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兵(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带着太史慈投刘备》最新章节。

此次来的斥候恰好就是王启口中言及的李深。

李深看了一眼王启,汇报道。

“司马,在王启探查到的黄巾贼营向南三十里,也有黄巾贼的营地,人数约500人,刘队长担心往南仍会有黄巾贼的营地,便让吾先回返告知司马,他继续向南探索。”

三十里!这个距离如果不能先快速战胜前面的300人,南边这一营的黄巾很有可能就会反应过来,消息就有走漏的风险。

顿时所有人都望向了太史慈,等待他做决断。

太史慈闻言也是精芒一闪。

他再次问王启:“目前吾军距离第一个黄巾营多远?”

“六十余里。”

“既然如此,吾等再前进二十里就先休整一下,待休整完毕后,吾等先疾行吃掉这三百人,不要放跑任何一名黄巾贼!”

得到确切回答之后太史慈大手一挥,传令兵迅速将命令传递到这支队伍里所有士兵耳中。士兵们的情绪一下就紧绷了起来。

太史慈再吩咐王启继续前行,与莫雷汇合后在集聚地等待队伍。

纪清也不免有些许紧张,他身上配了一柄铁剑,也是从都昌武库里拿来防身用的。刘政见到纪清摸了几次剑柄,宽慰道:

“不用太紧张,吾等人数上有优势,而且以有备算无备,加上子义的统领,这一仗还不一定用到你拔剑。”

纪清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但身边一个是能跟小霸王孙策打平手的太史慈,一个是有勇武评价的刘政,刘政的宽慰让他的紧张情绪稍微有所缓解。

纪清暗暗点头,自吾安慰道:不会有事的。

队伍行多一个半时辰,他们从平寿北部绕过,太史慈下令让部队停下休整。

此地距离平寿十多里,向东望去已经能看到平寿县城的轮廓,情报的黄巾贼所在营地是在平寿西南二十里,按照如此近的距离,平寿县城官员也应有所警戒。

此时王启与莫雷看到大部队也自动归队,带来了最新的情报:

这一批三百人的黄巾贼是今日才来到附近劫掠过往的平民、商队,看起来也没什么纪律性,遇到人数较多的商队就一哄而上,商队有人逃离也没有制止,目的只在商队不易搬运的财物上。

这则情报让纪清产生了巨大的信心。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黄巾贼,只会成为太史慈领兵以来第一个经验包。

太史慈果断地下令,全军休整完毕后疾速前进,原本约一个半时辰的路程,只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黄巾贼等到太史慈领兵到跟前才反应过来,发现敌军的黄巾贼早被太史慈纷纷一箭封喉。战场顺利得让纪清都没机会试验一下这几日跟太史慈学来的剑法。

太史慈斩杀了几个疑似头领的黄巾贼,在人数的优势下,剩下的黄巾贼皆被士兵俘虏。

在太史慈等人收降的过程中,平寿县方向来人了。

原来平寿县也收到了附近来了黄巾贼的信息,当前的平寿县令姓安,是个没有什么军事指挥能力的儒生,不敢轻举妄动。忽听得城防的士兵上报说疑似听到城外有喊杀声,于是派了一个稍微机灵的小吏前来探查。

太史慈此刻正在安排士兵看押这批黄巾俘虏,于是由刘政与这位机敏小吏交流。

“……后续黄巾可能会陆续过来,太史司马得到孔府君的授令在周边剿匪,为保证城中百姓和官员安全,你可转告安县令,先行安排城中百姓退到都昌,以免后续遭到黄巾贼寇的侵扰。”

纪清在刘政旁边,他脸色不是太好,虽说是一场兵不血刃的胜利,但过程中的一些血腥残骸还是让战场初哥的纪清不太好受。

小吏点点头表示会将这些信息转告给安县令,同时又道:“太史司马可需要支援,吾等的徐县尉愿意助太史司马一臂之力,他有心除寇,却苦无人指挥。”

刘政倒是有些惊奇,此前孔融朱虚败给张绕,各县一时胆寒不敢与黄巾正面交锋,平寿居然还有官员敢于奋战?

“敢问徐县尉名讳?”

“徐县尉讳平,字伟广,乃剧县徐干徐伟长之族兄。”

徐干!?

那不是建安七子之一?!

纪清听得小吏之言,瞬间就意识到徐干是何人。

虽然三国时期建安七子均在后世历史课本上留下姓名,但更多人只能记得其中一、二人姓名。纪清喜欢三国这段历史,对于这个时期留下姓名的名人还算是熟悉。

徐干的族兄徐平是平寿县尉,还愿意助太史慈清剿黄巾贼,这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刘政闻言也是肃然起敬。

“原来是徐伟长之族兄。既然徐县尉愿助吾等剿匪,吾这边可向太史司马先行答应,只是不知徐县尉有多少可用之兵?”

小吏闻言有些尴尬,“呃,可战之兵不足百人。”

其实刘政并不在意士兵多寡,只是有敢战之兵,总归是好事,于是便道。“嗯,吾先将此信息告知太史司马,太史司马必不会介意多此百人士卒,政先行代司马谢过徐县尉。”

太史慈此时也安排好收降看押的指令,前来和刘政汇合,闻言也是向小吏道谢。

“既然如此,你可先行返回城内告知安县令和徐县尉之处之事,吾方一炷香之后便会再往南前进剿匪,若徐县尉愿意,可让其后续跟上加入吾方队伍。”

小吏闻言也十分干脆拱手告辞,先行返回县城。

然而此刻,此前去往西南方向探查的斥候队长刘勇与其他斥候回到了营地,带来了一个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