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现代科学的难点(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梦回西晋娶女帝》最新章节。
“ 咱们兄弟联手,先给这天下, 打下一个铁桶般的江山 ! ”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雄心需要幻想来点燃,但伟业,终究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努力来铸就。邵明珠的舰队梦想,从这天起,有了更清晰、也更可行的宏伟蓝图。
邵明珠沉默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着,仿佛在勾勒铁路的轨迹。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不甘和更深远的渴望,声音低沉地问道:
“翔哥…… ”
“ 那……如果不说蒸汽船,就说地上跑的 …… ”
“ 就是咱们‘梦里’见过的,那种烧煤吐烟、拉着长长车厢、在铁轨上飞驰的火车 …… ”
“ 还有你刚才提到的,真正的、能远航的蒸汽铁甲舰 …… ”
他顿了顿,眼神紧紧盯着赵翔,仿佛想从这位技术上的“先知”口中得到一个确切的、充满希望的时间表!
“以咱们现在的基础, 踏踏实实地发展 , 不冒进,但也不懈怠 …… ”
“ 你觉得, 需要多少年 ,咱们大晋……才能真正看到这些东西的影子? ”
赵翔没有立刻回答。他放下手中的炭笔,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顺天府那依旧以土木结构为主、偶尔有烟囱冒烟的景象,又看了看街上行走的、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的百姓和士兵。他的背影显得有些沉重。
良久,他转过身,脸上没有了往常的戏谑或技术宅的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和……一丝淡淡的无奈与清醒。
“兔儿…… ”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像重锤一样敲在邵明珠心上,“你问我需要多少年? ”
“我告诉你, ” 他伸出右手,比划了一个“六”的手势,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抛开一切幻想, 脚踏实地,按部就班 …… ”
“ 至少需要六十年 ! ”
“ 这还只是 ‘看到影子’ ,是实验室里可能出个能动的模型,离实用化、规模化,还差得远! ”
“六十年?! ” 邵明珠失声惊呼,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心理预期!他如今才二十多岁,六十年后,他都是耄耋老人了!
“对,六十年!只多不少! ” 赵翔肯定地点点头,他走到邵明珠面前,目光锐利,开始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细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障碍:
“第一, 工业基础 。 ”
“ 蒸汽机需要的高强度铸铁、精密气缸、活塞、密封技术、锅炉耐压材料 …… 火车需要的钢铁轨道、高强度车架、可靠的制动系统 …… 铁甲舰需要的大规模轧钢、水密舱工艺、大型焊接(或铆接)技术 …… ”
“ 这些,不是我们画几张图、有个想法就能变出来的! ”
“ 需要的是整个冶金、铸造、机械加工工业体系的全面提升!这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 ”
“第二,也是最根本、最要命的一点 ! ” 赵翔的语气加重,指向了问题的核心,“人才! ”
“ 兔儿,你睁开眼睛看看! ”
他指着窗外:“这天下, 识字率有多少? ”
“ 能看懂后世《千字文》的,百里挑一! ”
“ 能读懂九章算术、懂得基础几何物理的, 万里无一 !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现在用的工匠,大多是师徒相传、经验主义 ! ”
“ 他们能做出精美的器皿、坚固的城墙,是因为那是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 ! ”
“但我们要搞的蒸汽机、铁甲舰,需要的是懂得理论、能进行数学计算、能设计图纸、能理解物理化学原理的工程师 !是技术工人 ! ”
“这样的人,现在哪里有? ”
赵翔的声音带着一丝苦涩和激动:“兄弟, 咱们俩 ,是因为……嗯, ‘特殊情况’ ,脑子里有点超前的玩意儿。 ”
“ 但光靠咱们俩,加上工部现在搜罗的这点‘奇巧淫技’之徒, 撑死能把你说的宝船火炮优化到极致,就已经是 逆天 了! ”
他直视着邵明珠的眼睛,问出了一个灵魂拷问:“你想过没有? ”
“ 咱们现在, 连普及性的科举取士都还没完全理顺(指打破门阀垄断,真正选拔寒门学子), 四书五经的教育都还没普及到乡村! ”
“你指望从哪里变出成千上万个能看懂 蒸汽机图纸 、能计算锅炉压力 、能搞金属冶炼的现代人才 ?! ”
“教育! ” 赵翔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需要的是普及的、系统的、面向格物致知 (自然科学)的新式教育 ! ”
“需要建立小学、中学、大学 ! 需要编写数理化教材 ! 需要培养合格的教师 ! ”
“这需要砸钱 ! 需要时间 ! 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的努力 ! ”
“兔儿, ” 他的语气缓和下来,带着深深的无奈,“百年树人 ,这句话,你不是不懂啊! ”
“除非…… ” 赵翔苦笑一下,摇了摇头,“除非咱们能点开外挂科技树 ,或者有什么 神仙手段 ,能强行扭转这个时代 ,让这些西晋的百姓,一夜之间都拥有接受过现代 义务教育的头脑和知识…… ”
“ 但这可能吗? ”
邵明珠听着赵翔这一番抽丝剥茧、直指核心的分析,如同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整个人都僵住了。
他脸上的兴奋、不甘和渴望,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清醒。
是啊……教育。
他光想着造枪造炮造大船,想着横扫六合,却忽略了最根本的基石——人,以及培养人的体系。
在这个文盲遍地、知识被少数门阀垄断的时代,想要跨越式地点亮工业革命的科技树,无异于痴人说梦。
他太急了。急着想看到钢铁洪流,急着想重现那个梦中的现代化场景,却忘了,历史的车轮,有其固有的、沉重的惯性。
邵明珠缓缓坐回椅子上,长长地、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用手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和自嘲的笑容。
“翔哥…… ”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你说得对…… ”
“ 是我想当然了…… ”
“ 我…… 着急了 。 ”
他抬起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但这份坚定中,少了几分急躁,多了几分沉稳和远见:“教育是根本…… ”
“ 看来, 普及教化,开启民智 ,才是比造十艘宝船、百门大炮更重要、更艰难的 百年大计 ! ”
这一次对话,让邵明珠真正认识到,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不仅仅需要坚船利炮,更需要厚植根本。他的争霸之路,似乎又多了一层更深沉、也更符合历史规律的内涵。工业化梦想的种子已经埋下,但它需要的不再是疯狂的催熟,而是耐心地培育土壤——那是一片名为“教育”的、需要一代代人辛勤耕耘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