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恩科较于科举,百利而无一害(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最新章节。

“而一些政策的落实,往往需要那些建文旧臣去做,虽然这些臣子也肯为永乐一朝做事,但办公过程中一定进行的小心翼翼,害怕出错!”

“而不出错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做: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我想这也会是大部分官员的心态。可这样的朝廷官员心态,一般都会出现在王朝末年,国家疲惫做任何事情都无力回天时。”

朱棣闻言皱眉,陷入了沉思。

身为帝王,他当然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

皇帝换了,那么原来的臣子无论心态上还是对待政务的态度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

虽然每次朝会上,上朝的官员看着也有那么多人。

但朱棣仔细回忆上朝时候的场景,好像跟陈兄弟描述的非常相像。

面对朝中重大事务抉择的时候,大部分文官都持沉默态度,甚至说的也是一些模棱两可中立的发言。

而燕王党大多是武将,这种治国还真不一定能够帮的上忙。

现在想想,好像还是自己大儿子最积极。

特么的,搞了半天那些建文官员不是能力差,而是拿俸禄不办事!

还真应陈兄弟总结的话:

不做不错,少做少错!

朱棣有些郁闷,自己看上去也没那么吓人啊!

再者自己吓人,能有自己的爹晚年吓人?

距科举重新引进人才,还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也就是说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朝廷依旧要保持低效的运转。

天下的一大帮子事,能等吗?

对于国家来说,能有几个一年供你消耗。

对于急于证明自己的朱棣来说更是如此!

看来,通过恩科选拔一些人才,加速朝廷运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

这不是说朱棣就要再次对原先的建文官员开杀,而是想要注入一些新鲜血液,带动一下这个风气。

不然一个国家一年的时间内,管理层整天死气沉沉,按照陈兄弟的说法,那可是一个王朝末年才会出现的情况。

朱棣沉吟良久之后,肯定的说道:

“陈兄弟的说法,十分中肯!”

“虽然大明的国运已经走了十多年的时间,可对于永乐帝来说,何尝不是一个王朝新的开始。”

“但这种情况下的朝廷,竟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往小了说,损失巨大,往大了说,甚至会导致王朝出现危机!”

朱棣一口气说了许多,他顿了顿补充道:

“这个其实跟我做买卖的道理一样,如果手底下的伙计,做事死气沉沉,那么生意只会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