优势。

如果不亲自下场造车……只是给其他车企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有太多的不可控。

太依赖于其他车企的汽车销量,毕竟汽车也是有为公司生态的一环。

其次,哪怕是星海科技提供汽车整体的解决方案,各大车企看似和星海科技友好合作,可都在研究自己的技术: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

一旦自家的技术可用,就会踢开星海科技,用自己的技术。

星海科技都是如此……更何况有为公司?!

嗯……哪怕是有为公司也是如此,就拿人工智能技术来说。

有为公司一开始无论是在芯片NPU人工智能算法上,还是人工智能语音助手上,都和星海科技合作,使用星海科技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

如今,都换成自己的技术了。

总结就是:和其他车企合作,只是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有太多的不可控。

“我不太建议公司亲自下场造车……

“虽然我们有技术积累,可研发风险依旧纯在:核心三电瓶颈……续航是电车绕不开的核心,过于依赖电池技术突破,一旦其他公司电池计数器取得突破,我有前期研发打水漂!”

“智能化软硬件研发投入高、 回报慢……Waymo 累计投入超 300 亿美元仍未实现盈利,哪怕是星海科技,在这方面有也没实现盈利!”

“技术路线问题:氢燃料电池、增程式混动、纯电动等路线竞争激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