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丹东雪原过赵帝(2/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楚兵》最新章节。
眼看辽地赵军要走了,几万丹东郡的子民,壶浆箪食,站满了城道两侧。
在八瞎子忧心忡忡的老脸远方。他们哭泣不止,舍不得这支王者之师。
某一刻,瞎了半只眼的老山贼,急的团团转,
还是忍不住,对着周云道,
“二爷,杨重楼在阳城聚集了大量精锐。梁军六营,卓庸的虎卫军,侯俊的虎豹军,还有徐郡公等将领,都是能征善战的部队。”
“听李义说,还调令上官弘徐州兵马北上,借了楚国武卫大将军王武三千铁骑助阵。”
“陛下……陛下要早做准备啊。”
老实说,瞎子现在的行为,对于皇帝周云而言,已经是越轨了。
但对于二当家周云来说,这就是家中老人的过度担忧,乱了方寸之语而已。
目前不单单是瞎子急躁,五郡赵人,实际上都有些迷茫。
本以为赵国一统天下已经成定局,
谁料关中、河北两个战场,皆是寸步难行。
余建山十二万蜀中主力,他们久经蜀战,其部队发展已经数年。
山地战能力,自是龙骧军十六营,一时难以抵挡。
李兴的骑兵又被西突厥达头皇帝,牵制在凉州。
而且听说,凉州赵军的兵力,也远不如西突厥。
河北更不用说了,丁肆业、宁则、南野,他们攻破城池,劫掠壮丁,扩大军队,大有跟赵国争雄之势。
一旦杨重楼的梁国主力军抵达,那河北战场,赵军就将全面劣势。
即使远在辽东的赵国皇帝周云,带着十几万军队过去,兵力还是远远不够。
“不用着急,现在还能比当年咱们打阿骨部的时候难?”
“梁国的崛起,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杨重楼?!没想到,最终还是选择了萧氏。
寒风呼啸,赵旗飘扬,
赵帝周云的幞头黑带,随风而动。
杨重楼的兵家实力在了然之上,
算是周云目前所见过的本土人杰中,最强的一个。
且此人极为妖孽,在政治上的眼光,甚至已经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总体来说,天下兵家,杨重楼强于了然,
毒士了然比刘仁基、陆长生、乙支文德要厉害。
也许萧成章,不在了然之下吧。
可毕竟他们都死了,思索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实际上,很多兵家之事,大多数是阳谋。
对于兵法的要求,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纵观历史所有军事战争,刘仁基、陆长生的水平,足以应对。
除了那些奇迹战场,那是非智力因素。
剩下的更多是比拼国力、军备、粮草,还有地形、政治,和战争的主动权。
决定胜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硬要比兵法,赵帝周云眼里,天下兵家虽多,
但唯一的对手,那就只有梁国右丞相——杨重楼。
此人辅佐萧汉,在乱局中崛起,一统中原,实力不容小觑。
大雪满山,
江冰如镜。
行走在丹东的夯土包砖城楼,
赵帝周云就像走在历史的拐口,
也许数千年后,人们发现的,可能就是赵国的丹东遗迹了。
北风呼啸,带起赵军的朱红金边旗帜,猎猎作响。
周云轻轻抚摸丹东的城墙,最后遥望了一眼鸭绿江畔。
某一刻,这位武功赫赫的马上皇帝,
仰头笑了笑,呢喃道,
“此去关山路遥遥。朕,应无再来丹东日。”
---------------
赵元始二年,四月十日。
古老的鸭绿江畔,响起了赵国皇帝亲军的号角声。
一时间,赵军蜿蜒数里,旗帜连绵,铁甲幽寒,战马奔腾。
数万赵军,拱卫着皇帝行宫,离开了辽东千山。
这位生于洛阳,崛起于并州大山的武川豪杰,
率领他的五郡子弟,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鏖战后,
基本完成了,对盘踞辽东的强国高句丽的致命打击。
这个巅峰时期,疆域东抵辽泽,北至辉发河,南望渤海,西至汉江,
人口三百万的东北政权,国祚基本定格在了赵元始二年。
尽管赵帝周云,想要完全处理好辽东的民族事务再走,
可河北的局势,迫使这位目光如炬的帝王,
不得不率领军队南下关内,支援朱雀将军李保。
……
……