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第128节葫芦弯的光影未来(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血泪葫芦弯》最新章节。

葫芦弯村活动大院的青砖地被扫帚磨得发亮,砖缝里的草屑都被剔得干干净净。墙根下的牵牛花顺着竹篱笆攀到半人高,紫的、粉的小喇叭仰着脸,花瓣上还沾着午间的热光,对着日头鼓着腮帮似的。院子中央的木台子搭得方正,红绒布从台沿垂到地面,风一吹就轻轻晃,像片凝固的晚霞。正中央的幕布簇新得晃眼,银灰色的布面映着天光,边缘垂下的线头还带着浆洗后的硬挺,时不时被风揪着打个卷。

台子两侧立着的大音箱,黑黢黢的外壳亮得能照见人影。这是许前进让小吴特意准备的,早上试音时,"嗡"的一声震得院外老槐树落了层叶,惊得三只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在天上盘旋了三圈才敢落回枝头。

日头刚过西山顶,村里人就扛着小马扎往这儿涌。二柱子家的抱着刚满周岁的孙子,小孩穿着虎头鞋,手里攥着块玉米糖,黏糊糊的糖汁顺着指缝淌,在奶奶的蓝布衣襟上蹭出片浅黄的印子。西头的老周头被儿子架着胳膊,拐杖笃笃地敲着砖地,坐稳后从耳朵上摘下助听器擦了擦,又塞回去,扯着嗓子问前排的人:"许书记啥时候开始?"

"都静一静!"许前进往台子上一站,中山装的领口系得严严实实,藏青色的布料上还沾着点早上修剪桃树时蹭的绿汁。他粗粝的嗓门不用麦克风也能撞着墙反弹回来,"今儿个咱不评先进,不催水电费,就干一件事——看看咱葫芦湾往后的路子,要怎么走,该怎么走?"

台下哄地笑开了,有人扯着嗓子喊:"许书记,您这还要问我们,要你们领导干嘛的?"

"大家曲解我的意思了,我让大家来,是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许前进从口袋里掏出发言稿,纸边被揉得发皱,展开时胳膊肘不小心撞了下投影仪,机器"咔哒"响了声。"现在不光是咱葫芦弯村,许多地方也是这样的,经济萧条产能过剩,生意不好做,我和二懒叔也探查了咱们东山的好几个商铺,形势不容乐观,所以呢把大家聚到一起,共谋发展献计献策,谁的主意好,谁的办法先进,咱就采纳谁的!"他顿了顿,指关节在发言稿上敲出闷响,"咱葫芦湾守着这湾清水,靠着这满山的果树,不能总捧着老黄历过日子。往后三年,先把通县城的路拓成两车道,申请一趟专门来回城里的旅游班车,再把河边那片荒滩改成采摘园,让城里人周末踩着油门就想来——来吃刚摘的脆桃,汁水能溅到下巴;来喝山泉水泡的茶,杯子底都沉着蜜!"

风卷着幕布鼓起来,像面要出征的旗子。许前进的声音越来越高,后背的汗渍洇透了中山装,在藏青色布料上晕成片深黑:"咱不搞虚的,明年开春就动工。谁家的果树要挪窝,村委会按市价补,一分不少;谁家想进采摘园干活,优先挑岗位。咱葫芦湾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茧子,只要路走对了,日子指定像院外的桃树,一年比一年结得多,一年比一年红!"

台下的掌声裹着叫好声炸开来,二柱子家的把孙子举过头顶,小孩咯咯地笑,手里的玉米糖"啪嗒"掉在地上,滚着圈儿停在周美丽的高跟鞋边。

周美丽弯腰捡起糖纸,指尖捏着往垃圾桶里一扔,亮黄色的连衣裙裙摆扫过砖地,绣着的小雏菊像刚从地里摘来的。她踩着高跟鞋噔噔噔走上台,鞋跟敲在木板上,节奏脆生生的。"许前进定了大方向,我就来说说咋让咱的走出大山。"她拿起桌上的矿泉水瓶,拧开时"噗"地冒了个泡,瓶身上"葫芦湾山泉"五个字浸在水珠里,看着就解渴。

"去年我在网上卖冬枣,上海有个客户说,长这么大没吃过这么脆的,问能不能常年供货。"周美丽的声音亮得像山涧水,"当时我就琢磨,咱的果子是金疙瘩,就是藏在深山没人瞅见。往后咱不光开网店,还得让来采摘的游客拍视频发朋友圈,让他们的朋友都知道,葫芦湾的秋天,风里都飘着甜气。"

她从帆布包里掏出平板电脑,点开图片时屏幕反光映在脸上:"这是我设计的包装盒,印着咱村的全景,每棵果树都有编号。买家扫码就能看见,这果子是谁家种的,施的是鸡粪还是羊粪,咱不糊弄,实打实的东西才能让人攥着钱找上门。"

人群里东头的李婶踮着脚喊:"美丽啊,俺们这些老婆子连智能手机都摸不明白,能掺和不?"

"咋不能?"周美丽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打包、贴快递单,这些活儿比纳鞋底还容易。到时候我请老师来教,保证咱村的婶子大娘都成电商能手,手指头在屏幕上一点,钱就进账!"

小吴走上台时,晒成古铜色的脸上还带着汗珠。他是县里派来的驻村干部,半年功夫就被日头镀深了三个色号。手里的U盘往投影仪上一插,幕布上立刻跳出张规划图,蓝色的线条在白色背景上蜿蜒。"各位叔伯婶子,我说说基础设施。"他指着线条说,"这是污水处理管道,以后家家户户的污水都能变清了再流进河里,咱葫芦湾的水,只会比现在更亮堂。"

鼠标一点,画面换成白墙灰瓦的小楼,窗玻璃在图上闪着光。"这是新学校,能容两百个娃,有电脑室,有阅览室,还有带跑道的操场。以后咱村的娃不用天不亮就摸黑往镇上赶,在家门口就能念好书。"

人群里响起片抽气声,老周头往前倾着身子,眯眼数着图上的窗户,嘴唇动得像在算账。他儿子在旁边凑着耳朵喊:"爹,瞧见没?小虎子他们以后上学,抬脚就到!"

小虎子背着书包刚从镇上回来,校服裤膝盖沾着块泥巴,是放学路上摔的。被许前进拉上台时,他攥着书包带的手还在抖,脸涨得像熟透的苹果。"我、我想让俺爹妈回来。"声音虽抖却字字清楚,"老师说采摘园建起来,俺爹妈就能在园里干活,不用再去广东了。"

台下静了静,有几个妇女悄悄别过脸,用袖子抹眼角。小虎子抬头瞥见幕布上闪过的游乐园画面,突然拔高声音:"我还想让村里有个篮球场,像镇上中学那样刷着绿油漆,球砸在地上'砰砰'响,能传得老远!"

"这好办!"许前进拍着胸脯,"等学校盖起来,就把旧仓库拆了,建个标准篮球场,再装俩乒乓球台,保证让你们这些娃子耍得痛快!"

小虎子咧开嘴笑,露出两颗刚换的门牙,书包上挂着的葫芦挂件晃来晃去——那是他用后山的葫芦刻的,歪歪扭扭的"家"字被摩挲得发亮。

天擦黑时,院子里的LED灯"唰"地亮了,比以前的白炽灯亮堂十倍,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明晃晃的。大喇叭三嫂拎着小马扎走上台,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银簪子在灯光下闪了闪,手里攥着的红布包被捏得皱巴巴的。

"都别吵,听我说两句。"她对着麦克风说话,电流声"滋滋"地裹着话音,"我守着村头那喇叭三十多年,谁家丢了鸡,谁家婆媳拌嘴,都是我在喇叭里喊。今天不喊这些,就说句掏心窝子的。"

红布包一打开,露出个磨得发亮的搪瓷缸,"劳动最光荣"五个字被岁月洗得发白,是她刚嫁来时村里发的。"咱葫芦湾的人,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没怕过苦。以前觉得能吃饱穿暖就烧高香,现在才知道,日子还能往亮堂里再走几步。"

她的目光扫过台下,最后落在院角的东子身上。东子举着手机,屏幕对着台子,嘴里念叨着:"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村的三嫂,说话最实在......"

"东子,你那是干啥呢?"三嫂眯起眼问。

东子手忙脚乱地把手机往身后藏,脸腾地红了:"三嫂,我、我在直播,让外头的人也看看咱村的好事。"

"直播?"三嫂往前走两步,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你这玩意儿对着人拍,不怕把咱村的寒碜漏出去?"

"不漏不漏,都是好光景!"东子赶紧解释,"好多在外头打工的叔伯都在看,刚才小虎子说话时,我表哥还发弹幕说想回家了。"

三嫂盯着手机看了会儿,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朵菊花:"以前你要是敢在村里瞎拍,我指定在喇叭里喊你三天,让你把手机收起来。但今儿个,三嫂不说你。"她往旁边挪了挪,让手机镜头能框住自己,"想拍就拍吧,让外头的人瞧瞧,咱葫芦湾的日子不是做梦,是实打实要往亮堂里走了!"

东子愣了愣,赶紧把手机举高些。屏幕上的弹幕刷得飞快,"采摘园啥时候开园" "我想回去当管理员" "想家了"的字眼混着哭脸表情,像撒了把星星。

幕布上的录像还在放,拓宽的公路上跑着载满游客的大巴,采摘园里的果树枝头坠着红果,新学校的操场上,一群孩子追着足球跑,笑声脆得像银铃。三嫂的声音在院子里荡开,混着远处稻田里的蛙鸣,还有东子手机里时不时冒出的"叮咚"提示音。

许前进站在台边,摸出烟盒想抽一根,手指碰到烟盒又塞回口袋。他看着台下攒动的人头,看着幕布上闪闪烁烁的光影,突然觉得这葫芦湾的未来,就像院角那棵老槐树,根在土里扎得深,枝桠总能往天上蹿,一年比一年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