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小雨沥沥阳城郡(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楚兵》最新章节。
淅沥沥的小雨,打在阳城郡的青石街道。
雨水打湿瓦砾,也打乱了集市的行人,他们三三两两的快步离去。
而集市的商贩们,则是对着乌蒙蒙的天空,无能狂怒,骂骂咧咧的离去。
这是一处城南的小巷,难以想象,昔日破败的阳城,竟然迅速恢复了。
自从梁国丞相杨重楼,将河南的第二大城池,作为梁国北上的基地后,
这里渐渐汇聚了中原各地的兵马、物资、后勤人员,以及随军商贩、随军妇人。
文魁郎杨重楼,对赵帝周云极度崇拜,
虽然处于不同的两个阵营,但他很多政策都深度复刻了赵国。
尤其周云所推崇的‘道义’二字,杨重楼更是深有体会。
如果中原几千万子民,一提起梁国,都是嗤之以鼻,呵斥其毫无道义。
试问这样的梁国,如何能够办成大事?
即使一项很好的政策下去,梁官糜烂,吃拿卡要,物资落不到实处,梁国就根本干不好这件事。
各家宗族、各家商贾、甚至平头百姓,哪怕梁国提出绝好的政策,也会嗤之以鼻,认为梁国只是在掠夺民财而已。
如此宗族躲避,商贾对时局没有信心,百姓更是会紧缩起来。那就会对梁国经济造成可怕的后果。
梁国市场将会日渐凋零,所有事物都会走向衰弱,最终只会杀鸡取卵,自取灭亡。
周云的‘经济论’中说过,当财富良性流通的时候,
其过程中就会产生价值,而那价值将会成为赵人永远的财富。
一旦财富不流通,梁国的经济就会走向萎靡。
经济一萎靡,杨重楼拿什么赏赐将领,拿什么锻造甲胄、兵刃,甚至拿什么去维持住梁国官吏的清廉。
所有脱离人性的政策,在杨重楼看来,都是假大空。
故,自圣武三年开始,丞相杨重楼掌握一定决策权后,
便一直把梁军的‘道义’放在第一位。
只有梁人说的话,别人是相信的,那梁国才会越来越强。
这一次,平定天下,梁国皇帝跟右丞相的信义就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一共封出去三个王、两个节度使,还有大量的三品将军。
可以说,中原地域的山东、淮北、河南东部,以及黄河北岸,梁军全部送出去了。
其所能控制的核心地盘,只有天下最膏腴的十七郡而已。
但杨重楼很有信心,这十七郡发展潜力,将会是跨时代的。
以十七郡之力而御天下,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恢复圣武皇帝之雄伟,并非不可能。
眼下,阳城郡就恢复的很好。
梁军嫡系士卒,以庶民子弟兵自居,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其军纪所带的好处,就是中原各族对梁国很信任。
他们拿出家财,参与梁国所主导的中原重建,意图在其中占据一些利益。
天南地北的商贾,因为梁国讲信用,而纷纷进入其境内,找买卖、讨生活。
阳城郡如今大军云集,人员庞杂,自是遍地黄金。
有下岔村农夫,每日弄些青菜。
他不似其他农夫短视,掺泥巴加重量。
而总是给梁军洗的干干净净,因此深受梁军蔡州兵的火头营喜欢。
一人带动之下,整个下岔村一百多口,全部在子夜出动,各处收集鲜食,大量提供梁军。
这些人一月所得,等于过去数年,下岔村如今成了有名的富村。
只是吧,杨重楼很清楚,
这只是开始,之后的利润会下降很多。
因为送菜没什么技术壁垒,会有很多村子来抢生意,这个利润最终会维持在一个普通水平。
下岔村只是阳城郡百废待兴的一个缩影,
有人发现,城中井水不净,遂筑造干净的大水车,
每日去几十里外的山中接引甘甜泉水,遂而得利。
高家铁匠会打的一手好钉耙,每日在军中铁器作坊劳作,一月所得,可抵昔日五月。
正是这些讲道义,讲规矩的事情越来越多,造就了此刻,繁华的阳城。
长宽八里的城郭,又要驻军,又有商户,明显已经不够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